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常听到一些出版社的朋友说,要找时间进修进修了,老是付出,老本快用完了。他们将编辑工作,将看稿子“为人作嫁”当作是一种“付出”。确实,编辑审稿是工作,是职业,与读书深造不同,不是学习和吸收,而是使用和付出,审稿审久了,就会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或曰“知识老化”,需要吸收新的知识,这就是老本用完需要进修的道理。那么如何进修呢?进各种研修班短期学习是一种途径,有计划地读一些书更是人们普遍愿意采用的方法。因为读书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但最近又听几位朋友说,许多出版社的编辑很少读书,有的人还自诩从来不读书;更有甚者,有一位在报社编副刊,自己也能写点文章的朋友,居然说他从来不看  相似文献   

2.
台湾周浩正离开他工作多年的远流出版公司,于去年底与畅销作家郭泰、资深编辑及作家简(?)等合作,创办了一新型出版社“实学社”。 该社以“实学”作为立社精神,主要是要学习近代史上中外具有启蒙地位的大师,如日本明治维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竞争首先从人才的竞争开始,出版社的领导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年轻编辑的培养。因为一个出版社年轻编辑的水平将代表它的活力和发展后劲。可以预料,国际出版商一旦进来,也会立即加入人才争夺的战团,形成国有出版社、还处于“地下出版”状态的民营书业界、台湾和港澳书业界、国际出版商四方  相似文献   

4.
台北杂志公会于去年底召开“二十一世纪杂志编辑趋势研讨会”,针对“日本编辑制作公司制度”进行探讨,借重“他山之石”,希望为改善台湾杂志界的体质,突破创意、降低成本等寻找一条出路。 台北杂志公会理事长简志信介绍说,目前日本编辑制作公司已有2000家,部分公司的规模也由最初的2—3人发展到上百人。除统包整本杂志或包下部分项目等形式外,甚至还有由编辑制作公司派出人员到出版社、杂志社上班,成为外聘人员。这种做法,出版社不仅可降低人事、营销费用,也可减少实验新方向、企划新刊物的风险,促进日本出版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潘志坚 《出版参考》2010,(13):24-24
青年编辑的成长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现在各出版社对于青年编辑的培养形式不一,有“师徒制”,即由社人事部门或编辑部领导指定一位优秀的资深编辑进行“1对1”或者“1对多”的带教。有些社给予宽松的环境,放手让新人自由成长,有些社推出定期不定期的培训计划。虽然方式不一,但各社对于青年编辑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视的。  相似文献   

6.
好多编辑可以无知无畏。好的作者却像君子对“牛二”一样地躲着你——他们怕暴殄天物啊! 近期,国内一些出版社为适应图书市场竞争的要求,在编辑人员的分工上采用了编辑分工制,即根据工作性质将编辑划分为两大类:策划编辑和案头编辑,前者主要负责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后者则主要负责书稿的编辑、加工和整理。一些出版社虽然还没有明文规定,但在编辑的工作流程上也大致采取了这种办法。应当说,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符合现代大生产的流水化工作原理,有利于编辑们扬长避短——毕竟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无全  相似文献   

7.
编辑是出版社人员构成的主体,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基础和核心。重视编辑岗位,重视编辑人员的培养,始终是出版社的大事。因此,要保持一支高素质、能战斗的编辑队伍,在发挥老编辑、骨干编辑作用的同时,不能不重视新编辑、青年编辑的培养和训练。出版社不能出现编辑“断档”,否则就会形成图书出版的“低潮”,甚至导致出版社败落。而在人员更替的时候,则必须加强对新进人员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我国老牌出版社内部,有着培训新编辑的优良传统和许多行之有效的严格的成套的培训方法。正是靠着这种传统  相似文献   

8.
观点摘要     
胡国臣: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编辑管理体制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国臣在“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特点与创新研讨会”上说:传统的编辑工作模式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编辑同时进行选题策划和书稿加工,由于发稿出书任务重,编辑2/3的精力放在了书稿的审稿和加工上,选题策划的力度远远不够,被动选题占了较高比例,造成选题整体质量不高。许多国外大的出版公司内部的编辑人员基本上都是策划编辑,而审稿工作基本上由公司外部人员完成。而国内出版社大多还是以传统的工作模式为主,编辑既做选题策划,又做书稿加工,虽然有一些出版社实行了策划编辑制,但…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多数科技出版社坚持实行“三级审稿制度”(简称“三审制”)。即责任编辑一审(亦称初审)、编辑室主任或委托资深编辑二审(亦称复审)、正副总编辑或委托资深编审三审(亦称终审)。实践证明,“三审制”是保证书稿质量的重要制度,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切实做好“三审”工作,把差错消灭在成书之前。我在编辑工作中体会到,一审是“三审制”的基础,二审则是“三审制”的关键。下面,就谈谈二审工作。一、二审的作用二审处于一审和三审的中间环节,对于保证书稿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①二审者一般由编辑室主任和资深编辑…  相似文献   

10.
江珏玙 《出版参考》2022,(10):54-57+53
编辑可以说是出版工作的核心要素,培养新编辑,对出版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笔者所知的高校出版社新编辑培养中,老编辑的“传帮带”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培养方式。但步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出版的战略环境和技术环境的改变,“传帮带”培养机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新形势下,老方法需要新路径,探索高校出版社编辑“传帮带”培养机制的新路径,变得十分迫切。本文基于新形势下高校出版的新特征新要求,分析“传帮带”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探索让老方法焕发新生机的“传帮带”新路径,以期为高校出版社甚至整个出版行业,提供编辑“传帮带”培养思路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升年轻编辑的策划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出版人才的竞争.就目前的出版社来说,一批资深的老编辑相继退休,中青年骨干编辑人才匮乏,新招聘的编辑多是刚走出象牙塔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还不能很快适应编辑岗位,因而人才短缺就成为制约出版社快速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迫使出版社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努力争取少投人多产出,力求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在此形势下,出版社编辑力量不足的矛盾凸显了。社会上存在着能像编辑一样做选题、组稿、加工稿件、处理校样等工作的人员,为把他们区别于社内编辑,可以统称为“社外编辑”。当前研究社外编辑队伍的建设,对于解决出版社存在的上述矛盾,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编辑,有时被誉为“伯乐”,或被称赞为“九名英雄”。能称得上伯乐的编辑是有的,鲁迅、叶圣陶、茅盾都当过编辑,对培养扶植新一代作家有过卓越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伯乐。还有一批老作家,如张光年、赵树理、冯雪峰、侯金镜、孔罗荪、王任叔(巴人)、楼适夷、秦兆阳、萧殷、秦牧、严文井、书君宜……也都当过编辑,主持过出版社或一个文学刊物的工作,曾经把很大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编辑工作上,许许多多新作家的出现,许许多多优秀作品的诞生,都和他们的热情关怀与亲切指导分不开,至今文坛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们的佳话。他们是当代的伯乐,他们受到人们的崇敬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是编辑,又是作家,而且是先成为作家,后当的编辑,是作家兼编辑。他们是我们的前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来谈一个较少为人讨论的话题,出版社的所有权、持股状况及其交易/换手作为投资项目的可能性。在台湾,出版社是民间私人公司,这点大多数人都知道。既然是公司,就有所有人和股东。虽说负责执行业务的编辑可能自己就是老板,但是,更多时候只是受雇于人的员工,雇主另有其人。台湾出版社类型台湾有一类出版社,笔者称其为金主型出版社,出资人是大企业的企业主,这类出版社存在的目的并非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推广出资者自己的理念,当然有一些也因为业务能力不差而能获利。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编辑     
20世纪80年代,出版界曾有关于编辑应当成为“杂家”或“专家”之议,但无论是要求编辑做到“杂”或“专”,也只是对编辑在审稿工作中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到90年代,业内就有“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之分的提议,这里的内涵截然不同,有了市场意识的凸现。现今,随着出版产业的发展与市场化的程度日益提高,业界有了“职业经理人”、“项目负责人”等称谓,这显然是对编辑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以上不同的提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对编辑素质的要求。现阶段,图书出版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编辑,除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编辑功底,良好的敬业精神外,还必须有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编辑应做到是一名“学习型编辑”。当今出版社的竞争已不仅仅表现为产品的竞争,而更多地表现为产品背后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有高品质的产品,也才会有强竞争力的企业。根据现在出版的实际情况,应将有效的学习机制渗入到原有体制当中,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进而形成“永续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共同价值观,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和员工都有着很强的学习压力和动力,从而不断超越自己,保证了出版社不断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新...  相似文献   

16.
孔乃卓 《出版参考》2023,(10):48-51
出版社是以知识作为竞争优势的企业,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出版社每年都会通过校园招聘补充编辑力量,大多数新手编辑入职都是“零基础”,对新手编辑的培养一直作为出版社的一项重要工作。外研社是一家外语教育类出版企业,历来非常重视编辑培养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基于新手编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当前的环境与业务发展趋势,介绍了外研社对于新手编辑的培养路径和具体做法,以期对业内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袁泽 《出版参考》2007,(7S):18-18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每年公布市场紧缺型人才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成为缺口最大的人才。作为以教学科研服务为宗旨的大学出版社,如何策划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教材是每一位编辑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编辑策划的“21世纪高职高专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系列教材”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一、在京、津、沪几所大学试办编辑专业,对全国各出版社来说,是一件大事。设立并办好编辑专业,正规培养编辑人才,对今后在全国范围内做好出版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从事交通科技图书的编辑工作三十多年,深深感到编辑力量的配备存在不少问题。尤其现在编辑人员青黄不接的情况比较严重,没有足够的老编辑来带领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的编辑人员。因此设立编辑专业,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峡两岸人员、文化交流规模的扩大,台湾文学出版界的一些从业人员已陆续前来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社签订合同,协议把大陆已出版或未出版的一部分文学、学术著作在台湾出版。这是一件好事。为了搞好这一文学交流活动,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界有必要了解台湾出版业的情况,弄清楚来大陆的台湾文学出版从业人员是否是知名出版社的代表,或者不过是名不副实的皮包商人。近年来,我因主编《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辞典》,对台湾文学出版业的情况有所了解,这里作一简要介绍: 台湾的文学出版界包括出版社、书店、书局、出版公司、文化供应社、报社、文化社、“新闻处”、“教育厅”以  相似文献   

20.
业界动向     
远流出版社积极参与文化创意园区规划华山文化创意园区ROT案,已由台湾文化发展公司取得改建经营权。据了解,台湾文化发展公司是由资深出版人王荣文的远流出版社、国宾饭店与仲观设计三家公司共同组成,由王荣文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