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11,(30):5
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到泰国联展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获悉,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已于日前正式启动。在为期100天的新一轮中国图书销售季中,数以万计的中国出版物将从北京启程,运抵全球300余家华文书店,送到海外华文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2.
易淑琼 《图书馆论坛》2012,32(5):98-104
华文文学是中国内地30余年来新兴又蓬勃发展的学科。内地学界通过有计划、成规模的选集、丛书、大系等形式组织和留存华文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成果,体现了华文文学文献整理出版的自觉意识。但华文文学文献在内地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收藏体系中呈现为散点、随机的自发状态,这影响华文文学的大众与学术传播,制约华文文学学科建设,加强华文文学文献资源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并提出构建完善的华文文学文献资源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5月22日至6月10日,泰国’90世界华文书展在曼谷市中心的河上城市隆重举办。泰国皇室诗琳通公主殿下为书展剪彩。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应泰国南美公司的邀请,派出了以副秘书长龙文善为团长的中国出版代表团一行4人参加了开幕式。是届泰国世界华文书展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11,(5):53-53
1.《汉语新文学通史》(上、下)(广东人民出版社)全书分上下两册,共96万字,是一部以全新的"汉语新文学"概念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一百年历史进行学术总结的专著。2.《中国古陶瓷谈丛:玩物致知》(广东人民出版社)本书通过每一件文物的个案,通过对它们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审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加以发掘、展开,以此来表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古文化。  相似文献   

5.
泰国是当前"华语热"最典型的国家之一。纵观历史,泰国华文学校经历了萌芽、初兴、波折、衰落、复兴五个阶段。通过对泰国华文学校发展历史的梳理,发现受国际和中泰政治形势及泰国政府和皇室对华态度等因素影响,泰国华文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演变过程。相应地,泰国华文教育对华文学校、华人华侨、周边国家以及对中泰教育交流和文化交流产生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泰国的华文教育工作必将取得更突出的成果,为汉语推广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转型期.当前,对五四文学的研究中,翻译文学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翻译文学是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环节,没有翻译文学就不会有近代中国文学的革新,也不会有当代文学的丰富多彩.五四翻译文学为近代文学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素材,即中国化的外国文学.五四翻译文学不但繁盛了新文学,同时也推 动了新文学的发展,更是直接参与了新文学历史的构建,是我国文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五四时期中国翻译文学概况 1.中国翻译文学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跨国文化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华文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来.文章在介绍海外华文文学两大板块的基础上,对类分海外华文文学作品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确立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我随中国报业协会赴泰国代表团,考察泰国的报业。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在泰华人创办的华文报纸经营情况。泰国的报纸主要使用3种语言:泰国语、汉语和英语。其中泰文报纸种数最多,发行量也最大。第二种发行量多的属华文报纸,因为在泰国5500万人口中,10%是华人。目前,注册登记公开发行的华文日报,有《京华  相似文献   

9.
1992年12月,记者随中国报业协会代表团访问了泰国。这次访问,是应泰国报人公会主席班迪先生邀请的。由于我们的这次访问事先即被泰国华文报界获悉,出访前就按照他们的要求,电传去了代表团全体成员的中文名单。因而为泰国华文报业界所悉知。在泰国有限的逗留期间,我们除了参观《曼谷邮报》(英文)、《泰叻报》(泰文)报社外,还有机会走访了《中华日报》、《新中原报》、《京华日报》、《星暹日报》和《世界日报》5家华文报社。从而,在匆匆忙忙的“走马观花”中,多少获得了一点泰国华文报业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泰国华文图书馆的发展情况 ,包括其历史源流、藏书量、学科分布、管理模式 ,及在泰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地位。它兼有服务华文教育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功能 ,为增进中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我随中国报业协会赴泰国代表团,考察泰国的报业。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在泰华人创办的华文报纸经营情况。泰国的报纸主要使用3种语言:泰国语、汉语和英语。其中泰文报纸种数最多,发行量也最大。第二种发行量多的属华文报纸,因为在泰国5500万人口中,10%是华人。  相似文献   

12.
曹蓉 《出版参考》2005,(12X):31-31
新崛起的新加坡和它所代表的东南亚华文图书市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融合了多元种族,但是华文和华人的影响力,还是最重要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来自中国的华文书籍通过新加坡销入周边国家,如重拾华文热情的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一时之间,一个以新、马为中心的海外华文市场已经形成,并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新崛起的新加坡和它所代表的东南亚华文图书市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融合了多元种族,但是华文和华人的影响力,还是最重要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来自中国的华文书籍通过新加坡销入周边国家,如重拾华文热情的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一时之间,一个以新、马为中心的海外华文市场已经形成,并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罗奕  梁煖 《传媒》2016,(24):57-59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大众传媒在建构认同方面的功能无比强大,现代人依赖媒介取得认同,媒体形式或媒体内容所产生的媒体力量制造了人们的社会认同——这是媒体最具威力的重要效果.笔者以泰国华文媒体作为切入点,选取泰国两家华文报纸微信公众号的新闻推送,对其新闻来源、报道角度、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分析,探讨其在当地建构"中国形象"认同的做法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巧梅 《今传媒》2024,(1):139-146
从东南亚各国移民的历史来看,泰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移民的聚集地之一,华人百年来身份重构时间大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文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再中国化”,二是“断层阶段”,三是“再华化”。泰国华裔青年作为华语传承的中坚力量,随着中泰两国多渠道、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其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有利于华语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对泰国华语传承的基本情况、泰国华裔青年华语传承的研究设计、调查结果汇总和分析,以及泰国华裔青年华语传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相关的调研数据得出:影响泰国华裔青年华语传承的因素主要有中国与泰国政治、经济的合作交流,泰国本土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身魅力及其流行因素,以及家庭语言环境教育,旨在助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2月,笔者去泰国曼谷采访了第13届亚运会。在此逗留期间,对泰国的大部分华文报纸作了随机收集和初步研究。这些报纸分别为《星暹日报》、《亚洲日报》、《京华中原联合日报》、《世界日报》等。一孔之见,权作引玉之砖。一综观上述华文报纸的特色,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内容侧重 头版普遍是政治、经济要闻和突发性社会新闻。笔者发现,这些华文报纸都很关注中国大陆的报道,几乎每天有1-2条中国要闻刊登在头版。如从12月8日至15日的8天时间内,就有《中国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南京鸣笛悼念卅万遇难同胞》…  相似文献   

17.
宋中杰 《今传媒》2012,(11):46-47
泰国华文报业历史悠久。他们经过了一种复兴衰弱的循环。以前华文报业由于与泰国政府有政治思想和政治立场不相同而受到限制,存在于衰弱的时代。根据考察发现,今天泰国华文报业再次存在于衰弱时代,主要因为发行量极大减少、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和读者需求、以及人才缺失。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晚清中国新闻报业与新文学的共同兴起,民国初年新闻业对文学走向的影响以及《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互为依托,阐述了现代新闻报业对文学传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文学兴起之初,这种新的传播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月箫 《图书馆杂志》2005,24(4):95-96
从“侨民文学”的淡出到“世界华文文学”的称呼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视野,这一变化见证了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在形态和内容上的成熟。作为华文文学百花园中的新秀,它们以独特的视域和新颖的体悟获得了众多关注。占远清先生新近出版的学术随笔集《海外来风》(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l版),以其特有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海外华文文学的风貌。读来如临窗观海,凭海临风,不觉华文文坛云蒸霞蔚,景象万千。  相似文献   

20.
泰国的华文报业,经历过一段漫长、曲折而又坎坷的道路。它有过兴盛繁荣的时期,也有过衰落沉滞的阶段;它几度受到当地统治者的摧残和破坏,但他始终没有被彻底消灭过。半个世纪以来,曼谷街头从来没有一天看不到当地出版的华文报纸。进步的报纸,也就是泰国华文报业的主流,始终在广大华侨和一部分华裔中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传达祖国的信息,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尤其是祖国解放前后,进步华侨的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多数华文报纸更加努力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