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现代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本义和来源,大约有两种典型的观点,它们持着恰好相反的观点。本文从"东、西、南、北"这几个方位词的文化内涵及人们认知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试图找出它们是一个自足系统的理据。  相似文献   

2.
彝-汉语四方方位词的理据同中有异,其理据性的差异与参照物的选择密切相关。汉语四方方位词是一个自足而完整的造词系统。"东"的主要理据是"日、木",而"日、木"的取象则准确全面地表达了汉语四方方位词系统而整体的原始理据。在理据上,彝-汉语"东、西"方位词的差异性相对较小,而"南、北"方位词的差异性较大,并且彝语四方方位词的理据性参照物之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如汉语强。  相似文献   

3.
林道新 《考试周刊》2008,(2):158-159
"据"类介词在实际语言的交际中,虽不是一个很常用的格式,但在书面语言(说明文、文学作品、法律文书和商贸文件)中却是常用的格式.因此准确地将汉语中的"据"类结构翻译成英文,正确理解"据"结构中表主观、客观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据"类介词结构语法意义及其英文常见的翻译做了简单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4.
郭宏 《鸡西大学学报》2007,7(5):58-58,21
汉语中的"请"字在英语中被译成多个对应词,常引起英语学习者的困惑。本文就"请"字的各种英文巧妙译法做简要说明和归类,供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汉语成语"龙马精神"的英译分析,就中、英文中关于动物"龙"和"马"的文化内涵差异作一简单的介绍,试图说明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而词汇是民族文化经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汉民族的传统、习俗使"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词具有的文化内涵一直延续互今.从"东"、"西"、"南"、"北"的组合习惯上,可以反映出一些汉民族的民族意识与习俗特点.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为了对译英文中的"he"、"she"、"it",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他"分化成"他"、"她"、"它".当时人们不满足于书面的区分,希望他们在口头上也能有所区别,但并没有成功.本文试从汉语言文字本体出发,对其原因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学好一门外国语,不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同语言本身打交道的问题,还牵涉背景知识.地理、历史、经济发展、社会制度、信仰等,都构成这种背景知识,不同民族对事物的分析方法和特殊观点,同样也是值得参考的. 例如关于方位次序,汉语是"东南西北",英语常是north(北),south(南),east(东),west(西).在汉语中,"北"居末位,英语"north"居首位.汉语尊"东",放在首位;英语"east"排第三,还在"south"后.汉语和英语对于方位次序之争,又可见于:东北( northeast),西北(northwest),东南( southeast),西南(southwest).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课文<项脊轩志>(P96)对"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句中的"东犬西吠",注释为"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对着西家叫".笔者以为,这种解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0.
李欣 《初中生之友》2011,(28):38-38
<正>东、西、南、北这几个方位词,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碰到。比如河北、湖南、刮东风、夕阳西下等等。汉语中的东、西、南、北并不只是表示方向,它们还有其他的含义。我们常用"东西"这个词来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而这个词义的产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南北朝以前,"东西"都只指东方与西方,而没有表示事物的意思,如《孟子》"人性无分于善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这里的东西就指东边和西边。由于东、西方向的相对,所以一东一西,可  相似文献   

11.
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英文时,要体现译文本身的特色,使读者感觉通顺、自然,必须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改变原句的结构形式,注意运用汉语的语言规则,不受英文语法的影响,避免违反汉语语法。  相似文献   

12.
"东数西算"工程于日前正式全面启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我国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所谓"东数西算","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一般是指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计算和云...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以"草"为首字的词条有66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76条,却没有"草根"这个词.倒是英文的grass roots,被视为"草根"的直译.美国彼时处于淘金狂潮,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地方的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被引入社会学领域,"草根"被等同于平民化、大众化,但"草根"的实际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来得丰富.  相似文献   

14.
"东南西北"是常见的汉语词组,然而四个方位词之间的顺序不是随意排列的,例如"北东西南"或者"北南西东"这种词序不可行。对于"东南西北"的排列问题,以往学者主要从文化、习俗等角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认知语言学观点,从转喻、象似性和构式语法角度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的顺序问题进行综合对比研究,以期发现汉语表达四个方位顺序的理据,意在指出汉语方位词"东"、"南"、"西"、"北"的顺序具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15.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现代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本义和来源,大约有两种典型的观点,它们持着恰好相反的观点。本文从"东、西、南、北"这几个方位词的文化内涵及人们认知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试图找出它们是一个自足系统的理据。  相似文献   

17.
从中、西文化的二元出发,形成和谐相生的"第三元"文化格局,将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是考察这一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维.新世纪10年海外华文文学在深层次上呈现的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性,海外华文作家"新老"交接中的世代沟通,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作家创作引起的海外华文文学格局的深层次调整,汉语在文化流徙传播中的丰富发展,都反映出海外华文文学超越东、西二元而指向"第三元"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说"禅"     
现代汉语中"禅"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在"禅"字记录的许多词语中,"禅"的读音有些混乱.现在我们从汉语史的角度看一下"禅"字的读音及意义的演变历程,以分辨清楚现代汉语中"禅"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  相似文献   

19.
韦静 《现代语文》2010,(7):154-155
在汉语的传统方位观念中,“西”除了表示四方或者方位空间之一以外,其文化内涵不断地丰富起来。“西”字积淀了古代先民对天地宇宙的观察和感悟,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意蕴。“西”字与八卦、五色、五行、天干地支、四象、四季、尊卑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说"霞"     
“霞”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朝霞在东,晚霞在西,本应该是一个不争的共识。然而,在科普说明文《看云识天气》中,其表述却是“朝霞在西”、“晚霞在东”,这显然违背了人们的认知规律,更是科普说明文章不应采用的表述方式。通过论证与探讨,明确了“朝霞”“晚霞”方位的的表述方式,确立了科普说明文应该注重合乎常理、通俗易懂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