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程、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教育中,课程实施最主要、最基本、最普通的活动形态是教学。教学过程最集中、最典型地体现了课程实施的本质与价值。二、课程实施本质的思辨1.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所要认识的知识客体具有区别于一般客体实际的独特性质:(1)替代性,知识客体在教学过程中替代了知识所反映的客观实际;(2)中介性,在教学过程中以认识知识作为中介而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3)选择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特定的认识目的选择特定的认识客体。2.教学是特殊…  相似文献   

2.
教学认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教学本质的研究。"教学认识论"坚持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研究还涉及诸如教学认识客体与主体、教学认识领导、教学认识方式、教学认识检验等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认识论、学科教学认识论以及教学认识论理论基础问题备受关切。30余年来,教学认识论研究成就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教学本质问题是教学论的本体论问题,确认教学本质的科学内涵,有益于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实践的深化。然而,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历来众说纷纭。文章运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特殊认识说""实践说""交往说"三种教学本质观。首先,对三种观点进行了纵向分析,然后分别从立论根据、具体分歧点和联系三个角度对三种教学本质观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对比研究,说明教学本质的研究应该多纬度探索、开放融合、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对话中实现教学本质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教学是什么”的问题,教学论界一直有着不同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对教学交往研究的深入,“特殊交往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殊交往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培养和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为目标的教育主体之间的特殊的交往过程。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教学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作者等主体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一种能够促进主体双  相似文献   

5.
教学本质特殊交往说论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角度去分析 ,教学即特殊的社会交往。教学交往在目的、主体、媒介、机制和方式等方面区别于一般交往。在教学交往中存在两种关系结构 ,其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特殊交往说对认识教学本质、建构主体性教育、增强交往有效性、选择教学内容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课程实施本质与价值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其最主要的活动形态是教学。理解课程实施本质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实践过程、价值创造过程,理解课程实施的认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必有助于更新教学理念,有益于改革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课程资源也被称为教学资源,通常是指课程和教学信息的来源,或是所有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人力和物力的总和。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以确立目标、制订方案、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为表征。文章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后发现学界大多关注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和现状,缺少关于建构中小学对英语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的解读,探索在此视角下学生主体体育教学框架的建构及实践路径。运用新思维、新发展方式与目标,能够把体育与健康课堂实现每个学生整体发展的功能发挥出来,也为教师自我反思、改进、提升提供引导,确立自身成长规划,最终将体育教学的育人本质落实到课堂教学上。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所在。本质问题具有导向性,只有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才能真正认识职业教育课程,进而才能合理开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活动。那么,到底如何理解职业教育课程本质?哲学中指出,每一事物的本质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因此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就要对它自身内部的特殊矛盾进行分析。那么,对职业教育课程本质的认识,就需要首先对其内部特殊的矛盾进行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意味着当前课程改革生活化的取向,意味着课程设计向现实生活的回归,意味着人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的重新确立。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在本质上则是一种课程开发的过程。课程与教学的这种紧密关系决定了新课改能否在教育实践中顺利进行,还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改革,更离不开教学认识论的转向。认识论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主要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其发展规律。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  相似文献   

11.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不是认识或理论直接作用于实践,而是通过一个中间环节——实践理念实现的。所谓实践理念是主体在观念中建立起来的关于实践的观念模型。实践理念仍属于认识的阶段,但与单纯反映客观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理论理念(理性认识)不同,它的形成是客观规律与主体需要相结合,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相结合的过程;实践理念是主体在观念中对客体的一种特殊创造,它一经确立,就具有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认识活动,个体认识以及知识形成均有“发生学”形态。知识发生是以现实活动为起点,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建构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知识发展的特殊形式。作为教学认识规律的知识发生,指引教学遵循知识本身和认识过程的规律,认识课程内容,追溯知识的根源及其演化过程,揭示知识内在多维内涵,发展个体的能力和品格。依据知识发生规律,教学基本逻辑包括在学科逻辑和认知逻辑的整合中组织教学序列、在教学情境中探寻课程知识产生根源、在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统一中发展学生素养。教学回应知识发生规律,需要克服预成性教学弊端,建构发生性教学知识观;以课程教材知识“裂缝”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知识要素的联结;建立“共生型”师生关系,促进知识的辩证增长;实施跨学科学习,形成知识发生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从本质上讲,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文的精神活动.在教学本质属性与人文科学研究特点的双重影响下,教学研究在其研究对象、研究者、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方面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教学论研究者要从教学本质出发把握教学研究的独特性,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出发把握教学研究的独特性,从课堂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中把握教学研究的独特性,进而建构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探讨,无疑可以加深教师的理论认识,从而提升现实价值.信息技术于课程教学整合根本上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之根本——人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整合”,而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整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从剥离异化走向“合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中,教师的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必须的第一位的,就是说教师必须以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整合信息技术,而不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使用或“亦步亦趋”.在教育教学实践,绝不是教师退居为幕后工作者而变成各种信息技术的汇演,教师要通过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的建构,将信息技术转为自身独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技术,重新走上教育教学实践的舞台,让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合璧之魅”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15.
STEM教育理念强调知识跨界、场景多元、问题生成、批判建构、创新驱动,体现了课程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的特征,反映了课程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的本质诉求。教师可以将STEM教育理念与高中物理跨学科教学相结合,探索高中物理教学的新模式,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4耀46页。【教学思考】"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连加运算基础上教学的。乘法的本质是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感受乘法的本质意义尤为重要。本课教学中,我们力求把乘法概念的建构置于学生动手拼图、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我国教学研究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思想,认为教学过程本质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并就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展开了讨论。在改革开放初期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大讨论中,“认识说”起到了拨乱反正的思想作用,对之批评所提出的诸多主张,关切的是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体现了新特征。反思自然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认识到汉语“是”具有“实物—事实”之“是”与“看作”之“是”的区别,才能从学理上摒弃对“唯一的教学过程本质”的追求。教学过程本质讨论中表达出的多样看法,增加的是对教学性质的理解。教师要在反身性认知中建设我们时代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建构意义下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观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认识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体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过程.我们认为,建构意义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自...  相似文献   

19.
肖剑 《教育与职业》2012,(8):103-104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段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与讨论,加强学生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但是,多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模式基本仍在沿袭多年以来的套路,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分析,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应以任务型教学为建构的基础、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建构的途径、多媒体教学为建构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注重过程,是过程的集合体,具体包含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交往学习、媒体学习等综合性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体验过程;强调体验过程与认识过程的互相转化,是经验动态转化、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交往/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