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科技》2013,(1):41-45
2012年8月,《2012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一一区域比较》正式发布,公布了我国30个省(区、市)和38个大中城市的绿色发展指数,首次推出了各地区的‘‘绿色体检表”、城市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及100个国际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序等内容。“中国绿色发腱指数”自2010年首次发布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2010年的报告荣获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奖”:2011年的报告在人民大会堂成功发布,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多家媒体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
将经济、环境系统与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相结合,以从三元到五元系统的绿色发展视角研究中国不同区域2005—2019年之间关于水资源-能源-粮食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的时空差异、耦合协调效应和空间效应。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中国各省份五元系统绿色发展指数总体不高,发展趋势较为平稳,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差异;(2)大部分省份的五元系统耦合协调度都在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区间,耦合协调度水平还比较低;(3)五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大多数年份内都呈现出显著正向的空间自相关,表现为正向的空间集聚现象;(4)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类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特性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各类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考虑到每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空间上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提升本区域和邻近区域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绿色增长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保障基地,其绿色增长能力成为彰显国家绿色增长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活质量为基础系统,以政策支持为交互系统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增长评价模型,以2000-2013年17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角模糊熵组合赋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方法测算绿色增长指数,进行绿色增长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模糊熵组合赋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是评价资源型城市绿色增长能力的有效方法。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是促进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资源型城市绿色增长能力不断提高,依据绿色增长能力的大小,可将中国资源型城市划分为创新升级型、发展成熟型、稳步提升型和意识崛起型四个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4.
产业增长在带来工业文明与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可见,中国经济要想实现绿色增长,首先需要进行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绿色改革与转型。因此,选取辽宁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为例,运用DEA模型对其2011—2013年的绿色增长效率进行了测度评价。研究表明:2011—2013年间,辽宁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绿色增长效率整体逐渐提升;农副食品加工业等5个行业绿色增长效率保持0.9以上,波动较小,食品制造业等3个行业绿色增长效率上升势头突出;根据绿色增长效率的平均值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进行了高低层级划分,并对处于低层级的产业趋势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所得结果,提出政策激励、整合行业资源、发展产业集群等措施以提高绿色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8—2019年云南省16个州、市的面板数据,运用GB-US-SBM模型和熵权TOPSIS法分别测算绿色经济效率和金融发展指数,通过构建含交叉项的动态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与边界,并探究了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当期绿色经济效率受过去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较大;2)区域间的绿色经济效率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非协调发展态势,政府干预对二者的调节作用也具有区域异质性;3)金融发展尚未对绿色经济效率发挥积极作用,适度干预能显著削弱这种不利影响,而超过门槛值的干预水平会显著加剧这种不利影响;4)金融效率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最大,且政府干预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也最大。  相似文献   

6.
袁润松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593-1600
本文结合方向距离函数和SBM模型构建体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绿色发展效率指标,并基于全局Luenberger指数和共同前沿方法将绿色发展效率指标进行分解,从“技术创新”、“技术差距”和“管理”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中国绿色发展现状、区域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2001-2014年,中国绿色发展从停滞甚至倒退逐步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样本区间内,技术创新对中国绿色发展形成正向的效应,区域间技术差距逐步缩窄,管理问题则不断加剧;(2)依托其强劲的技术创新,东部地区绿色发展势头良好,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滞后则分别源于技术差距的扩大和管理问题的加剧;(3)中国绿色发展呈现出区域差异化特征,各地区未来推动绿色发展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本文基于省级层面,从加强技术创新、缩小技术差距和优化管理三个方面量身制定绿色发展策略,指明各省份绿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三方面的约束,以不断消耗资源和制造二氧化碳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十八大确定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构建一个指数体系,对绿色经济的发展给予准确、客观的评价,用评价的方法鼓励地方发展绿色经济。——这就是《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熵值法构建了"资源与环境损耗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双重因素下中国及沿海11地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洋产业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对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业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9—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以衡量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基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和绿色创新效率两个指标,将30个省份聚类划分为四种发展模式;在控制了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以及环境规制等变量后,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创新的提升;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产业协同集聚对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发挥要素投入在产业协同集聚中的作用,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区域绿色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绿色金融资源被投入主体(企业)的角度出发,运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效率,进而从全国、省际和区域层面对二者进行了静态比较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就全国而言,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效率均较低,但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之中;而部分省份和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无论是在静态水平还是在动态演进上都表现出不协调的特征,即从静态来看,呈现高水平-低效率和低水平-高效率的分布特征。从动态变动趋势看,部分省域和地区则表现出水平上升-效率下降的态势。目前部分省市和地区只顾一味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却未能有效利用这些金融资源,而有些省份和区域则表现为绿色金融资源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绿色化程度的综合评价问题,精选国内外27套环境经济相关指标体系合成评价指标库,通过5轮筛选确定39个末级指标构成中国绿色增长评价指标库;结合初级指标筛选结果、OECD最新的绿色增长概念框架关键因子、中国经济资源环境问题和绿色增长转型要求,从自然资产基础、绿色经济投入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资源能源效率、资源环境质量5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004-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绿色增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显示:研究期间中国31个省份绿色增长呈现由稳定增长期、调整增长期到快速增长期的逐渐增强趋势,国家宏观层面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政策对缓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提高绿色增长程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9,(8):78-84
结合基于松弛测度的DDF与Luenberger指数分析法,实证探究"一带一路"沿线52国1995~2016年低碳绿色发展现状,并用面板回归分析影响该区域低碳绿色TFP增长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论:沿线国家低碳绿色发展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且地区间差异比较大;沿线国家低碳绿色TFP年均降幅为-1.33%,技术规模的变化是抑制TFP增长的显著影响力,其余三项分解指标则为促进TFP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劳动力投入、城镇化发展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平方项是促进沿线国家低碳绿色TFP增长的重要作用力,而经济发展、资本投入、外贸发展、能源消费、碳强度、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则会阻碍TFP增长,且沿线国家总体经济增长与低碳绿色TFP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绿色金融资源被投入主体(企业)的角度出发,运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效率,进而从全国、省际和区域层面对二者进行了静态比较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就全国而言,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效率均较低,但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之中;而部分省份和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无论是在静态水平还是在动态演进上都表现出不协调的特征,即从静态来看,呈现高水平-低效率和低水平-高效率的分布特征。从动态变动趋势看,部分省域和地区则表现出水平上升-效率下降的态势。目前部分省市和地区只顾一味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却未能有效利用这些金融资源,而有些省份和区域则表现为绿色金融资源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4.
结合河南省的实际分析了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具体包括行业特点的惯性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制度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等5大方面。在分析煤炭工业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绿色发展的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绿色发展支持度等3大类指标,最后给出了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评估方向及适宜的绿色发展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倡导绿色GDP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绿色GDP核算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只有在关注GDP增长的同时,重视其增长质量和增长的可持续性,建立衡量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绿色GDP,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保证经济环境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青海科技》2010,17(1):4-5
<正>主题为"绿色经济与绿色责任"的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于2009年11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常委会会议厅成功举行。会议讨论了多重危机下如何响应"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以推动经济健康复苏,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大会联合主席、中美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主席、中国生态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在开幕式上发布了一年一度的权威报告——《2009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17.
绿色经济效率评价对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质量提升和经济转型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和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中国北方干旱区20个资源型城市2006—2016年静态效率、动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城市发展周期、主导资源类型分类特征以及动态变化视角对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和特征规律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静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0.932),且城市间效率值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其中吕梁、延安和庆阳等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②按照主导资源类型划分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呈现石油类(0.995)>综合类(0.958)>金属类(0.908)>煤炭类(0.904)规律特征,金属类城市和煤炭类城市变化趋势相似且都处于较低状态;依据城市发展周期划分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成长型(0.978)>再生型(0.945)>成熟型(0.920)>衰退型(0.882)的规律特征,衰退型城市绿色发展明显滞后。③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动态效率总体处于增长状态,在2006-2016年整个时期呈现出“逐步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上升”的变化规律。④根据ML指数将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增长型和波动增长型城市占比为65%。大同、包头和白银等城市动态效率值较高,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较快。整体上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统筹管理下,绿色发展水平正逐步得到改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采用DEA方法测度了2007—2011年中国区域绿色增长绩效和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建立随机效应的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等诸因素对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增长绩效省际差异较大,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于绿色增长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消费效应和结构效应显示为正向影响,而人口效应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三方面的约束,中国要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没有争议,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还面临许多现实因素,所以需要构建一个指数体系,对绿色经济的发展给予一个评价,用评价的方法鼓励地方发展绿色经济。在这个体系的推动下,中国将用科学发展绿色新政代替之前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看待绿色经济需要辩证眼光绿色经济来源于生态学,绿色经济概念的成型是在上世纪的中后期。美国生态学家  相似文献   

20.
孟望生  张扬 《资源科学》2020,42(12):2314-2327
绿色经济增长的核心要义是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一个普遍事实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面临更为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这些地区在绿色增长方面的表现也相对较差。本文在梳理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自然资源禀赋—技术进步方式—绿色增长”这一脉络对自然资源禀赋通过技术进步方式影响绿色增长的逻辑进行理论辨析;然后,在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下,采用全局参比的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方法,构建并测度省级层面绿色增长效率的衡量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面板数据样本;最后,结合样本数据特点和理论逻辑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中国自然资源禀赋通过不同的技术进步方式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情况。得出以下结论:①自然资源禀赋抑制了地区绿色增长效率的提升;②自然资源禀赋对创新这一技术进步方式具有挤出效应的同时,对技术引进具有增进效应;③创新有利于地区绿色增长效率,而技术引进则不利于地区绿色增长效率提升。本文的研究将对自然资源丰富地区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