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少华 《收藏界》2010,(1):69-69
《上海博物馆藏钱币·钱范》的前言有一段话:中国古代金属货币制造主要采用浇铸工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之范、模的统称。范是用于直接浇铸钱币的外范(子范),钱型及钱文均阴刻,文字反书;模,又称母范,是用于翻制范的模具,钱型及钱文均阳刻,文字正书。  相似文献   

2.
古币二品     
新莽"货泉"钱范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实行第四次货币改制,开始铸造"货泉"钱币。笔者收藏一枚用于铸造"货泉"的母范。该钱范属生坑,长约10.4厘米,宽约5.5厘米,布满翠绿色入骨铜锈。钱范正面铸有两枚"货泉"钱样,正反样兼有。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7)
正收藏古钱币的泉友经常会听到关于版别的讨论。那么,版别是如何形成的呢?笔者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谈点个人的认识。从铸造工艺的角度先秦时期的钱币,同一品种中很难找到两枚文字完全一样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并无母范子范的概念和工艺,钱范都是手工制作,工序是先行制范,然后由匠人在陶范或石范上用刀削刻划出文字以及范线,每一枚钱币的文字都是随范就刻而成,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4.
周曼 《收藏》2015,(7):66
1985年河南三门峡市废品回收公司收购废品时发现一件王莽"大泉五十"铜钱范,以38元废铜价买回并交文管会收藏。2000年移交三门峡市博物馆收藏。该钱范系青铜铸造,通长435毫米,宽204毫米,厚14毫米(见图)。范体上部有一浇铸口,范面中部有一直浇槽,两侧各有7个支槽,每个支槽各有3枚"大泉五十"正面阴文钱模。  相似文献   

5.
王泰初 《收藏》2015,(5):96-97
对于钱范铸钱工艺所需祖钱范模,是先刻制成阳文还是阴文,许多泉友看法不一。有认为西汉五铢钱祖范钱模文字是先刻制成阳文,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误。从所见实物上判断,祖范上的钱模文字均是刻成阴文。因阴文雕刻容易成型。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接收了一件陶质五铢钱范。据捐赠者称,这是在位于汉长安城遗址的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村民取土时无意间获得的。该钱范为泥质夹砂红陶母范,钱文正书,钱体凸出,出土时残断,存上段,表面有烟灰痕迹。范面分为两部分,外边  相似文献   

7.
陈婧莎 《收藏》2012,(2):104-105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曦永隆四年(942年)8月始铸"永隆通宝"大铁钱。该钱采用一钱一范一次性浇铸法,钱范是用木制模具压印而成。这些当年被遗弃于铸地的钱范,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辨,弥足珍贵(图1、图2)。发掘2002年4月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福建省博物院主持,  相似文献   

8.
天雨 《收藏界》2011,(4):69-70
西汉时期大部分地区流行的是陶范、泥范铸造钱法,采用铜范铸钱则需要在先期铸造铜范。一般过程是先在泥范上雕刻公母铜范的反像,刻纹常为阴文,制作成的陶质铸范,称为祖范;而后利用陶质祖范来浇铸铜范,铜范的纹样、铭文为阳文;最后利用铜范压模泥坯,翻造出无数的阴文反像泥范,所以铜范又称为母范,用其翻造出来的泥范称为子范,母范并不用来直接铸钱,最后用于铸钱的是阴文反像的子范。  相似文献   

9.
钱苑杂谈     
董大勇 《收藏界》2011,(4):68-68
八十多年前,上海泉界为一方钱范,掀起了一场风波。在南京某地修路时,发现了一块砖坯陶范,上有"大吉五铢"、"大富五铢"等钱形,因找不到所铸泉币实物,又因为其他原因,当时的泉家们各述己见,争论不休,直到本世纪之末,还余波未平,说明泉界对于钱范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0.
赵晓明 《收藏》2010,(10):116-119
中国是最早实行金属铸币的国家之一,现有的考古资料证实,至迟在春秋中晚期已开始正式铸造钱币,铸钱工艺远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即日趋成熟,先秦时已有范铸,采用“分流直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