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众多中小学,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学校的教育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条件还比较落后,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技能普遍比较薄弱。即使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们的技能水平也参差不齐.薄弱者也为数不少。总之,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技能还比较薄弱,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也随着时代的脚步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但是,农村学校的信息不灵通、经济较城市落后、教育起点较低、师资力量较薄弱、学校规模小等因素,致使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较慢。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困局和产生的原因,针对现状和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设备现状、资金、师资、观念和技术上的不足 1.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始在我区进行农远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用以改善我区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施,当然其中也包括农村软硬件设施.在信息化教育正处于起步状态,数量有限的农远设备,并不能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困境,影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在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地方,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滞后和缓慢.  相似文献   

4.
在加快普及基层中小学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建设、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本文就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论述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平市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市区先于农村 ,整体启动在 2 0 0 1年。近两年来 ,全市累计投资 15 0 0余万元 ,装备各类计算机 1971台 ,建成计算机学校6 0所 ,其中 9所建起了语音室 ,7所学校建成了多功能教室 ;全市 6 0所中小学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 ,市区 13所学校和所有乡镇初中如期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2 0 0 2年 9月 ,高平市成为山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实验县 (市 )”。回顾近两年来的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作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 ,是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  相似文献   

6.
余婵 《教学随笔》2008,(6):37-38
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普及教育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相继开没了信息技术课。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虽然投入了很多的财力物力,也成为了最为“昂贵”的一门学科,但是却没有取得最好的效果。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是中小学的必修课,是学生将来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广大农村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有的学校甚至只作为“课表”课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阻碍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本文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的经验,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物质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这些问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师资薄弱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下乡支教”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城市支援农村”政策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教育教研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指导和培养农村青年教师,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改善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政策的出发点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值得我们追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狠抓了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到2003年底,全市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有3171所学校完成了“校校通”建设(含共享学校);963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530所学校完成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的办学理念是校长和教师对学校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精神支柱。我们在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的时候,必须回答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即“中小学为什么而存在”,“中小学做什么”,“中小学应该怎样做”。这三个问题既要说明中小学的存在价值,又要阐述我们应该设立的学校精神、确立的学校目标、赋予的学校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办学理念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烙印,在不同时代显现出不同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中小学办学理念的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江西教育》2004,(19):17-17
短评“要让农村儿童享受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这是铜鼓县教委主任卢维美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也是近年来铜鼓县教育工作实践的生动、具体写照。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我省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不尽如人意,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艰巨,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与农村教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曾庆辉 《湖南教育》2003,(13):14-15
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近些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农村,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何在?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并就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谈谈一己之见。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艺术教育被忽视。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的开设不正常,不少学校尤其是村小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  相似文献   

14.
狠抓“三个提升”工程,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滨区地处宝鸡市主城区。全区共有102所中小学,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1所,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覆盖率达到100%,有光盘教学“班班通”学校16所。区教育局在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之后,以创建“双高普九”县区和教育强区为目标.狠抓“三个提升”工程(提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档次,提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全体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开拓创新。全面实施渭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方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尴尬"处境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两次“普九”工作之后,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学信息化程度已经较前些年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村远程教育建设日益完善,学校基本上都配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工作。但是,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课没有一套像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那样明确的课程标准,使得目前有些农村学校的领导和一线教师对所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都缺乏认识,因此,在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时显现出了一些茫然。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在争取自身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许多令人“尴尬”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好的教育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硬件,更需要有软实力作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家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意见》,各级学校也相应开始给予重视。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总结现有经验,为仍然存在的问题提供建议和决策帮助。  相似文献   

17.
吴勇斌 《师道》2009,(4):11-11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师资薄弱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下乡支教的政策,以鼓励优秀教师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研水平。这类政策的出发点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追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人们常常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出现的问题归因于资金、师资、设备、环境等外在因素,而往往忽视了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本身这一关键因素。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适切性决定了目标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的发挥。本文立足于我国二元城乡社会显著差异的现状,反思目前的城乡同一化的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合理性,尝试构建单独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奠基者。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和谐发展,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出现滑坡,课改理念相对落后,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教育创新和教育科研基础相对薄弱,这些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师资薄弱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下乡支教”政策,鼓励优秀老师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城市支援农村”政策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则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二则指导和培养了农村青年教师,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