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喻承镛 《武当》2006,(12):9-12
(接上期)第三十二式:双风贯耳承接前式。身向右微转,面向东南,右脚收回,屈膝含胸,两臂下沉,由外向内收至右膝上方,手心向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手叠交于右膝之上,目视前方(如图134)。两手从右膝上向右膝两侧下沉,并向左右两侧分开,由内向外划圆,当两手划至两侧时,双手握拳,两  相似文献   

2.
孙式太极拳传统图谱(82~97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82式云手动作与第36式“云手”相同(图185、186)。第83式高探马动作与第37式“高探马”相同脚尖相齐,同时左手外旋向里至胸前,手心向上;右手内旋向里至胸前,手心向下,两手心相对,相距约10厘米;眼视右手(图188)。动作2:左脚向前上步,脚尖里扣与右脚形成八字步,身体左转90度;两手在胸前互换位置,右手在下,手。心向上,左手在上,手。心向下;随即两腿微曲,两手变成立掌交叉,右手在外,左手在里,拇指微靠胸;眼视两手(图189、190)。动作3:接前式,两手左右分开时,右脚抬起,左手拍右脚面;眼视前方(图191)。前迈步…  相似文献   

3.
准备运动     
左臂前伸,五指朝下,手心朝内.用右手按压左手手指.静止10秒.然后两手互换。 左臂前伸,五指朝下.手心朝外,用右手按压左手手指.静止10秒,然后两手互换。  相似文献   

4.
卢先友 《武当》2015,(4):29-33
(接上期)第三节第十九式野马分鬃右脚向右前方(西北)迈出一步,成右弓步的同时,右手向腹前向左向右前方划圆按出,手心向西北高与鼻平,左手划圆弧按至左膝根处,手心向下,眼向西北平视。(图53)左脚划弧收回至右脚旁,随即向左前方(西南)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由下经腹前向上向左前方划圆按出,手心向西南,高与鼻平,右手划圆弧按至右胯根处,手心向下,眼向西南平视。(图54)重复右弓步,练习方法与图相同53第二十式白蛇吐芯  相似文献   

5.
第42式 外截剑 接前式,左手向里裹至手心朝上,随之又扭至手心向左后,同时右手剑裹至太阳(手心  相似文献   

6.
第一节拉气预备姿势: 两脚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两手在腹前约十公分处“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左手在下平“神阙”穴,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与左手相距约十公分。(图65—68) 动作: 滚气:左手在里向内、向上滚动,右手在外沿左手背向下滚动,滚至右手心向上并与“神阙”穴平,左手心向下在右手上约十公分,两“劳宫”穴相对;拉气: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下方同时缓缓拉开,停1—3秒;压气:两手按原路线缓缓合拢,恢复抱球状。然  相似文献   

7.
观音站功     
续上期第六式头顶运气1、左手内旋并外展下落,同时右手也内旋,使两臂形成侧举,手心皆朝外;同时头渐渐左转,面对左前方(图23)。随后双臂缓缓下落至身体的两侧,两肘微屈,两手高度约与髋平,手心皆朝下(图24)。2、两腿屈膝略下蹲,身体自然右转,两臂随着身体的右转渐渐抬起并右转,使两手举至身体的右上方;头也随之右转并略仰起。同时吸气(图25)。3、接着两腿再略下蹲,身体向左传动,并带动两臂向左转动,两臂上举,基本伸直,两手五指张开,两手间的距离明显大于肩宽。两手掌心基本相对,如同抱着一团气,同时吸气(图26)。4…  相似文献   

8.
孙式太极到单练套路分上、下两路。上到套路从第1式起势至第38式鹞子翻身止;下剑套路从第39式单举鼎起至结束止。上、下剑合而为一可单练,分而练之互为攻防。上剑套路身体直立.脚跟并拢,脚尖人开成45度,左手持剑,剑靠左臂后,两臂自然下垂,两国向前平视,平心静气,气沉丹田,精神贯注(图1)。两手同时徐徐抬起,手背朝上从身体两侧向前各划半弧至胸前两手在胸前相遇,此时到斜横胸前到尖指向左后方,当两手交叉时左手顺势接到,然后右腿向后直撤一步.两手再循原路线向左右分开,回到身体两侧至两协处,剑尖向前,到高与腹齐,两手…  相似文献   

9.
21刺心式(1)重心后移,右脚内扣,身体左转,左脚尖外摆成左弓步,面向正北;左手持刀带至左肩前,右手接刀,目视右前方。(见图42)(2)重心前移,右脚向前脚尖点地成虚步;右手握刀下截,左手变掌举于左额前上方,目视右下方。(见图43)(3)右脚收于左脚内侧,成并步;右手握刀与左手交叉于腹前,左手在外,右手在内,手心均向内。(见图44)(4)右脚向右横出步,成侧弓步;右手握刀向右劈刀,左手向左分开,手心向下。目视刀尖方向。(见图45)(5)重心左移,右脚收于左脚内侧,成丁步;右手臂外旋与左手合于胸前,手心向内,刀刃向上,左手指尖向上,手心正对刀柄;目视前方。(…  相似文献   

10.
十九、如封似闭1、托肘接前势,左手往右下穿托,手心朝上;右手成掌,手心朝上。左右右两手十字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43)。2、抹肘前势不停,两手同时抹肘,翻转,两手心均  相似文献   

11.
一、柔韧性专门练习 1.握持枪尖前臂向内旋练习直立,右手手心向上握枪尖部位,左手托握枪杆在体前,使枪身成水平部位开始.右手向上向内绕旋180°至胸前然后反向外绕360°伸臂,成扭臂握枪姿势,然后还原.如此反复进行多次练习,再换左手握枪尖,进行左手练习.  相似文献   

12.
尤志心 《精武》2008,(12):38-42
四、鹄子钻林1.提手上势前势不停,左手()字手,向上经面部至左太阳穴处停止,手心向右,拇指向上,食指向前,中指向右,无名指与小指分别环、勾。右手成()字手,向下划弧经腹部至左腹下腹股沟处停止。手心向内,拇指向左,食指向下,中指向内,无名指与小指分别环、勾,同时右脚靠向左脚胫骨处,成左丁八步(图14)。  相似文献   

13.
黄鑫 《武当》2000,(10):15-19
接上式,左脚原地扣步,右脚原地外摆,同时向右转身成上身背向圆内,双腿微曲,重心移在左脚上,右手外旋成手心向上,随转腰向右抹划到右侧,钺头向圆内,高与胸齐,右臂微曲;左手随扭腰内旋手臂,手心向下,执钺向后向下抹划成钺腹向圆外,高与腰齐,目视右钺(如图49-1)。  相似文献   

14.
<正> 二、行功八式预备势:与澄心静气式相同。 (一)左平云手①左脚向左侧横跨一大步,两脚尖朝前。吸气,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臂屈肘,两手上提至腹前。手心朝下,手指相对,肩放松,臂撑圆,两手相距约30厘米,目视两手。②呼气,重心偏移左腿,两手向身体左前,向左平行划弧,划至与左膝平行位置时吸气,继续向左后,经过腰部一侧还原到腹前。身体重心随之右移,落于两腿之间,眼随视两手。如此重复三遍。  相似文献   

15.
王安林 《武当》2007,(10):16-18
(接上期)第七式云手接上式,由左趔马步型转换成右趔马步型,两脚位置基本不变,上身随之向右移动并微有倾斜;同时,左手转换为自然钩手,即手掌向下向内弯钩,手指仍自然分开,斜向下方,手心内含向正前方,虎口向左,掌根部分与手腕角度略大于90度,手臂微屈。  相似文献   

16.
第22式 孤雁出群 左脚跟落地,右脚向身体是方进步,右手剑成太阴(手背朝上)刺向右侧前方,左脚跟步与右脚齐,左手剑指举至左额上方,手心朝上,眼视剑尖(图1)。 第23式 晴蜓点水 右脚横步,左脚扣步与右脚成一倒八字形,右手剑由太阴(手背朝上)  相似文献   

17.
右脚向右前方(西北)迈出一步,成右弓蹬步。同时,右手向腹前向上向右前方划圈按出,手心向西北,高与鼻平。左手划圆弧按至左胯根处,手心向下。眼向西北平视(图1)。左脚收回即向左前方(西南)迈出一步,成左弓蹬步。同时,左手由下经腹前向上向左前方划圈按出,手心向西南,高与界平。右手划圆弧下按到右胯根处,手心向下,眼向西南平视(图2)。图3与图1相同。用法:对方用右拳向我去来,我以右臂向上向外树去,进步以左掌按其肋部。歌诀:右手领时左手催,外腿蹬身劲整,丹田内转四梢应,内外合一发不空。重心移到左腿,右脚向左勾…  相似文献   

18.
孙式太极拳传统图谱(28~40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作与第4式"合手"相同(图53)。动作与第10式"搂膝拗步"相同(图54、55)。动作与第11式"手挥琵琶"相同(图56)。心向上)向下、向后、向上划弧至前额时,手内旋向下垂直下按至左烃骨前.距左脚尖约30厘米;左手在右手向右后例划时,收至胯外侧,手心向下,左脚在右手下按时后撤至右脚前,脚尖着地,两腿微弯曲;眼视右手(图57、58)。动作2:右臂上举,手背靠着前额,身体随着直起,重心偏于右腿,左手从胯侧往前伸直,高与胸l平,手。心向前,塌腕;同时左脚向D前迈出,两脚距离以不牵动身体重l心为合适;眼视左手食指(图59)。l动…  相似文献   

19.
重心稍右移,左脚轻轻提起向左侧移动半步,随即身体微微右转,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身体重心慢慢左移,左腿屈膝半蹲,左手由面前向左侧运转,保持屈肘划弧,掌心斜向内,虎口向上,指尖高与鼻平,同时上体左转,随转体右手向下,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接下来掌心斜向上;同时左手翻掌外撑,腕与肩平,掌心转向外,坐腕、展掌、舒指,  相似文献   

20.
四、右左手挥琵琶 右式(定式面向西) 上体微右转,左手再稍前推,重心微前移,左脚稍向前跟步,脚尖外撇约45°落地,重心移至左腿,随之上体微左转,右脚稍向前移成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稍跷起,膝微屈。同时,右手臂先稍向右,再向前(手臂内旋转外旋)、向上挑举,指尖高与鼻平,手心向左;左手臂(先内旋后外旋)向左、向下、向右画弧至右前臂和肘的内侧,手心向右(右肩、肘、手与右胯、膝、足上下相合即“外三合”;鼻尖与右手尖、足尖三尖对齐即“三尖对”)。眼看右手食指(图24、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