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官修《明史.仁宗诚孝张皇后传》称杨士奇奏请张太后,为建文帝修《实录》、弛方孝孺诸臣文禁等三事,并称建文帝为建庶人。本文对该一史事的史源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指出所谓的杨士奇"举三事"并不存在,明成祖朱棣亦未废建文帝为庶人,建庶人乃指建文帝少子文圭。  相似文献   

2.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他侄儿建文帝的江山,建文帝生死不明。许多资料则证明,建文帝当时还活着,为了寻找建文帝和防范建文帝东山再起,朱棣不惜劳师动众兴建武当山。建文帝疑案成为朱棣兴建武当的一个重要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3.
方孝孺是明初一位正直而渊博的学者,性格耿直,傲世独立,宣扬伦理教化,追求儒家政治理想,是一位儒家大师,他主张“文以载道”,文贵乎自然,推崇“气”。他的文学思想,值得后人去探究。  相似文献   

4.
“台阁体”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宋濂具有开风于先之功,“三杨”为典型代表。方孝孺作为宋濂的学生承前启后对“台阁体”流派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方孝孺的许多文章也有“台阁体”气息,但又不完全具有“台阁体”风尚。本文就以其名作《蜀道易》为例来说明方孝孺与“台阁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功,登上皇位。第一次例行朝会时,朱棣要求建文帝的旧臣们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彼时兵部尚书齐泰、大儒方孝孺等人因为与朱棣作对,刚刚株连九族甚至十族,整个南京可谓充满肃杀之气,大臣们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6.
自孔子以来,士大夫一直把君臣关系视为天下治乱的一个重要因素,奉行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行为规范.自幼诵读儒家经典,并“以之为权衡”、“以之为著龟”的方孝孺,也持这种观点.元末明初存在着严重的君不以礼待臣、臣不以忠事君的现象.例如,元中后期皇位不稳,大权旁落,法制纵驰,贿赂公行,臣者不知道忠君爱民是怎么回事.明太祖朱元璋惩其弊,勤政、集权、重吏治,但诛戮太多,用刑重而滥,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就冤死于洪武九年(1376年)的空印案.方孝孺对这样的君臣关系是不满意的.尽孝和安天下的双重责任感促使他对君臣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以下三点尤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梁鼎芬生于清末,1880年中进士。正当他满怀报国激情评议时政时,却遭受到一纸“诃责”诏书。但他并没有因此沉默,而是投身张之洞作幕僚,协助张之洞在教育、政治领域建功立业。他敢于直言上书,针砭时弊,弹劾重臣,且不计较清廷冷遇而为清廷竭尽愚忠。  相似文献   

8.
愚忠的境界     
我看到岳飞的“愚忠”,却以为他的“忠”虽然很彻底,但“愚”的程度倒也还有限。例如,“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可见岳飞并没有因为成了钦犯而自陈有罪,历史也没有记载他死时喊过“吾皇万岁”。比起后世的“愚忠”来,岳飞的境界还是远远不及的。  相似文献   

9.
方孝孺一生"惟道之趋"、"惟道之务",将以"道"辅政、以"道"事君作为自己的政治思想。他的"道"包含着恢复周制、正统观念、以孔孟之说为中心的儒家之论等内容。在对"道"的坚持、正统观念和受孟子"浩然之气"影响而形成的气论的综合作用下,方孝孺展现出了宁被杀十族而不屈服的气节。  相似文献   

10.
陈宝琛是一位清末遗臣;由于受着极浓厚的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对于清朝帝制是尽忠不渝的。但是他之所谓忠,也不是“愚忠”,乃是忠而有节。也就是说,他一方面对清朝尽忠,一方面又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大节。最主要的表现是,他对于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柔石时说:“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象也有些这模样的。”我在讲解这段文字的时候,除了说明柔石和方孝孺都是浙江宁海人,还简略地介绍了方孝孺被杀害的经过。史载: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带兵打到南京,从侄子的手里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表象和实质剖析方孝孺悲剧的政治根源和文化根源,揭示封建社会专制政治对方孝孺的摧残,说明在明初儒家政治理想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儒家社会责任感并不能使方孝孺完成从知识分子向官僚的质的转变。方孝孺悲剧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剧,是儒家文化的绝唱,也是我们民族发展史上的不幸和遗憾。  相似文献   

13.
心无杂念     
方孝孺是明初文学家。在语文教材的“阅读”中我们了解过他。本文刊发一篇他小时候心无杂念,悉心学习的故事,希望小朋友喜欢。你们在做作业时,也能做到“心无杂念”吗?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6,(3)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建文帝登基。他深感各路藩王势力太大,为了巩固中央王权,乃决定“削藩”。于是,燕王朱棣起兵反抗,经过四年的鏖战攻入南京,建文帝逃出宫禁,不知所终。朱棣登基称帝,就是明成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史学界对岳飞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似成定论。然而,有些观点难以自圆其说,本文译其中的两个问题,即:岳飞的“愚忠”问题和危害岳飞的元凶问题一抒陋见,文章认为:岳飞并非“愚忠”,其结局也非“愚忠”所造成,赵构是杀害岳飞的元凶。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宋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国”,故使宋墓中包含着丰富而又庞杂的孝文化因素。考古发现揭示出,不同地区的宋墓中体现宋代孝文化的内容及形式互不相同并各有侧重。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区所受宋王朝政治辖制强弱的不同及文化的沿续性所造成的。宋墓中所体现的宋代孝文化反映了宋代“以孝治国”、“教孝求忠”、“以孝愚民”的时代特点,孝文化中包含着强烈的政治特性。从历史的延续性看,宋代的孝文化直接影响了元代的社会文化,并预示着明清“愚忠”、“愚孝”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方孝孺“死事”问题的书写,在明代官私著述中存在较大差异,也存在着诸多疑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考析,发现受命起草即位诏书的,很可能是楼琏。楼琏几经逡巡后,也选择自经以明志,最终由王景完成了草诏之事。这一“拒草诏”故事,在明代士林对“逊国”史事的层累建构中,渐被附会到方孝孺身上,成为对其“殉烈”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通过对柔石等五位烈士的深情回忆,抒发了无限怀念与崇敬牺牲者、无比憎恶与仇恨反动派的强烈感情,激励人们摆脱悲哀的重压,为迎接光明的未来继续进行更有效的战斗。 文章的主题之所以如此深刻,我认为一方面是作者选取了和白莽、柔石、冯铿交往中的一些事情,舍去了无关的材料;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三个典故。 一、从柔石的“台州式的硬气”和“颇有点迂”的特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 方孝孺和柔石都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为人耿直,博学多才,受明太祖赏识,封为太傅,替太孙允炆(pú)等助读。允炆(惠帝)即位,加封方为侍学讲士,深受倚重。后允炆的叔父朱棣(明成祖)为夺皇位,带兵攻入南京,惠帝自焚。方孝孺被  相似文献   

19.
李秀成的思想有两大要素:愚忠及天命观意识。在他复杂的思想中,“天命不可违”成为一大信条。他把个人以至国家的兴衰荣辱,战场上的胜败得失,行事方略的顺与否,统统归属于“天命”、“劫数”。天命观意识是李秀成思想体系的一大毒瘤,极大制约了他的思想与行动。  相似文献   

20.
李秀成的思想有两大要素:愚忠及天命观意识。在他复杂的思想中 ,“天命不可违”成为一大信条。他把个人以至国家的兴衰荣辱 ,战场上的胜败得失 ,行事方略的顺逆与否 ,统统归属于“天命”、“劫数”。天命观意识是李秀成思想体系的一大毒瘤 ,极大制约了他的思想与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