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与宇宙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隔三年半后,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轨道。美国也于1961年5月将薛巴德送到太空。1999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神州”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神州号宇宙飞船又成功进入太空。发射无人飞船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宇宙生理”研究收集资料。在宇宙中及飞船内的环境对宇航员生命活动影响、规律及适应性是宇宙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宇航员的身体状况,是当今高新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2.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声称,身体放血和服用维生素丸将对宇航员太空之旅十分有益。科学家最新研究称,宇航员身体放血可有效降低太空环境下基因突变人类在太空中将面临着各种疾病,从较低引力下产生的成骨不全,至宇宙辐射引发的癌症,生活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为了预防这种疾病,经常服用维生素增强骨骼强度。但是当旅行至火星或者某颗小行星,宇宙射  相似文献   

3.
我是宇航员     
《中国科技信息》2013,(22):27-27
《图灵新知:我是宇航员》作者若田光一是日本著名的JAXA宇航员.他采用问答的方式,讲述了宇航员的训练以及在宇宙中的生活。如怎样驾驶载人航天器,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吃饭、洗澡、上厕所,在太空里可以养宠物吗,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的太空飞行中,失重状态使得大多的宇航员患上了骨质疏松症。在持续4~6个月的飞行中,宇航员体内骨头的密度每个月会降低1.6%。如果按照这个速率降低下去,科学家估计,在两年半的火星旅行中,宇航员骨头的密度将降低一半,那将是可怕的骨质疏松症。宇航员对太空中骨质的变松是没有感觉的,但一旦回到地面,健康状况就面临着明显的挑战。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最新研究表明,轻度的振动可以保证宇航员在长期太空旅行中的身体健康,这个研究结果也有民用价值,它可以用来帮助治疗那些骨质疏松证的患者。这种振动要求强度低…  相似文献   

5.
神州4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把人们心中的航天梦想变得清晰起来。而2003年的中国农历春节,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陨落,又上演了一出惊世悲剧。7名宇航员为人类探索宇宙献出了宝贵生命。宇航员是人们羡慕的英雄。那么你知道宇航员应当具备哪些特殊素养吗?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美国的一对宇航员夫妇——马克·李(39岁)和詹·戴维斯(37岁),参加了美国宇航局组织的一次太空航行,成为地球人中一对遨游宇宙的鸾凤。在同行的7名宇航员中,还包括一位精通妇幼保健的黑人妇女,据说她将为在太空中分娩的戴维斯接生,并负责照料第一个太空婴儿。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各国人士的极  相似文献   

7.
漫话太空服     
1970年,俄罗斯安德里扬·尼古拉耶夫和维塔利·谢瓦斯季亚诺夫在太空中工作了18个昼夜。在宇宙中飞行这么长时间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两位宇航员回到地球后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他们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吃饭得靠别人喂,而且只能消化流食。谢瓦斯季亚诺夫甚至只有伏在地上才能稍微挪动一下地方。谁都没有料到,失重会给人体带来这么大的影响。科学家们意识到,需要专门进行研究,以防止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一段时间后对地球引力不适应。专家们设计了锻炼筋骨和肌肉的器械,并增加了宇航员的食物定量。不过还需要设计特殊的太空服,因为普通的衬衫…  相似文献   

8.
约翰·格伦,首次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时代,应追溯到1962年。那个年代,宇航员在进行医学实验时,必须耐受住夹带直肠体温计的痛苦,并要通过离心机的超重训练。只有经受过这类考验的人才有参与选拔的资格。早先宇宙飞船的密封舱容积窄小,刚刚能够将宇航员塞进去。那时,能使宇航员安全生还就是发射宇宙飞  相似文献   

9.
太空惊魂     
宇宙大火中有幸脱险 对于身处空间站的宇航员而言,最为恐怖的灾难莫过于大火了.而我却偏偏遭遇了这样一场劫难.  相似文献   

10.
尽管遭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解体,7名宇航员英勇献身的不幸打击,但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和热情并没有减弱。人类一直在梦想,希望能开发出一种可以多次使用,比较经济的运载火箭,有一天让  相似文献   

11.
太空惊魂     
倪宁吉是一名退役的美国海军飞行外科医生和美国宇航局宇航员,1997年1月,他乘坐“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登上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轨道站,同俄罗斯宇航员们开展国际空间站基础筹备工作的初始性合作,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超期服役的“和平号”已是老态龙钟、濒临崩溃,在“和平号”上的132天里,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前不久,他第一次将这一宇宙探索史中最为危险的历程和盘托出,震惊了世人,宇航员们以人类的极限顽强迎战厄运,完成使命的精神,更令世人惊叹。  相似文献   

12.
第一个人类火星计划在不久的未来将要实施,勇敢的宇航员将怀着对生命和宇宙的起源的疑问再次历险未知的星球,可是又有谁知道我们将付出怎样可怕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正许多人都喜欢自拍,但无论地球上的人们怎么自拍,与下面这些太空自拍照相比都会逊色很多,因为广袤的宇宙、顶尖的太空机器为其充当了背景和道具。太空自拍的"鼻祖"是美国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1966年在执行"双子座"12号任务期间,他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太空自拍照个国际空间站上的日本宇航员星出彰彦2012年9月一次太空行走时的自拍照。明亮的太阳出现在背景中,地球的景象则映射在其面罩上  相似文献   

14.
人们铭记住了2003年2月1日这一天,也铭记住了为了宇宙探索而献身的7名宇航员,他们是为探索宇宙而献身的勇者。关于失事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美国的航天飞机的构造基本相同,都是由1个轨道器、1个外贮箱和2个固体助推器组成。轨道器是唯一载人和返回地面的部件,外貌像三角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0月15日,这个让全中国人都为之振奋的日子,宇航员杨利伟同志乘坐神州5号飞船驶向了太空。在太空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位叩访太空的宇航员,于北京时间10月16日6点23分安全返回,降落在预定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阿木古郎牧场上。杨利伟的平安归来,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杨利伟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探索宇宙永远是一条艰难而时时充满  相似文献   

16.
首先大型火箭将装有月球着陆器的载物舱发送到地球轨道上美国人又要登月球了!美国宇航局的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2005年9月宣布,2018年,将有4名宇航员再次登月,并在那里逗留一至两个星期。在上期的杂志中,我们在《载着梦想飞向宇宙》一文中了解到,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月,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30多年过去了,人类探测月球的热情又高涨起来了。除了美国外,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或组织都制定了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这其中又以美国的计划最为引人注目。“载人探索飞行器”随即通过…  相似文献   

17.
正星空神秘未知,登陆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并在那里生活,或许是我们普通人所憧憬、幻想的。除了失重会给宇航员的日常生活带来种种困扰与不便,其他的我们似乎了解的并不多。其实,在太空生活,挑战的不仅是宇航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宇航员的身体极限。太空生活究竟会给宇航员的身体带来哪些影响呢?一起去看看科学家的对比研究吧!  相似文献   

18.
<正>相对论是20世纪中所提出的最伟大的理论之一,不过它能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吗?相对论可以解释许多宇宙现象。如时空中物体如何运动;预言黑洞的存在;光线因引力而弯曲;水星运动的轨道等等。而且爱因斯坦的理论还产生了许多惊人的现象。例如,如果宇航员的速度相对地球来说很快的话,那么地球上的人会发现宇航员那里的时间流逝得更慢,这种现象称为时间膨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探月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美国新的太空计划,其中提出2008年前开始发射无人探测器到月球,进行系统的月球探测;2020年前重新载人登月,在月球上长期居留;以月球为跳板,2030年把宇航员送上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各国的评论一致认为,美国新太空计划的目标是控制能源、军事优先。欧空局根据美国新的重返月球计划,迅速调整月球探测计划,2020~2025年实施载人登月,在月球上长期居留,2035年把宇航员送上火星。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革新》2009,(7):25-25
太阳耀斑和强烈的宇宙射线可灼伤未来宇航员身体DNA结构,并增大患癌症的可能性,尤其是那些未来长期驻守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 美国宇航局计划2020年再次返回月球,一支大学研究小组提出了避免辐射的方案——巨大的月球保护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