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友新 《辽宁教育》2005,(11):38-39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某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某些数学课,数学的“味儿”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何谓数学课的“味儿”?如何在保持现有课堂特色的同时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儿?不妨借用饮食烹调中的概念来作一比喻。一、数学课的五“味”之首——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的五味之首,当然非“思考”莫属。一节缺少思考量的数学课,一节问题…  相似文献   

2.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味”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数学课上的“数学味”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味"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数学课上的"数学味"哪儿去了?1.课堂要有"思考味"。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时髦的外在形式,忽略了对数学活动本质的提升,导致数学课堂华而不实。因此,要用数学化的眼光审视当前的数学教学,抓住时机,适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数学课堂从形式走向实效,进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会长久。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才能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6.
张健 《今日教育》2007,(9S):44-45
课程改革初期.“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数学教学是否生活化.成为衡量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样的理念的推动下,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地被扩大化和泛化.这种扩大化和泛化的“生活化”严重地冲击了数学教学.使数学教学缺乏数学味。卞小娟老师所举的一些例子.就是被泛化的生活化的一个教学缩影.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一种严谨而精湛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数学教学改革中“导入新课” 已被越来越注重.其实,数学课的“结尾”和“开头”一样重要.有的教师把“总结语”看成一字千金是不无道理的.  相似文献   

8.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的“味儿”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以学生动手"做数学"代替教师"说数学",就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什么是"做数学"呢?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由传统的教学生记诵什么,思考什么,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交往,如何发现,教师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合作、咨询。为此人们提出课堂教学“活动化”。实践证明,活动化课堂教学要念好“三字经”,应在“玩”“找”“做”字上下工夫。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徐友新 《江苏教育》2006,(7B):25-26
课改以来,一些数学课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如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创新,淡化了数学本质;过于追求课堂热闹,忽略了教学效果。显然,这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严重违背数学教育规律的。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何在?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情景出发.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使枯燥单调的数学学习变成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我认为要在课堂中体现生活中的数学,应从以下“四个让”着手:一、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数学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如下现象: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创新,淡化数学本质;过于追求课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致使课堂呈现出“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干净净,大脑一片白茫茫”的“繁荣”景象.这显然是不符合课改精神,也有违数学教育规律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以为,根本的对策在于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赵丽娜 《考试周刊》2023,(31):123-126
应用“小先生制”可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性、课堂整体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先生制”的教学方案包括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助力学生知识分享、互助,实现自主与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小先生制”作为陶行知提倡的“普及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实践成果之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积极成果,有助于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知行合一和自身精细化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6.
林军 《考试周刊》2010,(23):67-68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揭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17.
徐友新 《湖北教育》2006,(11):15-16
新课改以来,一些数学课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现象,也就是“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如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创新,淡化了数学本质;过于追求课堂热闹,忽略了教学效果。显然,这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严重违背数学教育规律的。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何在? 笔者以为,根本的对策在于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即数学教学要回归数学本位,一切从数学出发,以数学内容为核心,凸显数学本质和数学思考。具体落实到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以数学内容为核心,以数学思考为灵魂。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应该把握住每节数学课的数学本质内容———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并实施于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巧设情境,凸显数学本质引领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炼、内化、实践等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升华新知,重视引导学生“回头看”,在反思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内化数学方法;拓展延伸,还原生活,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9.
20.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一些数学课,“数学的味儿”淡了,形式主义的东西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