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文章讲述的是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已经得肠胃病的3个小战友能吃上东西,走出那无边无际的草地而壮烈牺牲的事。教学意图教育学生学习忠于信念、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通过《丰碑》一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精神;学习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队伍,不怕困难,舍生取义,以天下为公的革命传统美德。教学难点:1.“丰碑”的含义。2.军需处长的精神与这支队伍胜利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板书课...  相似文献   

3.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讲的是陈赓同志回忆长征途中 ,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忍受过度的饥饿、疲惫 ,却不肯接受他人的照顾而牺牲在马背上的感人事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红军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教学时 ,要依据本组“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来设计教学。一、抓词句间的联系大纲指出 :“各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句。如本文第二段是重点段 ,对第二段的教学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小红…  相似文献   

4.
《倔强的小红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教学重点 :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到小红军的表现是和陈赓同志有着密切联系的。教学本课 ,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对词和句的分析 ,以读助讲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小红军的高尚品质 ;并通过导读精练 ,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一、展示背景 ,激发情感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有关情况 ,激发起学生学习红军战士革命精神的热情。〔这一段…  相似文献   

5.
韦思明 《广西教育》2012,(25):56+58-56,58
《倔强的小红军》一文记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巧妙地说服要帮助他的陈赓同志,结果牺牲在草地上的故事。由于课文内容距今比较久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对反映小红军倔强性格的作用。因此,笔者根据学生好动、爱模仿的特点,设计了以组织角色演练为主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将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听过不少老师上&;lt;丰碑&;gt;这一课,遗憾的是一次次总觉得味道不足,平平淡淡.课文学完了,学生印象深的倒是将军,至于对军需处长的认识似乎只定格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这8个字上.为什么会这样?探究这些语文课,大多有着雷同的教学思路:从前3节入手,先理解红军队伍面临的严峻考验;然后抓住将军的神态,联系他的语言、行动,细细研究其情感的变化.其间带进描写军需处长的第7节,引导学生理解了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后,教师往往对将军此后的反应大做文章: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他为什么“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相似文献   

7.
“骗”字在文中的深刻含义“骗”字,就词义来说属于贬义。它所表示的,是指用谎言或诡计使人上当。如骗子、骗术、骗局等。但是,在《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里,“骗”的含义却完全相反。它不仅表现了陈赓同志对小红军的关心,而且更显示了小红军舍己为人、舍生忘死的崇高...  相似文献   

8.
《倔强的小红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小战士形象,同时也表现了陈赓同志对小战士的深切关怀,反映出红军将士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舍己为人的革命深情。在教学时,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围绕陈赓和小红军之间的“深情”,紧扣一个“悟”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悟“小”的倔强。“倔强”是题眼,要体会老小之间的深情,理解小红军的“倔强”是关键。在读课题的时候,老师要用问题强化“倔强”:  相似文献   

9.
纵观全文,《马背上的小红军》突出了一个“骗”字。作者独出匠心反其义而用之,充分地表现出小红军不畏艰难困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一、“骗”的原因小红军采用“骗”这种手段,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肯连累陈赓同志。这从课文中可以找出具体答案:一是陈赓同志两次把马让给他骑,二是陈赓同志要与他一同行走,三是陈赓同志要给他一小包青稞面。正因为如此,所以小红军千方百计要“骗”陈赓同志。  相似文献   

10.
一、大胆猜想,实验探究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知道小红军将盐水渗进棉衣里骗过了敌人,回到山上小红军将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水落盐出》。小红军靠自己的机智将盐水带了回来,那么怎样才能把盐从水中取出来呢?大胆猜想一下,看你能想出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 ,除了抓住描写小红军饥饿、疲惫的样子的句子和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 ,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教学之外 ,还设计了一个补白教学片段 ,让学生从想象中去理解、去补充。师 :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边读边想 ,你对小红军的处境有什么体会?生 :年龄小、饥饿、寒冷、疲惫。师 :陈赓要帮助小红军 ,小红军又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先走的?生 :当陈赓让马给小鬼骑时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并说体力比陈赓强。生 :当陈赓命令小鬼骑马时 ,小鬼倔强地说要和马比赛 ,并做出准备和马赛跑的姿势。生 :当陈赓要…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1.理解"丰碑"的含义,弄清"这样的队伍"必胜的原因。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体会将军对战士的关心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受到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3.
陶会萍 《江西教育》2001,(11):44-44
《丰碑》一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放给了战士,自己穿着单薄破旧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文中大篇幅地描写了将军感情的变化,有力地烘托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全文感情浓烈,读后,催人泪下。一、创设情境以激情创设情境就是从文中的字词句篇出发,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去感受,从而加深内心体验,使知识、智力、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这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和想象红军过雪山时所面临的困难。课前预习时我建议学生在…  相似文献   

14.
教例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及红军战士患难与共的革命精神,理解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思想,激发学生学习革命前辈的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3.学习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小红军“倔强”性格,学习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学方法:导读法、质疑法。教学时间:2个课时。课前准备:(简介背景,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简介陈跃生平,标出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想想保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过…  相似文献   

15.
王超风 《江西教育》2003,(22):28-28
1.发掘到位、有机结合。发掘到位就是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因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社会实际开展教学。有机结合就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遵照其独特的逻辑性和知识性,把德育融汇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如老师在讲授《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在给学生讲授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体会出红军战士顽强的革命精神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并要求学生课后找一下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现象。这样对教育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会有更大的益处。2.创设情境、激起共鸣。根据小学生的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倔强的小红军》一课为例,谈谈如何以读为主线,紧扣“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语言”这一教学流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读书实践的。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 2.学习王子和小燕子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教学设想:安排一课时。 这篇童话是自读课。由于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了“自问自答”,对课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是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并运用的一门课程,所以它的教学方式应与生活结合起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应如此,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兴趣才能被激发。学生因为年龄资质尚小,很多成人化的思想,他们难以理解,将教学题材生活化,学生学习也能更加贴近生活,能帮助他们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思想,提升自我的语文素养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倔强的小红军》一文记叙了在长征路上,一位小红军战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全文,从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错解是一种资源,它最能暴露出学习中的薄弱地方,改正它能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反思它能深化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教学中通过对错解订正、审视和反思,可以深化、完善习题的教育功能,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