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伤”系指志书中的差错和讹误。要提高志书的质量,消灭“硬伤”应是当务之急。笔者参与过四部志书的编纂,在长期的编史修志实践中对“硬伤”的问题比较重视,常年坚持做笔录,即便如此,也还不时“失足”。  相似文献   

2.
“硬伤”,就是确确凿凿的伤疤。一个人看了认为是伤疤,十个人看了认为是伤疤,一百、一千、一万人看了都毫不含糊、语出一辙:伤疤。如果严格说是伤疤,马虎点则不算伤疤,就不是硬伤。生活中带硬伤的物品多得很。苹果溃烂一部分,瓷壶碰豁一处,都是硬伤。文章有没有硬伤?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在我看来,现在这方面的问题还十分严重,甚至已到了令人心焦或惊呼的程度,特别是报纸、刊物上文章硬伤之厉害,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理伤之一:错别字繁乡现象写错别字,是文章之一大忌。占人笔下绝少出这方面的丑,他们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  相似文献   

3.
刘飞锋 《新闻三昧》2006,(10):34-34
备受关注的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最近揭晓,广西日报在此次新闻奖评选中取得可喜突破,首次有两件作品同时获奖,而且首次获得一个二等奖,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细读该报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由“催农民交税”到“帮农民赚钱”(引)融安乡镇干部转变角色受欢迎(主)》,笔者发现其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硬伤”——时效太差,觉得有必要拿出来说说。这篇刊发于《广西日报》2005年11月20日头版头条的消息,一开头便写道:“10月27日,融安县浮石镇镇长蒋玉一早就赶到隘口村指导蚕农冯宗姣把蚕宝宝扶进方格筑中吐丝结茧。冯宗姣告诉记者:以前…  相似文献   

4.
“划分”是指把一个概念的全部对象,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个小群的一种揭露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在编修志书过程中,这种方法应用极为广泛。所谓一个概念的外延,就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一部地方志的全部对象,不外乎就是政治、经济、地理、人口、文化、民族、人物等几大类,又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再分成若干小群或小类,直到不能再划分为止。严格把握划分标准,对减少志书中不必要的重复和交叉,做到“纵不断线,横不缺项”,提高志书质量,很有意义的。一、划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编修的四川省广播电视志,是四川省地方志的52个分志之一。1985年开始编写工作,陆续收集到上千万字的史料,编写了数十万字的篇、章、节文稿和“长篇”,并先后修订篇目12次,目前已进入总撰阶段。如何认识、把握志书的体例,是探讨如何编修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志的核心课题。体例是对整个志书的总体:“设计”,要求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志书体例是志书个性的抽象概括,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体裁(志体),二是结构(篇目),三是章法(撰写要求)。这里,谈谈我们在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一、要弄清专业志书的特点和要求一部完整的地方志,大体分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它从不同方面记载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和现状,可称得上是“一地之百科全书”。然而,其中绝大部分篇幅是各个专业志。例如,我们编写的粮食志就是其中的一种。要想编好专业志,首先要了解它的三个特点。1.地方特点;2.行业特点;3.时代特点。其次,还要了解专业志编写的要求:1.要体现“三新”(即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要做到“三性”(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三新”的核心是观点新,就是要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和全省新闻评奖活动中,经常出现很多主题很好、内容和制作很不错的稿件或节目被淘汰出局或者获奖档次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评奖专家们往往会婉惜地说:这件作品有“硬伤”! 新闻作品的“硬伤”,是指一篇作品中,存在致命的、关键的、明显的错误,或者是不该发生的常识性的毛病。  相似文献   

8.
没有内容生产力,到哪里都会被当成“人手”,跳一次贬一次值. 前段时间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被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媒体从事评论工作多年,在人员流动率高的媒体圈,这样坚持不容易,您是否考虑过‘转型’?”我明白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问:纸媒不景气,为什么还不赶紧跳槽换个工作?  相似文献   

9.
编纂地方志是为了发挥志书“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志书的质量好,这些作用才能很好发挥。因此,必须全面地增强质量意识,全方位高标准地坚持志书质量。具体要做到八个坚持: (一)要坚持政治标准志书必须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历代旧志都体现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意识,编写社会主义的新方志,则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地记载和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概述”、“大事记”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质量要求。一、“概述”中常见的问题“概述”应总叙一地的历史与现状、主要的优势与劣势、主要的成绩与问题、基本的经验与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及与其相应的主要措施等。应概而述之,有概有述,概得恰当,述得简明,以  相似文献   

11.
章敏 《视听纵横》2002,(5):46-47
从今年开始《浙江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本报)扩为二十四个版,现在大多数的报纸都多于这个版数,但就本报来讲,是一个“量”的飞跃,作为报社的一名编辑,很希望本报借此达到一个“质”的飞跃。我认为简单地讨论如何安排这二十四个版的内容,是避重就轻了,本报要下功夫的地方是如何以质保量。本报在我省算得是历史悠久,但不客气地说,她与生俱来也有许多“硬伤”,概括说来有以下几点:A、广播电视报是依托广播和电视的一张报纸,从诞生之日起,在编辑工作上就处于一种被动的地  相似文献   

12.
近读一篇来稿,稿中出现这样的语句:“考不完的试”,“考起试来总是第一”。粗读此类语句,似乎也还可以,但细嚼起来,却感到有点牙碜,一想原来这里把“考试”这一动词拆了开来。这种把动词任意拆开来用的现象,在其他稿件中也常见到,如“劳了一次动”、“登个记”等等。而且把劳动、登记、考试这类动词拆开来用的现象,在来稿中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三版),据称是对第二版进行了“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提高”(第三版“修订说明”)。但是,根据我馆对“航空类”的使用和我们对其类目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改还好,非但没有把原来的问题改掉,反而改出了更多的新问题。至少说,第三版在“航空类”类目设置上是“漏洞百出”。下面分七个大的方面粗略谈谈其类目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一、重复设置类目。这类问题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讲。1.同一关系类目误为不同的两个类目。由于“航空类”中有许多类目,不仅仅只有一个名称,而且还有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硬伤” 人得了病要去医院找大夫诊治,书稿中的毛病,就要靠编辑来诊治。书稿会犯各种毛病,其中有一种病,就是书中有“硬伤”。所谓“硬伤”,是指一些学者、专家写的书稿,观点、材料不乏新意,文章也还顺溜,却时不时犯点儿知识性、常识性错误。如前不久我读到王受之教授的新著《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书中讲到古代插图艺术,举《本草纲目》为例。但两处(第23、27页)都把《本草纲目》出版时间说成是“1249年”。《本草纲目》为明李时珍著,1596年刻版,1603年印行。王受之先生却把此书的出版时间提早到了二百多年前的南宋,闹出了明人著作南宋出版的笑话。  相似文献   

15.
校对工作在保证辞书质量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辞海》的高质量与其多达12次的校对是分不开的。本文拟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辞书(尤其是大型辞书)校对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在辞书校对工作中充分发挥“校是非”的功能谈些肤浅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从“校是非”来看,辞书校对工作与一般图书的校对既有共通性,又有特殊性。共通性主要体现在两者都要注意发现原稿和校样中的错字、别字、衍字、缺字,并注意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常识性、资料性错误等;特殊性则体现为辞书的校对还必须特别注意结构形式和编写方式方面可能存在的“硬伤”…  相似文献   

16.
常见有人唠叨,“最近报纸没什么看头”,意思是没新闻或少新闻。是的,报纸应该靠新闻吃饭,我非常欣赏广东人至今还将报纸称为“新闻纸”。那么是否我们社会缺少新闻,以致报上少见新闻呢?非也!一个瞬息万变、不停变动着的社会,哪能没有新闻。新闻应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是我们的记者善不善于去抓取。去表现。这里用得上罗丹的一句名言: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晴(大意)。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要使报纸上新闻“苟日新、日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分志和地图中的常见问题及质量要求。一、分志中常见的问题分志是县、市、省志等志书的主体。它不但要做到简明扼要、正确无误.还应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以保证记载的广泛性和系统性等。现常见的主要问题如下: ①重要遗漏。突出表现为"横多缺项"、"纵常断线"。有的县(市)志不但缺  相似文献   

18.
“声调的正确运用在广播中是非常重要的。”“播音效果好不好与播音员声调是否准确有一定关系。”这是汉语音韵学家、广西大学中文系教授秦似对电台播音工作发表的一个意见。秦似教授是在对广西电台编辑、播音员的一次讲课中阐述以上观点的。他认为:汉语(包括我国地方语言)都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起着区别语意的作用。这是汉语本身  相似文献   

19.
首先谈一个概念,何为“出版营销,为什么不叫“出版发行”?笔者认为:“营销”和“发行”是有很大差别的。发行在英文中叫distribution,意思是把产品分发出去,至于是否卖掉与发行无关;营销在英文中叫marketing,意思是不仅把书分发出去,而且根据读者的需求出版产品,并利用适当的推销手段和措施把产品推广出去,把市场占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出版营销是出版发行向前和向后延伸的一个整体行为,它比出版发行在向选题策划和市场销售两个领域做了进一步的渗透和扩展。  相似文献   

20.
新闻要短、要现场,这是对的,但根本的因素还在于新闻的内质有没有味、有没有新闻价值、主题是否有意义. 常见一则短新闻、小新闻,因为写得有味,处理得比较突出,就很吸引人看.手边就有这样一篇300来字的小新闻,写得妙趣横生,很有味,很中看,请读者不妨也欣赏一下: 标题:“大雪”雪不降“冬至”冬不至(引题) 乌鲁木齐奇暖少雪(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