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一、要让儿童创造性地思考事物1.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对儿童的创造性作出反应,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一个思想开放的教师在倾听儿童的建议时,会特别注意儿童使用的多种方法和变换顺序做事。教师乐意让儿童把他们的思想付诸实践,并积极地强化这种行为,这将有利于儿童创造才能的培养,而教师也将  相似文献   

2.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而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趋突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因素,提出了培养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湖北省8市18县(区)1850个家庭的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总体上有利于抑制儿童的问题行为,而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效应因儿童个体特征、家长教育素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家庭教育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家长应采取何种教养方式以抑制儿童问题行为,既取决于儿童的个性特征,也取决于家长自身的教育素养.从家庭教育政策视野看,重点关注忽视型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重视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是促进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的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俐 《早期教育》2005,(4):37-37
霍夫曼、埃森伯格和米勒等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均证明:儿童同情心的发展与道德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同情心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行为问题(比如攻击性行为),也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母亲抚养压力是指母亲在抚养儿童过程中产生的困难体验 ,主要表现为与抚养行为有关的焦虑、紧张、挫折感等。研究表明 ,抚养压力是影响父母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效果的重要变量 (Abidin ,1989) ;母亲行为是指母亲在抚养儿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是母子互动系统中直接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按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的性质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支持行为与不支持行为。母亲支持行为指母亲关注儿童的情感需要 ,为儿童提供信息或物质帮助 ,表扬、奖励儿童等有利于儿童发展的行为 ;母亲不支持行为指母亲拒绝、忽…  相似文献   

6.
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一般表现为强烈偏爱或厌恶某些食物、吃得慢、吃得少、食欲差、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对食物缺乏兴趣等,涉及到饮食行为主体心理、饮食环境、饮食习惯等多个维度。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探讨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利于认清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为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反思型教学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回顾,以期达到教学过程的合理化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文章介绍了反思的方法、手段、过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型教学实践。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层次思考与反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专业和职业发展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观察学生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专业性体现.它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的主动关注和建构,捕捉教育信息、解决教育问题、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高效之路.观察学生行为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也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攻击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行为。分析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从根本上防止和矫正儿童的攻击行为,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期望与儿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对儿童学习成就或行为的期望。教师期望可通过语言、目光、表情、姿态、动作等具体行为来实现,而这些行为也必然会折射出教师自身的儿童观、教育观、信念、动机及人格特征。教师的这些行为所表现出的倾向性,自然而然地会被儿童感受为严厉或宽容、拒绝或接纳、否定或赞许等态度倾向,从而影响儿童的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及自信心,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情境取向的教师教学能力强调教师运用专业性向引领教学,继而通过对具体教学情境的观察、解释与决策实施教学,最终表现出特定教学行为的连续过程,关注不同要素之间的整体作用与动态转化关系,有利于打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藩篱。基于情境取向的教师专业能力,反思发现当前许多教师对引领教学设计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内化、对教学情境中儿童学习过程的聚焦观察与分析、以及对教学情境中具体儿童学习问题和需求的个别化回应等三方面,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理解。据此,提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基本路径,即重视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奠基作用,加强对教学情境设计的方向指引;聚焦对儿童学习过程的观察,加强对教学情境的意义阐释;有效回应不同儿童的学习需要,加强对儿童的个别化指导。  相似文献   

12.
幼儿阶段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启迪儿童的各方面潜能,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行为积极热情。幼儿爱好剪纸,但受年龄、能力、知识的限制,他们的作品总是不尽如人意,教师往往认为这是乱撕乱剪而加以制止,从而打击幼儿参加剪纸活动的积极性,可见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影响也是很大的,教师用赞美性语言评价学生有利于幼儿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幼儿创造能力的提升,甚至今后人生理想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状况及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贵州省毕节地区309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希望、品行问题、多动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困难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增加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对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孤独症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很多智力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学生进入到普通班就读,他们的家长在考虑教育安置问题时首先想到与普通孩子在一起学习可以发展与人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因此随班就读这种安置形式成为家长的首选。但真正入学以后,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儿童自身、家庭、教师、学校领导、其他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要解决好这方方面的问题才可能有利于真正营造适宜随读的环境,儿童的发展才可能真正良好地持续下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师性别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幼儿园教师性别严重失衡对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引起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夫为妻纲、“身体化”倾向以及“二人”关系倾向等特征对男性幼儿教师出现稀缺问题的影响深远。因此,提高对男幼师缺乏问题的关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幼儿个性的均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瑞吉欧教育的倾听教学法,通过创设倾听环境,倾听和理解儿童的想法,探寻儿童行为意义,促进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倾听教学法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在于,教师需要科学认识倾听的教育意义,反思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倾听问题,调整自身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不断改善倾听行为,以更有效地支持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的个体因素不仅影响着其个人工作的成败,更重要的是深刻而长远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系统,也会对学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班级心理环境或氛围可能是教师人格影响学生发展的中介变量。教师的问题行为是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而教师的不良言行或问题行为又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或心理行为问题。消极的师生关系模式比积极的师生关系模式更能够强烈地影响到儿童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学校与家庭的系统合作理论和家庭对子女的作用理论,从学校与家庭相互作用的角度,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家庭———失业家庭子女的健康发展问题。根据儿童和青少年行为的发展规律,提出有利于加强学校和家庭的互动,有利于充分地发挥学校作为教育系统核心地位的教育效能,有利于学生健康行为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行为问题及同伴侵害问卷为工具,以252名4~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完成对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2)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的维度与儿童行为问题、身体侵害相关,校标效度较好.(2)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5 ~0.75之间.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正常幼儿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一名边缘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边缘儿童存在交往障碍、认知障碍、自我意识发展滞后等多种心理发展问题,而这一现象是家庭和幼儿园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此,我们给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望能提高普通幼儿教师对边缘儿童的认识,更大程度地促进边缘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