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学情分析】《一起采集民族之花》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主题二的内容。教材呈现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旨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导入课《走进民族大家庭》时,已经了解到我国有56个民族、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18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对于我省部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及文化艺术也有所了解。课前,我了解到该班有个别学生是回族人、土家族人。课中的回族饮食习惯这部分,可以让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分析]《为我们服务的人》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幸福生活"的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观察,认识各行各业的意义,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以及  相似文献   

3.
2013年,"语文主题学习"在林州市经过了第二次改革,我们结合学生年龄,以教材为起点,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桥梁,寻找方法、认真实验、加强总结,确立了我校"语文主题学习"的五种课型。今天我要介绍的《人间真情》一课就属于我们所确立的五种课型中的第三种课型———读写结合课。【学习内容和目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穷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迟到》《一瓶矿泉水》,推荐文章《第一次升旗》。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新朋友新伙伴》一课是新课程《品德与生活》(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主题之三,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的起始单元,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在观察、交流等活动中,尽快适应新环境,熟悉新教师,新朋友。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我会好好地吃》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我的一天"中的主题三。本主题的目标侧重于使学生懂得合理饮食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小学三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五单元”进行了教学课探索。通过教学图片、实物、民族服饰等实践进行摸索、模拟,使低年级的学生能够理解“民族”这个概念,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在这个大家庭里和睦相处,从而培养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节课的内容来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板块儿。本主题主要围绕着少数民族的节日展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以及这些节日和纪念日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是独生女(子)》是苏教版·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主题单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的第四课。本课引导孩子辩证地看自己,发现独生子女的优势,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认识自己、超越自己,逐步构建完善自我和规划人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课选自EEC版初中《英语》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6单元第2课,以介绍"家庭成员"为主题。本节课词汇量较小,但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贴近生活实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运  相似文献   

10.
《让我走近你——可爱的动物》是教育科学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主题活动。现将本课教学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莲叶青青》是苏教版语文4年级(下)第5单元第17课的内容。本单元课文围绕"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真挚的情感"这个主题展开,包括三篇精读课文《莲叶青青》、《萧山杨梅》、《地震中的父与子》,一篇略读课文《母亲的呼唤》和一个《语文百花园》。通过这五篇课文的学习,让四年级的学生们充分理解并感受爱的伟大与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案例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属于历史常识类课文,着力向学生抒发一种深邃的人文情怀,培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渗透的是文化启蒙的教育。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在历史中寻找民族的根,能培养人的爱国主义基础情感,这也是儿童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这一课的教学集中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生命生命》是人教实验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是通过有效整合学习环境与教学内容来实现上述课教学目标的。  相似文献   

14.
梅燕歧 《海南教育》2014,(10):54-55
一、设计背景、意义及介绍 《"地球村"的居民》是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美丽的地球》中第三课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涉及的是世界地理、文化领域的知识并且内容较多。我在教授过程中明显感觉六年级学生对该学习主题比较生疏,学习起来兴趣不高,底蕴不足,这主要是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放眼世界的胸怀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是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的最后一课,是在进行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教育、家庭亲情教育、分担家务教育、家庭历史与传统教育之后设置的以"合理消费"为主题的教育话题。本课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性的、综合性的教育,以家庭为背景和依托,围绕消费问题展开,力求实现多方的、综合的教育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的必要开支。学习合理  相似文献   

16.
赵艺玲老师执教的《让我走进你——可爱的动物》是教育科学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一的内容。此课为福建省《品德与生活》师资培训班提供现场教学研讨,受到一致好评,并获得全国首届品德与生活优质课(录像课)一等奖。本刊本期特选登该课教学简录及其指导教师孙坚力老师的点评,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析 《奇妙的护身术》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内容。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有4课,分别是《葵花向阳》《燕子南飞》《仙人掌的刺》以及《奇妙的护身术》,本单元告诉了学生一个大自然总法则“适者生存”。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析:《贴春联》是鲁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的节日第一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春节期间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他们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从"贴春联"这一民俗活动入手,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教材解读: 《我是独生女(子)》是苏教版·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的第四课。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知道人口无限制增长给地球、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问题.从而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同时让他们明白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既有有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案例与反思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四课《汉字和书的故事》中的内容。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探寻和研究汉字的起源和特点,体验和感受祖先的智慧,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案例一片段一:畅想无字世界,唤醒情感师:同学们,假如没有汉字,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