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从起源和内涵、所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对毛泽东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了毛泽东民本思想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同古代“民本”思想相比,毛泽东民本思想之所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制度化是根本。  相似文献   

2.
民本思想是现行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第一单元的隐性知识之一,如何理解民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而理解其深刻内涵,是实现高中历史文化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因此,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观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阎锡山从小深受中国传统化之影响。在其早期的政治主张中融入了很深的儒学思想。比如他的“民治”、“民本”等观念的提出,以及他的“今欲求国家之治平,则无他法,抵从遵守圣人之道,则治平可望”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儒学化中。  相似文献   

5.
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整个邓小平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理念。邓小平民本思想哲学内涵丰富,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对民本理论不懈探索。邓小平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新中国思想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新世纪,持续加强邓小平民本思想的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民本理论的丰富发展,仍然是我们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新时期建党规律的科学总结。这其中也继承并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研究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可以更好地加深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民本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做官前的早年生涯为形成期;官宦时期为深化期和补期;卸官后的晚年为皈依期。其民本思想的内涵经历了“爱人”-“好人”-“修身”的发展过程。民本思想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倡导践行着一种新型的民本思想,党的十七大对它作出了集中概括和全面阐述。这种民本思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过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她有益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是其直接理论源泉。这种民本思想的特征是:以“三为民”思想为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和促进和谐为其根本要求,以切实重视并解决民生问题为其具体袁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起源甚早,《化书》汲取前代民本思想的精华,并予以深化和弘扬,表现在四个方面:猛烈挟击封建剥削与压迫,强调以民为本,强调国君均食让利,提出建立“大和”的最高社会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要思想枇判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狭隘性和历史局限性,继承了“‘民为贵”、“民为上”、“民心不可违”等积极思想,克服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基础与精华,历来多有论述,但由于阐释角度与程度深浅之别,结论也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让人无所适从.从对“民“、“本“二字的阐释入手,以定出解读民本思想的基调,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示民本思想的内涵与实质,然后对民本思想给予评价,对民本思想的出路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12.
孔子传承了远古的民本思想,并赋予“民”以新的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体系。他的民本思想以仁者爱人作为思想基础,以尊重生命作为基本原则,以有教无类作为施教维新,以规范孝悌作为基础建设,以为政以德作为执政理念,以足食富民作为经济诉求,以天下安定作为社会理想。他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民本思想同古代其他思想家最为鲜明,他的名言:“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贵”,为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所重视,本文对孟子的民本思想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4.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永恒的思想主题,它是以人民为国家政治本体的一种思想体系,是近现代民主的原初观念形态。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决定政治成败是孟子民本思想的基本理念,孟子为提倡民权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并提出了以保民、养民、教民为基本内涵的民生主张。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建设和谐社会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本文就民本思想的含义,以及政治领域的仁政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和对“天、神、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统治了台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完全不可比附,民本与尊神是护卫君权的有机统一体,民本是君权的附庸。伸天仁民是董仲舒民本思想的特色,董仲舒在伸天主张掩护下的亲民思想,比先秦的民本思想有新的发展,并且达到了这种思想所能够达到的高峰。他强调“仁”应该施及民众。他较早提出了关注民生,调剂贫富的主张。他的教化思想出发点是建立君仁民从的和谐社会,然而难免成为愚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萌芽于三代而形成于春秋之际的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记载这一时期历史的“信史”——《左传》,比较集中而深切地反映了这一思想,章通过对左传中民本思想的考察,阐述了春秋之际民本思想中关于神、民关系和君、民关系的认识,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思想,指出:民本思想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但其本质仍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定秩序。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现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两课”教学,做好“三进”工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加强校园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民本思想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内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科学发展观中包含的以人为本理念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时代继承与超越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