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山东人民出版社)《史记》(选修)第5页《廉颇与蔺相如》第二段有这样一个句子:"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课文下方注解(20)对"嘻"的解释是"苦笑"。  相似文献   

2.
"悬殊"是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第6版)的解释是:"【悬殊】相差很远:众寡~|贫富~|敌我力量~。"而同书在解释"相提并论"时这样用了它:"【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机械化和手工劳动的效率不能~。"——"悬殊"之前加了"相差"。  相似文献   

3.
关于"垓下"的位置,今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承袭《史记正义》的观点,认为垓下在今天的河南,具体又可分为"陈下说"(今河南淮阳)和"苦县说"(今河南鹿邑)。另一种则坚持《汉书.地理志》的观点,主张垓下在今安徽灵璧东南。本文通过对不同观点论证过程的分析评议,指出"垓下"的位置仍应以《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为是。  相似文献   

4.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中语文)一文注解"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时,将"卒葬之"三字解释为"死后葬在那里",可见教材将"卒"解释为"死"。但是凤凰出版集团出版的《王安石集》(2006年),却将"卒"解释为"最终"。远方出版社《唐宋名家古文精选》(2005年)将"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翻译为:  相似文献   

5.
刘萍 《考试周刊》2011,(10):14-16
近年来,各地中考普遍考查议论文阅读。《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议论文的考查说明是:"区分议论文中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本文对常见议论文题型进行分类,并谈谈答题技巧及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6.
《左传》选篇《郑伯克段于鄢》(见隐公元年)中的"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一句。历来对"聚"的解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聚"是聚集粮食或粮草;一种认为"聚"是聚集民众。本文从各种文献角度考察,得到"聚"为聚集粮食或粮草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毛雪 《语文知识》2016,(21):37-40
一、现有学习词典对"办法""方法""方式"的处理本文主要参考了《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和《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对"办法""方法""方式"的解释。《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以下简称《学习》)的解释如下:【办法】[名]处理事情的方法。【方法】[名]解决问题或处理事情的门路和办法。【方式】[名]讲话、办事等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  相似文献   

8.
苏轼《赤壁赋》中有"肴核既尽,杯盘狼籍"一句,教材注:"〔肴核〕菜肴和果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2006年11月第2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将"肴"解释为"菜肴",我认为解释不够确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夏季号)发表的《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一文,存在诸多不足或失误之处:第一,马礼逊《华英字典》在英文解释上,对"Freedom"与"Liberty"有所区别,但在中文解释中皆以"自主之理"一词译之;第二,传教士《自主之理》文中的"自主"、"自主之理",即指英文"Liberty";第三,《新解地理备考》的最早版本,最晚当在1847年已经刊印;第四,蔡锡勇在《美国合邦盟约》中,明确以"自由之福"对译"the Blessings of Liberty";第五,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日本"自由"概念进行的是批评,而不是引介。  相似文献   

10.
    
徐灿 《高中生之友》2010,(12):37-37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挤"这个字列出了几个主要义项。第一种是最本义的解释:"(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事情)集中在同一时间内"。我想,在当今社会中,对这个解释最典型的例词就是"挤公交车"。中国人不说"乘公车"或"搭公车",那是因为搭乘公交车的人实在太多了,车外面挤着上车,到了车上就仿佛进了沙丁鱼罐,满满一车的"沙丁鱼",让你除了"挤"这个动作外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11.
一种较为通行的观点认为,庄子在《齐物论》中谈到彼此是非的问题,是诡辩论和怀疑论。这种观点将"彼此"理解为"那一个事物、这一个事物",将"是非"理解为"正确、错误"。但这样来解释庄子有关的话语是不通的。庄子的"彼此"是指"当下不存在的事物、当下存在的事物","是非"是指"存在、不存在",这样来解释庄子的这段话,意思十分清楚:它不是怀疑论和诡辩论,而是充满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刚刚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明确提出“数学探究”.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  相似文献   

13.
佛教与《文心雕龙》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心雕龙》研究中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围绕这一话题产生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少,但由于刘勰本人和《文心雕龙》本身的复杂性,此问题始终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检视近百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这些研究头绪众多,但实际上它们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佛学有没有可能影响刘勰及《文心雕龙》或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简称"可能性研究");一是以认定佛教对刘勰及《文心雕龙》产生影响为前提,重点探究影响的具体表现(简称"表现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吴凯 《成才之路》2012,(2):13-I0008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前者见于《史记》;后者见于《汉书》,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六册有《报任安书》节选)中提出了著名的"发愤著书"的观点,其文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前笔者就提出,《金瓶梅》是从艺人集体创作向文人独立创作发展的过渡形态的作品的观点。2010年在《周钧韬金瓶梅研究文集》出版时,将此观点概括为《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此文又对"过渡说"进行哲学思考,用"扬弃"这一概念研究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金瓶梅》是一部从艺人集体创作(《水浒传》)向"无所依傍的独立的文人创作"(《红楼梦》)发展的"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过渡形态"乃是《金瓶梅》成书方式的本质特征。这是笔者对《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的最新阐述。  相似文献   

16.
也谈钠水反应中的三种现象甘肃省兰州市建材工业学校(730079)赵江东认为《钠与水反应实验中三种现象之我见》中的三种现象解释观点与有些实验事实相差较远。现在此谈一下看法:一、钠在水面上游动把钠在水面上游动的原因说成是:“由于表面各处表面张力的不同,小...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  相似文献   

18.
"至少"的隐含义肖皿舟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对"至少"的解释是"副词,表示最低限度"。"至少"的基本义多表达一种约摸、估计、要求或承诺的语气,显得稳重。实际上,"至少"的语里意义多种多样,表里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除了上面的意思之外,在不同的语境中还有以下几种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史记》之《管仲列传》中有一句话:"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教参是这样翻译的:(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课本中亦无相关的注释,老师们在讲解此句时基本上皆参照教参的译文。教参将"九""一""匡"分别解释为"多次""完全""控制",笔者觉得这三个词语的解释值得商榷。首先,这句话中的两个数词在句中应做动词。"九"同"纠",含义是"纠集",与"合"意义相近,  相似文献   

20.
苗荣光 《成才之路》2012,(23):71-71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将"担当"解释为:接受并负起责任。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担当教育,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社会生活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等现象依然存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对地上的垃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