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多了一项与以往不同的要求:不必面面俱到。这就是要求作文写作应“小切口,深分析”。即在立意、构思、选材阶段,可以把内容集中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点”、或某一个方面的“点”上。这样,作文自然就笔墨集中而专注了。  相似文献   

2.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依然是话题作文。往年的作文题,一般先由一个寓言(如2004年题)或一种情景(如2003年题)等再引出话题。但今年的作文题,既没有寓言,也没有情景,而是直接对话题进行提示,便提出作文要求。由于以往的作文题里的寓言或情景与话题没有必然的联系、应试作文时可联系题干的寓言或情景,也可以完全不理会它,所以,为了节约审题的时间、可以不太在意话题前的那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3.
2005年高考语文(江西卷)作文题:“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略)  相似文献   

4.
5.
今年四川省的高考作为“问”,初一看这个题目,给人横空出世之感。诚如有的老师谈到的那样,真是“奇险幽秀‘问’四川”啊!  相似文献   

6.
崔益林 《现代语文》2005,(11):34-35
[材料]生命如花,芳香四溢。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芳香!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语文课堂要体现的不仅有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而且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教师应依靠生命化语文教育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珍视,最终实现师生的互动发展。本文从课文教学要用真情关注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深入挖掘教材,实施生命化语文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生命化语文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的约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他来到了天堂。一位天使给了他一个水瓶,让他收集花草上的露珠。约翰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很辛勤地劳作。但一个月后,小小的水瓶还没装满,约翰非常失望,他找到了天使,说:“难道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说完,就将水瓶中的水倾倒了出去。  相似文献   

9.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而广义的生命 教育则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贾新华 《新作文》2004,(10):47-48
限制是试题构架的根本元素模态,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切入点,没有限制形不成问题。不利用限制也无法迅捷地处理问题,因此,面对试题,关键的任务是要正确全面地分析限制的生成机理以及存在态势,重要的步骤是要耐心细致地梳理限制的显性和隐性层面,对于作来说。这就是审题的两重境界。  相似文献   

11.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实际上指的就是人们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留下的第一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第一印象往往深刻而牢固“,首因效应”的作用不可小瞧。听力部分是高考英语试卷的首项测试大题,在英语学科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考生在该项考试中发挥如何,能否很好地进入角色和竞技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因效应”的好与坏。考生应该重“视首因效应”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中的作用,力争在高考英语考试中开个好头。教学实践与实验表明:听力理解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通过听觉器官和大脑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生命运动的加油站以人本主义的理念看“,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它既是源于所有个体生命发展的最原始的共同需要,也是每个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具个性的特别需要。可以说“,教育”不仅具备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所以“,教育”不仅是让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将“自然人”改变成“社会人”的所谓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它的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人的生命的发展,既要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并予以培养教育,又要注意保护学生其他一切生命能量,使其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淦生 《师道》2006,(10):15-16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最能吸引公众眼球招惹人们“口舌”的大概就数高考作文了。无他,盖因这国家级的应试作文在深受“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濡染的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实在是太重太重了。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其“千古”也者,一则“人以文传”,一篇好文章可以使作者名垂青史享誉百世  相似文献   

14.
陈章明 《考试》2004,(2):11-12
一首诗的诗题往往起到提示全诗中心的作用,因而对诗题必须认真分析,不可轻易放过。如杜甫诗《望岳》:  相似文献   

15.
法国高考中的哲学作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常精炼的一句话提问,考生作文回答;另一种是给一段10—20行的哲学论著摘选,考生作文评论。一句话提问,如:我们能对自己说谎吗?激情可以成为借口吗?他人在场能帮我们避免孤独吗?如何判断一个事件是否是历史性事件?看哲学论文摘选写评论,如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选择与愿望,二者看来相似事实上肯定不同。对于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无选择可言,如果我们自称选择了某个不可能的事情,那我们就是理智不清;但是,对于不可能的事情,比如长生不老,人可以有愿望。另外,愿望可能针对一些我们自己并不知道通过何途…  相似文献   

16.
走进高三,到了高考的前沿。复习资料一本接一本,名校试卷好似雪片纷纷飞来……难道整天在桌前做题就是学习语文?难道一学期违心地写几篇应试作文就是学习语文?不,生活处处有学问,语文本在生活中。真正的语文应当到现实生活中学,真正的语文应当到自己身边寻找。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语文试卷的“大头”,分量举足轻重。作文写完了,试卷的得分就基本定型了。如何在限时限字的情况下写出一篇高分作文呢?应试作文的写作一般在40-50分钟。万事开头难.我们必须要在难的“开头”拓展思路.以迅速进入写作“情境”,而不能徘徊、犹豫,而浪费时间,最后仓促写就。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最难做、最怕做的一样作业,却是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随着江苏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作文分数增加,作文分数在总分中所占比例更大,作文更显重要。绝大多数学生想写好作文,但难以为之。怎样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写作有法可寻、有文可依,这也是许多教师在探讨的问题。教师如果在遵循学生习作规律的基础上,能经常亲自写一写学生的同题作文,试试“水”的深浅,或经常动笔写一写其他文章,这样既能使作文指导、讲评有的放矢,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之更好地完成习作,也能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写“下水文”。  相似文献   

19.
或许是上海的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或许是国家教育部关于“两纲”教育的要求,上海高考语命题近两年连续在第一阅读语段选用关于民族化的章:2005年春考选用的是关于京剧艺术的一篇演讲稿(节选);2005年秋考选用的是关于剪纸艺术的章;2006年春考选用的是关于中国扇子的章。这种连续的、紧锣密鼓的选倾向,自然向所有的中学语教师传达出重视民族化的导向信息:接下来的秋考乃至于以后的高考命题都有可能选用关于中国书法、绘画、服装、饮食、节日、中医等极具民族化特点的章。所以我们一点也不怀疑,2006年上半年在上海滩上出现的各类“模拟高考语试卷”都将出现这些类型的选,其势几可“网尽天下”!在这个意义上讲,上海高考语命题的导向作用已然实现。因为这种社会化的选“嗜好”或说“化癖”。自然会强化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熟悉并热爱我们的民族化,说起来真的是功德无量。  相似文献   

20.
马光贵 《新作文》2004,(11):26-26
从选拔性考试的最终目的来看,考试作一半是考“人”,一半是考“”。但是遗憾的是,每年的中高考作,都有为数众多的同学试卷上的“人”字书写的不够好的。作宿构就是一个让人扼腕长叹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