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青少年是中国网民规模最大的群体,对青少年影响有利有弊,有利的是能开拓学生学习视野,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便于师生之间互动;反之,网络消极影响能导致青少年价值观扭曲,道德责任感弱化,网络成瘾还直接危害身心健康。当前,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相当薄弱,学生上网难以实施有效监控。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功能,需要明确网络道德教育原则,建立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制定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现代的中小学生逐渐成为“网络一族”。本文在分析网络利弊的基础上,针对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道德和网络道德的负面影响,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应从政府—行政手段关注道德成长,社会—构建文明网络环境,学校—有目的的道德教育,家庭—创造健康上网氛围四个方面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仅涉及到技术本身的进步,而且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突出网络德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一方面要顺应网络社会的运行规则,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介入网络规则,去构建有时代特色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教育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网络道德教育的含义,实施者,受施者,目标,原则,内容,特点,方式,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系统深入的,有说服力的研究。而廓清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对于“以德治网”,陶治高尚网络道德,“以网育人”,从实际出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更有效地实施网络道德教育,使网络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分析及教育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会拓展大学生生活空间的同时,引发的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通过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主要网络行为特征以及网络行为背后的价值观、道德观、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状况,要从观念、全员教育体系的构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阵地建设、网络道德社区的建立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面对网络社会中青少年道德行为失范现象,需要正视网络社会的新挑战,从倡导网络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构建网络社会青少年主体性道德教育体系、接受文化反哺、完善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立法等方面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路径上作出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的道德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缺失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强调家校联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探究构建家校联动机制有效办法,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中,研究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日益突显,道德问题造成了研究生的人格发展障碍,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应从树立先进的网络道德教育理念,制定网络道德规范、构建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建设一支能够适应信息网络化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强生态网络文化建设,创设健康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等方面来构建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从而增强育人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6,(5):88-91
大数据与大学生道德教育有效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存在着道德困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意识等道德失范行为。高校教育应更新道德教育观念,树立大数据思维意识;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加强道德教育进网络;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大数据的隐私保护;构建道德教育机制,发挥大数据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虚拟”走向“现实”的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丹 《中国德育》2008,(4):17-22
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从“虚拟”走向“现实”具有两层含义: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的产生虽然与“虚拟”的网络社会或网络环境紧密相关,但究其实质,网络道德失范是网络个体现实道德问题在网络中的体现,因而网络道德教育需要从现实入手;学校是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从幕后走向前台。其基本路径是:探索和遵循网络道德教育规律;对学校道德教育进行“网络化”调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型,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管理模式陈旧、内容脱离实际、方法教条死板、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加之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价值评价多元化、社会竞争中不平等现象、社会流行文化及网络信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学校德育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应面对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进程,从各方面着手,确立合理的德育目标与内容体系,建立长效有序的德育运行机制,构筑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公正多元的评价标准,以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潮席卷之下,价值一元论的终结,给中国人追求多样性、创造性、主体性的道德生活打开了大门。但是,价值多元化也带来了价值选择的迷茫和道德行为的冲突。这给当前各自为战的中国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系统论出发,明确家庭、学校、社会各自的德育角色和功能,构建综合德育系统,是推动国人道德健康成长的有效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从灌输走向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道德教育必须由灌输走向对话。对话式的道德教育倡导关系思维、对话态度,又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德性的生成观,实现教师角色的自我转换,道德教育联系实际生活,是构建对话式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民族精神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指出社会的道德滑坡、高校德育实效性低的现实,并指出应从树立大德育观念、加强道德课程建设、努力构建高校的德育课程新体系等方面来着力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多级晶体管放大器引入负反馈后,利用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对负反馈放大器的电压增益进行分析,以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展开,并就分析值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德育效果从根本上说,是德育力的问题。德育力在于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体系把握实践的力量。在于思想道德实践关系的力量和德育者的教育力。德育力从实践活动的整体分析,可分为社会德育力和学校德育力。由于青少年时期道德成长的重要性和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因而提高学校德育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力必须通过德育的专业化方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7.
大德育观念是一条重要的教育思想。要克服对德育内涵认识上的片面性,全面、正确认识品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构造大德育系统,要充分发挥各个环节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一向重视德育,但近年来德育工作一直存在着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德育的实效性不强是因为现在的整个德育体系,包括德育的思想观念、目标内容、方法方式不能切合发展变化了的社会与受教育者。因此,针对新时期中国面临的实际情况,文章提出要实现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以及德育方法手段上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传统的高校德育体系面临新的价值观念与新的行为方式的挑战,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手段都日益显得陈旧过时。高校德育方针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应该认真研究新的社会、新的学生、新的思想潮流,培养新的观念、拓展新的途径、探索新的方法,从多个角度重新构建一套高效的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德育环境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环境是德育内化和外化的重要条件,构建完备的德育环境,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促进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完善学校德育功能和抢占网上德育工作的制高点,构建社会、家庭、学校、网络四位一体的德育环境体系,将德育教育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