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俗话说:“剃头挑子——一头热”。一条长长的扁担,这头是烧得通红的炭火炉,上面放一个洗头的铜盆;那头是一个带抽屉的可供理发者坐骑的“梢搭”,理发的剃刀、梳子,篦子等工具就放在“梢搭”的抽屉里。理发的一来,剃头匠给他围上护布,在铜盆的热水里把他的头发洗净泡软,伺候他在  相似文献   

2.
<正>传说一个贫穷的剃头匠很爱自己的舅舅,可是到了正月却没钱给舅舅买礼物。正在为此发愁时,他突然想起一个办法,挑着剃头挑子到家给舅舅剃头刮脸。当舅舅出现在亲朋好友面前时显得精神焕发,好像年轻了许多,人们都称赞剃头匠的手艺。舅舅听了很高兴,心里说这是外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过年礼物。此后,舅舅约定每年正月让外甥剃头。  相似文献   

3.
生活一理发理容"上海"代表的是时尚《礼记·内则》:"栉縰笄总";《魏书·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古人从来重视理发。台湾在明郑成功时期,数次与清廷议和,都因"薙发"涉及了民族大义,没有谈拢。起码在"剃头挑子"的年代,  相似文献   

4.
繁华都市,人们随处可以看见诸如“带你进入信息高速路”“快、快、快,领略神奇空间”等充满了煽情意味的宽带广告。可惜的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尽管“宽带”一词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大多数老百姓好像对它还是观望有余,热情不足。人们普遍感到“宽带”离自己还有很大的距离。 接入商热情似火,老百姓淡然处之。一冷一热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通信工具电话与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的契合,给濒临低谷的广播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无论大台小台,直播纷纷上马,“热线”炙手,铃声不断.然而,在这片炽热的铃声里出现的却是一种“理发挑子一头热”的怪现象——点歌热,主持人成了接线生,而其他名曰  相似文献   

6.
一束阳光绵绵地洒进剃头店,点亮了昏暗中的镜子,映照出屋内的世界.糊在墙上的风景画千姿百态地皱着,干巴巴地,若一戳破,那里面包裹的尘土便会扑进鼻腔.理发工具依然是手动的,没有时下省事偷懒的卡尺、花里胡哨的烫发机,一切都凝固在那个木梳、剪刀、推子的手艺年代,尊崇的准则依旧是:梳发、剃头、刮脸、清眼……每道程序都不马虎.  相似文献   

7.
吕雪萱 《档案天地》2016,(4):22-23,46
笔者在十几年老照片的收集中,发现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老照片,记录了如今已消声匿迹的民风民俗、各种行当和物件等等。透过这些泛黄、甚至是残缺的老照片,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探寻他们的生存轨迹和来龙去脉。剃头挑子一头热街头巷尾揽顾客剃头业的兴起是在满清入关之  相似文献   

8.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而古人蓄发而不剃头.《诗经》“予发曲局,薄言归沐”,意思是说,头发卷散蓬乱时,快去把它梳洗梳洗.剃头的兴起始于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一人关就颁发了剃头令.次年攻下江南,清政府重颁剃头令,并明确规定:“凡清军所到之处,限十日之内尽行剃去前半部头发,后部依满族习俗而削发垂辫”,强迫汉人改削发为剃头,以强化满人统治.  相似文献   

9.
左边漫画中描述的笑话,是笔者亲身经历过的。一次去理发,考虑到冬天风冷,头发长点暖和,便说:“剪得短一点。”谁知剃头师傅刀剪飞舞,给理了个短短的游泳式。待与他理论,却说:“你不是关照剪得短一点嘛?”我一时语塞,只能怨自己词不达意,道理还是人家足。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的各种交际活动中,称谓是被广泛地使用着的。所谓称谓,就是人们由亲属和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以及身分、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哥哥”、“弟弟”、“丈夫”、“妻子”等,是由亲属关系得来的称谓;“主任”、“校长”、“厂长”、“经理”等,是由职务形成的称谓;“教师”、“司机”、“邮递员”、“售货员”等,是由职业形成的称谓;“团员”、“盟员”、“会员”等,是由身份形成的称谓;等等。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之中。因此,同  相似文献   

11.
王敏 《青年记者》2009,(14):23-24
《咬文嚼字》是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的刊物,以“咬”为自己的特色,你要“咬”别人,别人也会“咬”你。记得有首“剃头诗”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要让《咬文嚼字》经得起别人“咬”,编校质量过硬是最基本的要求。《咬文嚼字》多次在各级编校质量检查中获得好评,这是与我们积极建立编辑的文字优势、培养严谨的编辑作风和形成紧密的编读互动三个方面的工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是我们对友好的外籍人士的通称,但一般说来,这个称谓仅在政界和外交界使用.说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其知名度并没有普及到“中国人民”这个层面.但是,有一个人却例外,他就是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在中国,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十数亿中国人都对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头有深刻的印象,并给了他一个比“好朋友”更显尊重的称谓——“萨翁”,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人民”这个层面上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3.
余杭镇“兰影”楼老板李雪凡,四十出头,留着一头披肩长发。他是一位祖传几代专搞摄影的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越发成为市民的“集聚地”.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社区新闻近年来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在全国众多纸媒中,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推出了“社区新闻”专版或专栏作为湖北省市州报会长单位的襄阳日报社也不例外.2004年,襄阳日报社旗下《襄阳晚报》(原《襄樊晚报》)开始推出社区新闻专版,2008年,《襄阳日报》改版后,在社会民生版面,也推出了有关社区的新闻报道专栏.其中“社区故事”、“社区人物”、“党报热线进社区”等栏目在广大读者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大学生喜欢读书吗?未来的择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图书的取舍?又有哪些因素对他们的购书产生较大影响?大学生是一个人数众多、市场潜力巨大的图书消费群体。出版界不少人士都十分重视以大学生为读者对象的图书选题开发。市面上此类出版物也已为数不少。但是,与任何其他消费群体一样,大学生对于图书的兴趣爱好、阅读状况也在随着种种内外因素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在此种情形下,倘若对大学生的读书状况缺乏应有的了解,便贸然出手,推出这类图书选题,往往会遭到“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出版一方万分殷勤,消费一…  相似文献   

16.
人是需要朋友的。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和你分享幸福与喜悦,更能为你分担不幸与烦恼。《工人日报》对我,就是这样一位肝胆相照的老朋友。 60年代初期,在举国学雷锋的热潮中,我找出部队复员时带回的小扁担,用红漆写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开始了义务为旅客挑行李的路程。“小小扁担不算长,能为旅客架桥梁。”这小小扁担一头连着党的  相似文献   

17.
巍巍中华,悠悠文化。“藏室”、“秘府”、“三馆”,“七阁”,直到现代各类型图书馆,吸引着多少书人寒窗苦读和辛勤笔耕。我家世代都爱书——爱读书;爱买书、爱藏书。据族谱记载,我家祖籍湖北襄阳,明末举族迁徙四川三台,老祖宗就是一位背着书箱长途跋涉的寒儒。孩提时每逢暑期,祖上遗留  相似文献   

18.
<咬文嚼字>是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的刊物,以"咬"为自己的特色,你要"咬"别人,别人也会"咬"你.记得有首"剃头诗"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相似文献   

19.
李黎 《出版参考》2009,(10):30-31
马松山的名片总在变。前后共印了五六套,每—套上称谓都不同。 他有时带着样品四处跑,走家串户,十足一个推销员,却被人叫“老板”;转身去和厂商谈生意,给出的名片上又写着“社长”;但真熟悉他的人才知道,直到现在,他的公事包里还总装着“三件宝”:软抹布、清洁剂、白手套。 马松山到底是什么人?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政策和教育动向涉及千家万户,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从国家到省、市、县,各级媒体都把教育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湖北襄阳作为国务院批复支持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重点发展城市、湖北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全国前50强城市、在校生数量90万的教育大市,却缺乏教育类市级新媒体平台。襄阳日报社审时度势打造“襄阳教育发布”新媒体平台,通过加强与教育部门联系互动,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使得“襄阳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在两年时间迅速积累40万粉丝,连续夺得全省教育政务新媒体第一的好成绩,打造了区域性教育政务新媒体名品牌,其迅速崛起的背后原因值得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