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庚武 《集邮博览》2014,(10):46-46
正因为我酷爱收藏著名风景区的名信片,所以,今年6月朋友去西藏旅游时,我特意叮嘱他一定要从当地邮局给我寄一枚布达拉宫的风景明信片。6月22日,我果然收到了朋友寄来的明信片(图1),画面是布达拉宫夜景,非常漂亮。正当我仔细端详之际,突然发现左上角赫然加盖着我们片区所在邮局的邮戳,红糊糊的一个圆圈儿,好像美女脸上贴了一块狗皮膏药,把所有的美感击了个粉碎,令我十分恼火。第二天,我找到了所在邮局投递部李主任,发出了一连串  相似文献   

2.
交换站     
近日,烟斗收到了新疆石河子的读者张梁同学的来信,他在来信中说道:“我是《当代体育》的一名老读者,我给贵刊提了不少建议,也在过年时收到过你们给我邮来的明信片。但在2003年第一期杂志中的‘fans驿站’中,山东青浦区宋家角镇西湖街8号的樊维力的交换物品打动了我,我先是给他寄了25张球星卡想换取《我的天地》,然而他来信说,要么给他寄28元钱他把书邮给我,要么给他寄15元钱,他把卡退回,我最终还是给他寄去了28元钱。但到今天,书的影子都没有。这件事是我帮我的朋友办的,他的家境也不太好,为  相似文献   

3.
正前不久,我到英国做了一次深度游,每到一处,都会给邮友寄上一枚当地精美的明信片,在寄明信片的同时,也观察了一番英国的邮筒。小小邮筒的背后,其实还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英国邮筒最早要追溯到200多年前的1809年,当时英国西约克郡韦克菲尔德邮局,在其外墙上设置了一个投信槽,以方便公众投寄信件,这是目前已知的英国最早的一个邮箱。此时,罗兰·希尔倡导的现代邮政尚未诞生,因  相似文献   

4.
盛唐印记     
左鹏 《集邮博览》2014,(1):58-59
日前,笔者在西安钟楼邮局购买"人文陕西"邮资明信片(图1)时,意外发现了一套八枚的、刚刚"出土"的《盛唐印记——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藏明信片》(图2)。据邮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摆上柜台的第二天,我是第一个购买的人。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但我还是非常愉快地实寄了一套。为了让大家先睹为快,专撰此文以飨广大邮友。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收到朋友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寄来的一枚风光明信片,仔细欣赏,发现明信片上除了贴有一张意大利纪念邮票外,还加贴了一张全球优先函件邮票和全球优先函件标签。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贴有全球优先函件邮票的实寄片,兴奋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6.
黄明心同志在本刊63期谈起在法国没有盖得铁塔邮戳的事。在他赴法的前一年,我也到过巴黎,并在铁塔上找到邮局。当营业员听说我是来自中国的集邮爱好者,就主动送了我一张印有铁塔邮资图的明信片,并为加盖铁塔风景戳和有“集邮品”字样的方形指示戳(图①)。我同时另外寄发了明信片,也以同样的风景戳销票。去年9月又接友人从铁塔邮局寄来的明信片,见到风景戳已改换式样。主图缩小,周围加了12个五角  相似文献   

7.
大家议论     
我在黄石市某邮局购买《梅兰芳京剧艺术》邮资片和其他邮资封、片,营业员告之,买《梅》片每套要搭一套美术明信片,买邮资封、片每件要搭2至3张明信片。我看到搭卖的明信片破旧不堪,便同营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到英国做了一次深度游,每到一处,都会给邮友寄上一枚当地精美的明信片,在寄明信片的同时,也观察了一番英国的邮筒。小小邮筒的背后,其实还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书信在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的大多是信件内容,很少见到经过邮局实寄的封片实物影印件披露。《上海集邮》曾刊载过他早年留学日本时寄给家中的一件明信片(参见980516)。在笔者所见的不  相似文献   

10.
周六逛邮市,购得一枚实寄的贺年(有奖)明信片(如图)。这枚明信片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领奖附栏里的“红牛”邮资图。回家细看,才发现这是一枚多项违规的实寄贺年(有奖)明信片。  相似文献   

11.
肖迅 《集邮博览》2011,(5):47-47
我的一位同事想寄物品回家.就和我商量,快递和挂号哪个好。我说如果不急就寄挂号信,我有带邮资的信封,你到邮局柜台办理挂号就行了,他听后非常高兴。后来告诉我,信已经从邮局寄出了,并把挂号收据给我看。我一看就乐了,怎么是白纸条挂号收据呀?我今年寄出了几百封挂号信,也没见过这种挂号条呀!我说你打电话给家里,把信封给我保留好.也算是一件特殊的邮品。  相似文献   

12.
谭立本 《集邮博览》2013,(10):45-45
我是一位普通的集邮者,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对邮品的追求,尤其是收集明信片更是我的钟爱。在笔者收藏的明信片中,有两枚油画明信片销盖的是广州沙面邮局的日戳。如今,沙面邮局已经撤销,集邮者再也不能销盖广州沙面戳了。  相似文献   

13.
自1895年后,明信片就成为邮政用户的宠物,用于作为沟通信息的手段。1997年7、8月里,仅德国邮局就递送过明信片4500万张。 我国自清末发行明信片以来,也受到人们的青睐。毛泽东同志早年就经常使用明信片通信。1919年9月5日,他就从长沙修业学校,用明信片给黎邵西先生通报信息。毛泽东同志在明信片中告诉黎先生“长沙的留法班有成立的希望,留法一事算是湖南教育界一个新生命。”同时,也写到“湘江评论目前出至第五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张已有百年历史的香港邮资明信片,其上汇集了1908年大清邮局及当时外国在沪邮局的邮戳。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4月,英国擅自开办“香港英国邮局”。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后,英国以驻沪领事为英国邮局代理人,在领事馆内兼办邮政,称为“领事邮政代办所”。  相似文献   

15.
我国首位国际邮展评审员梁鸿贵曾在明信片上为我题词“邮谊至上”,表达了老一辈集邮家对邮谊的珍视。每当我看到这张明信片,总联想到那些曾支持与帮助过我的国内外同好,荷兰集邮家德拉马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美国专题集邮协会1999年版的会员名录中,德拉马先生与我同被列在“专题信息服务”的“贝多芬”一项内。我得知后立马给他去信,希望了解他贝多芬邮集的情况。二个星期后,我就收到了他的热情回信,  相似文献   

16.
盛唐印记     
正日前,笔者在西安钟楼邮局购买"人文陕西"邮资明信片(图1)时,意外发现了一套八枚的、刚刚"出土"的《盛唐印记——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藏明信片》(图2)。据邮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摆上柜台的第二天,我是第一个购买的人。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但我还是非常愉快地实寄了一套。为了让大家先睹为快,专撰此文以飨广大邮友。陕西是出土唐代墓室壁画最多的地方,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着李寿、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房陵公主等20多座墓出土的500多幅壁画,总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其中有五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有69件(组)82幅被定为国家一级品。唐墓壁  相似文献   

17.
1925年11月1日前,国内明信片邮资为1.5分,1925年11月1日至1932年4月30日改为2分。这件明信片于11月1日从浙江新市寄安徽万安,除原印(蓝色)帆船1.5分邮资外,并未加贴半分。为此邮局在片背加盖“T”字形欠资戳。11月6日到达万安,邮局在片正面加贴北京版蓝欠资1分邮票(倍  相似文献   

18.
邵林 《上海集邮》2003,(1):45-46
广东郭春明问 我非常想收集集邮名人签过名的实寄明信片,随信寄上加贴挂号邮资的普资片一张,请您在其上签名题词,并实寄给我。您能否提供目前国内邮坛名人的详细地址?又,签名片以哪种邮资片为载体好?  相似文献   

19.
那天下课路过学校传达室,张大爷叫住我说:“邮局里有你的一个邮包。”我心里挺纳闷,谁会给我寄邮包?谢过了张大爷,急忙到邮局将邮包取了回来。邮包沉甸甸的,打开一看,一双锃明发亮的军靴映入眼帘,这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个意外的惊喜。看了邮寄人的地址和姓名,噢,原来是他——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海子。十年前,刚刚踏上体育教学工作岗位的我,血气方刚、满腔热情,也就是这时,我遇上了海子。初见海子时,他已经是一个高大而结实的小伙子啦,黑黑的皮肤,脸上总是带着一种纯朴而憨厚的表情,看着他总能让我联想起求学时代的我,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在…  相似文献   

20.
1929年6月6日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当局发行《西湖博览会纪念明信片》一套,共36枚。该片在会场内临时邮局和指定地点邮箱加盖纪念邮戳,投寄国内各地免贴邮票。这是我国第一套免资明信片。发行量100万张。历经70多年,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