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不断完善,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功能不断加强,在大学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意义深远。为了有效促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勤工俭学进一步强化大学教育的社会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2.
高校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国际性议题被提上研究日程。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大会认为,培养学生首创精神和学会创业,应当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关注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面临着创业教育供求总量不平衡、创业生态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活动需要、创业文化不足以催生大学生创业选择等主要矛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下,这些矛盾短期内很难全面解决。实施勤工助学企业化建设对创业教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创造与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创业教育的自给自足;打造创业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适应创业生态;搭建创业文化桥梁,催生大学生创业选择。这些促进作用的实现,不是主要依靠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而是依靠高校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所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勤工助学企业化建设的实施策略主要有:整合校内外资源,创建勤工助学经济实体;以文化管理为纲,塑造勤工助学企业品牌;确立大学生主体地位,实施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4.
王琼 《时代教育》2009,(8):113-114
勤工助学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其育人功能日益彰显.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勤工助学发展路径是走管理的"现代化",岗位培育的"基地化",工作内容的"多样化",助学过程的"社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导致高校创业教育停留在实务教育层面的四个原因。建议从四个方面构建全方位的创业教育体系,寓创业教育于勤工助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学毕业生总量的迅速增长.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大学生施展抱负、成事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针对目前学术界就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创业关系研究有待深入研究的现状,探讨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为毕业生自主创业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创新社会背景下对于创业教育提出更为明确的目标,即需要通过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的培育而使其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我实践不断提升自我的创新能力。未来应在坚持创业教育本质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其发展形式的多样化;并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基本目标,积极构建综合性创业课程体系,对于教师而言,则应通过完善教师培养体系,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在思想认识、教育模式、师资队伍、社会氛围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文章从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评价机制、队伍结构、社会氛围的转变五个方面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使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体系化、完善化。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业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国的专家们也将对创业教育的研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将勤工助学和创业教育融合起来,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突破高校勤工助学的瓶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本文尝试从创建勤工助学创业教育功能、转换对待勤工助学的观念、加强相关政策与硬件设施的建设等几个途径对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勤工助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创业教育成为高校勤工助学的新功能,市场化成为勤工助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原则维度、文化维度、硬件维度构建PCH勤工助学市场化模型,既有利于清晰高校勤工助学发展路径,更有利于增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两者融通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其发展背景与培养目标虽有区别,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两者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因此,要从教育观念强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融合、师资队伍培养、创业实训与专业实践相互促进等途径上进行有机融合,以实现共同发展,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当今,创新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企业、地区乃至国家能否从容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又一股创新创业热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立足于这样的背景,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应以实现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目标,探索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探索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实施路径的意义,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其指导思想和现状困境,进而提出了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五位一体”实施路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朱华 《闽江学院学报》2014,35(6):134-138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自1992年推行以来,有了很大的变化与发展,但也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创新教育意识缺乏等问题.面对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及时代需求,认真思考有利于勤工助学工作发展方案,寻求更好的途径,积极推进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势在必行.高校应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观念教育等方面着手,坚守勤工助学以“助”促“学”的本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勤工助学资助、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沙爱红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4):100-101,124
因人们认识偏差、教育模式滞后、专业师资匮乏、实践环节薄弱等原因,高校创业教育停留在实务教育层面。应该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相似文献   

1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不久,各省市便纷纷出台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但是这些政策、措施主要面向普通全日制大学生,没有面向开放教育大学生颁布相应的政策措施。事实上,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开放教育大学的就业创业难度更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也困难重重。开放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从政策、培训基地、团队建设等角度不断实践。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近年来对创新创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各级政府机关部门、各大高校均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在当前,创新创业氛围非常浓郁,为何大学生创新创业仍然很难,同时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基层工作主要群体,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高校加强意识教育、能力教育、心理教育三个层面的教育力度为创新创业教育拓展驱动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明显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追根溯源是由于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如何构建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互衔接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质量毕业生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出发,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坚持的原则,并进一步寻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学生创业面临"双低"的窘境,即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更低,这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未能有效开展存在必然联系。因此,必须从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体系的健全、教育模式的改革、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师资队伍的组建、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这几个环节着手,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在不断优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核心内容以及相关机制等要素的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当中,与高等教育活动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因此,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环节是对地方高校发展的核心要素进行优化。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从办学定位、学科建设、创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地方高校管理等五个方面为湖南省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过程中贯穿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丽娜 《时代教育》2014,(9):207-208
高职院校中的勤工助学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与提升,并切实受到了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从实质上来讲,勤工助学也是一种创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适当贯穿创业教育的理论,让勤工助学体现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作用,培养并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创业意识与开拓进取的精神,促进他们形成更为健康的创业观,真正激发出他们的创业兴趣与激情,成为新时期的知识型、高层次的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