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前举办的"首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上,《现代广告》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联合发布了《"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2012)》。调查数据显示,转型期的中国,总的媒体生态格局正处于结构性转变之中。在覆盖率上,虽然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2.
刘义昆 《新闻窗》2013,(5):54-55
中国媒体正处在转型期。2013年5月发布的《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显示,总的媒体生态格局正处于结构性转变之中:一方面在覆盖率上,虽然电视、报纸还有优势,但新媒体增长趋势明显,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杂志、手机这6条媒介渠道受众分化特征明显,各渠道的变化方向不同。屿此同时,整个国家也处在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这些方面都在或需要进行转型。在这样的转型期,探讨记者的职业困境与解决对策,对媒体行业而言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李立 《新闻世界》2012,(10):153-154
社会转型期,媒介公信力的重要性更得到凸显。本文从媒介的双重属性角度,探讨了媒介公信力对媒介自身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提升媒介公信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公信力是媒介赖以生存的根基,尤其是党报的公信力更是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然而,在社会问题多发的社会转型期,我国部分党报由于不能准确定位自身的社会角色,加之新媒体的冲击,党报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本文主要从党报社会角色的定位和扮演角度,联系社会角色理论和媒介框架理论,对在社会转型期如何重构和加强党报公信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魏京华 《新闻世界》2013,(7):252-253
【摘要】我国媒介公信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新闻质量不断受到侵蚀,媒介的社会责任受到重视,因此关于媒介公信力的研究也慢慢扩大。另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逐步推进,网络媒体的媒介公信力受到了严重质疑,如何提高媒介公信力,促进媒介发展成为当前新闻传播学的重点课题。因此,回顾我国媒介公信力的研究历史,探讨我国媒介公信力的研究状况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文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传媒的格调与公信力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文认为,目前的社会转型给我国传媒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传媒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传媒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变化,传媒的视野发生了变化,传媒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传媒的这些变化,导致传媒各自的价值取向不同,影响着传媒的格调。而传媒的格调是影响传媒公信力的重要因素。论文同时认为,目前我们有些传媒的格调不高,如过度娱乐化、媚俗化、反智化等等。中国传媒要提高公信力,必须提高新闻格调,必须讲求报道艺术,提高专业素养,处理好对受众的满足与引导的关系,处理好新闻"有用"与"有趣"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是一个多事之年,无论国内国外,都有许多令媒体兴奋乃至津津乐道的事件。在这些突发的、重大的事件面前,我国传媒的表现和公信力又一次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不可否认它们有一些值得肯定之处,但更多的是因它们的缺陷而令人遗憾。比如马加爵杀人案、亮晶晶绯闻事件、教授嫖娼事件、俄罗斯人质事件等等。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国传媒的公信力,我们亟须对它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人民日报社论、言论数据库(2002-2009)中涉及"公信力"的言论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主要考察了"政府公信力"、"媒体公信力"和"司法公信力"被研究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文本语境和用词模式,发现对"公信力"一词的关注度从05年开始逐年升高,并且较多出现在冲突性语境下.言论文章的作者们开始以更专业更市场化的角度来审视政府、媒体等组织的职能,并且对整体公信力的提升存在着期待.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大众传播体系中各媒介渠道相对公信力、绝对公信力的调查发现,媒介渠道之间的公信力存在较大差异,并有明显的地域与城市类型差别。同时对整个传播体系中各传播渠道相对公信力的调查发现,国内电视依然是公信力最高的媒介渠道,各媒介渠道公信力有地域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郑岗 《声屏世界》2011,(5):57-57
在信息多元化的当下,城市电视台电视时政栏目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在社会转型期的信任危机中,电视时政栏目要以提升媒体公信力为出发点,确立准确、及时、权威的定位准则,在引导社会舆论、强调传播到达率上有所作为。媒体公信力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承担着发出主流声音的重任。传播党委政府声音、反映人民群众呼声,是时政栏目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1.
公信力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国家传播学发展较早、较充分,对媒介公信力的研究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学界对媒介公信力的关注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与媒介自身、社会稳定、政府和受众都关系密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介公信力又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变化的历史,探讨媒介公信力的测量指标以及媒介公信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告刊播与媒介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公信力是公众对媒介的社会期待与媒介实际表现之间契合程度在公众心理上的反映。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复杂而多样,其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为最直接、最关键因素。刊播广告能够壮大媒介的经济实力,有助于提升媒介公信力。但是,刊播广告有可能造成广告商控制媒介,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目前,我国新闻媒介刊播广告存在虚假广告、新闻广告、庸俗广告和随意插播广告、广告超量等问题,引起公众强烈不满,有损媒介公信力。珍惜媒介公信力,规范广告刊播行为,势在必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报纸经营权的出资人角度将我国报纸划分为党报、党报出资经营的报纸、业外资本出资经营的报纸三种市场形态。通过对重庆市区居民抽样调查发现,我国传媒的市场化进程并没有以降低媒介公信力为代价,三种市场形态报纸的绝对公信力差距并不大。党报在相对公信力上面还有一定优势,但绝对公信力与其他两类市场形态报纸相比已经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大众传播学领域,公信力这一概念近几年的研究重点仅限于大众媒介的公信力。例如黄晓芳的《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郑保卫、唐远清的《试论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廖圣清、李晓静、张国良的《中国大陆大众传媒公信力的实证研究》等,以及由喻国明主编的我国第一套关于大众媒介公信力的专著系列——《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柳斌杰 《传媒》2017,(14):8-11
媒体融合是当代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既是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解决中国传播力、公信力和文化影响力问题的治本之策,因而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传媒年会三次聚焦融合发展就是证明,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仍以“媒体深度融合”为主题,这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一、文献回顾 对于媒介公信力的判断维度,自从Hovland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消息来源为研究对象,并发现公信力具有专业知识和可靠性两个最主要的维度以来,学者们不断对媒介(渠道)、消息来源、媒介机构三个部分的公信力判断维度进行实证探讨。  相似文献   

17.
管琼  郭璐瑶 《传媒》2015,(9):76-77
新时期,媒体公信力面临很大挑战,特别是一些重大报道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媒体公信力的讨论.本文从信息可信度、报道一致性、道德与品味、目的及导向、从业人员素质和媒体形象等方面,对于新时期媒体公信力的多元内涵进行了剖析.媒体公信力如今包含了更多的方面,内容上也更为复杂.只有从多元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才能全方位的提升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06,(23):38-38
“媒体崇拜”的破除是社会的进步。公信力危机则是社会发展对媒体做出的惩罚和对媒体下一步发展提出的训诫。当社会声讨媒体公信力缺失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时,就必须追问媒体流失的究竟是谁的公信力.媒体公信力是怎么流失的.只有对症才可能病除。  相似文献   

19.
陈艳彩 《新闻界》2009,(1):119-120,123
在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行为亟待规范的今天,传媒公信力已成为传媒竞争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砝码。本文就传媒公信力形成的要素、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提升公信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姜苏  徐惠 《新闻大学》2013,(1):149-152
媒介公信力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一种被受众信赖的良好的品质.媒介公信力建设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有助于维护政府形象,打造诚信社会和提高媒介的品牌价值.近年来,我国媒介整体公信力得到大幅提高,但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低俗之风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本文通过对现今我国媒介公信力现状和问题研究,探讨提高我国媒介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