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庞德的法社会控制理论及其法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德是美国现代社会法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是他的学说中的核心理论。在他的理论中 ,包含着通过法治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 ;以法维护社会利益 ,调动利益主体积极性等法治精神。这些法治原则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庞德的理论是在历史法学派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法学派法律逻辑分析的方法、哲理法学派对价值问题的探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社会控制理论即通过综合运用经验、理性和权威的手段,以实现囊括利益、权利和理想社会图景的目标,既具有实用主义又具有相对主义,既坚持功利主义又调和了道德因素,既实现了法律稳定与变化的动静平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线性时间平衡,又实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空间平衡。  相似文献   

3.
法治取“德治”而代之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的必然。但道德地位的历史嬗变,并不意味着道德的可有可无。在法治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道德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道德反映和调节主体间利益关系的特点,道德作用的特有方式和范围,以及道德作为法律的价值基础和法治的实现条件等等,都充分体现出道德的独特价值。实践证明:对道德的虚无主义的态度,不仅会导致社会道德生活的失范和无序,而且也会侵蚀在人们心目中尚未完全确立起来的法律的权威和法治的信念,影响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构建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的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的价值观念基础。完善以宪法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实现法治的首要目标;培养以公正廉洁为本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实现法治的主体条件,也是实现法治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通常被定位于以合作、信任和相互期待为基础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以信任、规范、网络等为核心表现形式。在厘清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挖掘社会资本与法治实践的互动关系,分析社会资本对法治实践的积极意义,并探究法治实践对构建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对法治中国背景下的法治实践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治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市民社会的内涵及其在法治运行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和向市民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法治建设的困境在于历史上市民社会的缺失和现实中市民社会的不成熟。积极培育中国的市民社会,构筑法治的深层社会根基,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法治文明发端于古希腊,并首先得到古罗马人的实践和阐扬。自此,法治的理念和理想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不同的具体形态成为现实。并成为现代社会各个国家追求的共同目标,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法治在我国具体实践的关键在于:其一、依法行政,即行政权不得超出法律的规定。其二、加强执政党建设。其三、完善市场经济规则,促进市场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利益分化的社会条件下,有必要建立以整合利益关系为基本原则的社会机制,以协调并解决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9.
法治建设不仅包含中央政府对全国法治的顶层设计,还包括地方各级政府的法治构建。由于"地方"的区域性、基层性、自主性和差异性等基本属性,地方法治建设不仅已成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实践性最强、基础性最广、地方自主性发挥空间最大的部分,也已成我国法治建设中可能性最多,差异性最大的部分。作为地方法治建设的着力点,地方法治社会建设应具充分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要在符合中共中央作出的我国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的前提下,在维护我国法制统一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重塑地方社会的治理模式,通过法治和其他社会治理手段的共同运用,实现地方治理权力行使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实现地方治理权力在政府、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重新分配。这种路径的设置不仅符合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也将为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多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中一元法治与多元文化既协调统一又存在矛盾冲突。要实现现代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们必须在法治的前提下实践宽容的政治理念,合理维护多元文化的发展,将法治与社会的多元文化整合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法治反腐观立足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需求,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理论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对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反腐倡廉思想、治腐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反腐观的内涵丰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腐败犯罪的危害及成因;二是对“腐败不可避免论”的批判;三是腐败犯罪治理的基本模式。习近平法治反腐观的逻辑体系具有强烈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创新性:坚持党的领导是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本立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关键抓手;“三不”反腐机制是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反腐观指引下,一系列反腐败改革举措落地实施:一是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二是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三是严密反腐败刑事实体法网;四是推进腐败犯罪诉讼程序改革;五是加强反腐败涉外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李洁珍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3):34-39,72
法治社会主体精神的建构,就是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建构、塑造和完善。因为公民意识与法治理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公民意识对法治的实现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化公民意识的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它既需要在公民的社会意识中确立法和现代法治的原则,更需要公民在对待权利和权力的意识和行为中有理性、辨证、全面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3.
14.
宋代士大夫社会控制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社会转型与变革期,自任以天下的宋代士大夫努力于重建社会秩序,围绕救弊图治的政治理念,就社会控制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并多付诸实践。范仲淹的吏治思想、“三苏”对礼治的推崇、王安石“大明法度”的社会思想以及朱熹“三纲五常”的社会控制思想等凸显了宋代士大夫社会控制思想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与民族振兴的新时代。我国的法治建设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回顾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总结既往的经验,并可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周蕾  林松涛 《教育与职业》2012,(17):156-157
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是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保障。文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系统管理反馈机制的基本构成、运行模式、应用成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反馈机制运用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系统管理当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普遍守法是法治的一个重要条件,公务员、国有企业负责人、村干部不严格的按照法律的要求办事是不民主的做法,是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对通过民主方式作出的决策不愿意遵守和执行,同样是不民主表现和社会不和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西方法治产生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相对分离和互动发展之中,权利的张扬和权力的受制约及二考的冲突导致了法治精神的确立。起步不久且面临重重障碍的中国法治建设,其出路在于重构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使权利得以张扬,权力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转型社会是中国法治建设走不出的背景。社会转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法治结构是乡土社会的法和现代社会的法并存与对立。法治建设的理念和路径选择都要立足于转型中国的客观事实,观瞻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一体同构性,正视区域法治的差异性,撷一种法律与政治妥协的智慧,以开阔的视野,在坚持法治基本理念、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尝试探求具有“相对合理主义”的中国现代法治之术。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关键是构建科学的社会管理模式.法治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社会管理目的的根本保障,本文对建构以法治统领的社会管理模式的现实依据、建立以法治统领的社会管理模式的理论认知、统领的社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贯彻以法治统领社会管理模式的原则要求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