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以“大分散、小聚居”为特色的贵州西部山地,不仅养育了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同胞,同时也养育了生活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作家们,并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这种充满独特魅力的环境氛围的影响之下,作家笔下的世界自然就展现出神奇的生活画面,为人们掀开了生活在大山深处的高原山民神秘的一角。在这一群跋涉者中,金永福数十年来一直生活在这里,以他的生命,以他的悟性感知着这个世界,描绘着这个世界,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半边户》、《挂职》;两部中篇小说集——《汉子》、《匪女恩仇》;一部短篇小说集——《喜鹊》及一系列报告文学。他的这些作品虽然说称不上史诗性的画卷,却于无  相似文献   

2.
王驾吾先生晚年全力治墨,经过了十多年的辛勤耕耘,不仅鲜明的围绕《墨子》一书的文字,声韵、义理等方面展开疏证、商酌,还以严谨慎密的治学态度校释疑难,不妄改曲解,在尊重原文基础上贯通文句,辨明篇章,阐发文理,其《墨子集诂》是继孙诒让《墨子间诂》之后又一部集大成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3.
在武汉市成人教育界享有声誉的林洪才先生,从50年代执教于武汉市四业中开始,数十年来一直辛勤地耕耘在成人教育这块希望的田野上。他讲授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他也因在成人教育及电大教学上的成就而获得了省级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教师等多种荣誉。林洪才的课堂教学极富魅力。  相似文献   

4.
前辈大师郑振铎,以他对人生的热情与真诚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园地辛勤耕耘了四十几个春秋,一九五八年,他悲壮地化作一团烈火,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的文化事业,一如“取火者”那样的雄浑。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诗歌、戏曲、散文、美术、考古、历史、文艺创作和翻译,介绍世界名著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文学创作活动涉及小说、童话、诗歌、戏剧、散文等领域。本文论述的对象是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  相似文献   

5.
读了史念海先生的《河山集》七集,当然有许多感想和收获,不过要为此书写一篇书评,实在相当困难。因为此书和眼下在学术圈子以外风行的各档名流的诸如“随思随想”,“手迹足印”等,绝不相类,这是作者在这门学问上60多年辛勤耕耘的积累。仅仅从书名来看,以《河山集》为名的论文集就已经是第七集,而在这七集以外,作者还有其他不少专著和大量论文。所以收入于《七集》的这20篇论文,都是作者毕生研究的各科课题的一项小结。对于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我国历史地理学开创人之一的前辈学者的论文集,每一篇论文都有它来历不凡的渊源,确…  相似文献   

6.
崔致远是唐末僖宗时代的诗人和文学家,史书上没有他的传记,只《新唐书·艺文志》中载:他有《四六集》一卷,《桂苑笔耕集》一部。崔致远是骈文大家,可惜他的《四六集》已失传,仅留《桂苑笔耕集》二十卷,收入《四部丛刊》之中。清初编的《全唐诗》没有收入一首崔致远的诗。日本人上毛河世宁辑有《全唐诗逸》三卷,从《千载佳句》、《东人诗话》中辑录了崔致远一首绝句,七首诗的各一联共七个片断。我国唐诗学者似乎还很少研究这位诗人。崔致远又是朝鲜新罗时代的学术家和文学家,是朝鲜文学史上一位有名的诗人。朝鲜的历史与文学史中一般地提到这位诗人和作家,但翔实的论述也不多。这大概有语言  相似文献   

7.
曹禺是大家熟悉的剧作家,他从一九三三年开始从事话剧创作以来,半个世纪中写下了《雷雨》、《日出》、《北京人》、《明朗的天》、《王昭君》等十几部优秀话剧,他的辛勤创作为我国话剧艺术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及其创作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简评李丕显《审美发生学》邵中云享誉我国美学界的李丕显教授,多年来一直挥汗耕耘,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大厦的建设铺下了一块块基石。他的《黑格尔美学论稿》是我国第一部黑氏美学研究专著,他的《自然美学系统》以崭新的视角剖析自然美这一斯芬克...  相似文献   

9.
1652年,英国掘地派运动的著名领袖、杰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温斯坦莱,发表了他最后一部、也是他一生中最成熟的一部著作——《自由法》。《自由法》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不仅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就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普飞,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奇迹。五十年代他以一个农民的身份提笔闯入文坛,写下了一系列反映民族地区火热生活的文学作品,开始了坚韧不拔的创作历程。四十多年来,他为了自己痴爱的文学事业,真正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坚持在崎岖的山道上跋涉、探索,以辛勤的劳动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对象》、《重赶峨山街》、《飘去的云》、《迷人的火把节》、《蓝宝石少女》等十余部作品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全国广大读者中有较大的影响。是继李乔之后,在新中国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又一位著名彝族作…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在贵刊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读到《〈卞昆岗〉和〈死城〉是徐志摩的译作吗?》一文。王炘同学为落实这两个史料,付出了辛勤努力。他通过考证,得出了“《卞昆岗》系创作无疑,绝非译作”和“徐志摩根本没有译过《死城》”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是对的。它不单纠正了凡尼文中的一处错误,也纠正了北京语言学院所编《中国文学家辞典》两种版本(一九七八年九月的内部发行版和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四川人民出版社版)中徐志摩  相似文献   

12.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新学人文库》第一辑已隆重问世,并在社会引起广泛注意与好评。常金仓先生所著的《穷变通久———文化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即是该辑所选录书目之一。我们应该感谢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在以经济效益为追逐目的的今天,能兼以社会效益为重,勇于扶持一代新学人,为文化学术的传承创新竭尽绵力。常金仓先生在潜心史学教学和研究的20余年中,不为世俗诱惑,甘于平淡,勤于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成果斐然,《穷变通久》一书即是他在学林园地上辛勤耕耘多年的重要成果之一。作为史学论著,本书除具有内容丰富、观点…  相似文献   

13.
王佳 《阅读》2023,(15):51-54
<正>波光粼粼的通扬运河边,坐落着一所百年老校——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泰州市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部主任、姜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沙华中曾在此担任校长。从2013年至2022年,他一直在这里辛勤耕耘,播撒阅读的种子。十载光阴倏忽而过,日积月累间,阅读的理念已深深扎根在每位师生的心中。东桥边,银杏下,校园里弥漫着书香。面对记者的采访,沙华中主任坚定地说:“无论我在什么岗位上,对阅读推广这件事都是始终如一的。阅读是美的历程,是终身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李海艳 《池州学院学报》2011,(4):134-136,158
1999年,加德纳著作《多元智能》中译本的面世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一股"多元智能热"现象,并于2004年达到高潮,可以从著作、论文、论坛或研讨会、实践四个方面体现出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依赖于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种子自身的内在特征,而且依赖于其被引入的土壤——外部环境因素,是建构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动力之上的,另外也与广大园丁即无数大中小学的教师、校长、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人员的辛勤耕耘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吴琪 《阅读》2022,(91):32-37
<正>“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抵不上一部英雄传记。”说这句话的是法国著名作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为什么罗曼·罗兰如此看重英雄传记呢?在他眼中,谁能配得上“英雄”这一称号?他又为哪些英雄写了传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翻译的罗曼·罗兰经典名著——《名人传》吧。  相似文献   

16.
王静怡教授撰写的《中国传统音乐在海外的传播与变迁——以马来西亚为例》是一部集专业性和普及性为一体的音乐学术专著.该著作选题独到、内容充实、治学严谨,在研究方向上独辟蹊径,给学术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科学报》自1993年创刊以来深受全国中学师生的喜爱。六年来在各省市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下,在报社编辑记者的辛勤耕耘下,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在她的帮助下走上了成才之路。随着科教兴国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在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下,1999年1月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中学生科学报》由原来的四开四版扩至现在的四开八版。扩版后的《中学生科学报》内容更加丰富,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更加贴近读者,更加集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现为每周一期,每周三出版,期定价0.80元,半年价20.40元,全…  相似文献   

18.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氓》与鲁迅的小说《伤逝》都是对爱情婚姻悲剧的吟唱。文章从这两部不同体裁的作品中探求出产生悲剧的相似背景——新旧道德的转型期,同时阐述了两部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文学艺术界的百花园内,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可谓琳琅满目,成为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的主流。伴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某些东西已逐渐被人们遗忘,而且在这里耕耘的人实在是少而又少。象寓言文学这一古老的艺术之花,在当今就颇有冷落之感,大凡弄文学的人,总是不涉足这里。秋林则不一样;多年以来,他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默默地辛勤耕耘在这一片寂寞的荒原上,先  相似文献   

20.
骆宾王的文集在他生前并没有编纂成册,由于他卷入政治战乱,其作品也多已亡佚,直到唐中宗时才有《骆宾王文集》问世,后世又有多种版本流传,因此对他的作品的收集和辨伪是相当艰巨的一项工作。文章通过对《全唐文·骆宾王卷》和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的校读,以及通过对比其他关于骆宾王诗文典籍的阅读,大体上对骆宾王的骈文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通过对这两部书的比对考证,也简单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错谬之处,自不待言,必将再次审慎求证而改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