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概括了20世纪80-90年代文化语言学对汉语汉字文化属性探索的意义和特点,总结了百余年间我国语文现代化中“汉语拼音方案”的研制与推行、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等三大任务的历史过程,论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视与布局,以期更深刻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理论,了解“汉语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与维系”“强国需要强语、强语助力强国”的意义,更自觉地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培养更多为国家所需的语言学人才。  相似文献   

2.
以文化人,增强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弘扬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文化润疆的契合点。以文化润疆的深层逻辑,建构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话语,发现:中华体育文化认同是新疆各民族传统体育繁荣发展之魂。多元荟萃的新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原传统体育文化血脉相连、历史交融,为构成中华体育文化“多元一体”“嵌合共生”的格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要把新疆各民族体育文化更加深刻地融入中华体育文化的共生性体系之内,通过它们之间的持续互动以及文化意义的重新赋予与再生产,构筑新疆人民既追求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和地域特色,又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存、发展的整体性为中心的体育文化结构与精神图谱。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文化润疆视域下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践路径:创新机制,以中华体育文化为主体,润泽新疆民族传统体育;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目标,加强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促进体育文化交流互通,讲好新疆体育故事。  相似文献   

3.
“富民兴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语言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大力推进富民兴疆,语言因素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发挥好语言的经济功能,可以作为推进富民兴疆的有力抓手。文章以喀什大巴扎从业人员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喀什大巴扎这一“窗口”了解从业人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通过案例分析论证语言的经济功能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价值意义,并从富民兴疆视角下提出对语言经济功能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4.
微信这一互联网线上交流平台自出现以来便备受人们喜爱,其多样化的功能以及辅助性的交流手段,与传统的电话和网络平台有很大差别,它更便捷、更高效,信息传播更快速,交流互动更广泛,真正实现了多位一体,为文化发展与资讯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利用好微信平台可以全方位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高职院校学生在语言方面真正实现共融互通,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张岩 《职大学报》2022,(2):15-17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如何通过陈列展览讲述好中国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展览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包头博物馆《表里山河——包头古代历史文化陈列》的设计与实践,探讨通过历史类陈列展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种教学机械设备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广泛应用,这些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就成为一大重点和难点。文中就如何搞好几种常用的教学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才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才能不断提升。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舞龙习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仪式象征与生命隐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以舞龙习俗作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内生逻辑。研究认为,舞龙习俗是在国家和地方并存机制的双向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以民间信仰为核心内容的仪式活动,它蕴含的原始文化意象和价值诉求已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同,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集体记忆和精神纽带,也成为国人呼唤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它所具有的优秀文化基因,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抓住“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这一主线,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提振民族精神,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于中华民族作为整体性存在的社会意识,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石。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共同体意识培育、共同体理念树立和共同体发展建设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树立关于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的正确观念,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团结,以“认知—认同—自觉”的结构性内涵,指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目标;在现实中,应着眼于主体、客体、环体、介体全链条,从机制构建、环境营造、文化浸润、网络引导、实践强化等方面,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滇藏茶马古道上各民族经济交往是基础,文化交流是关键,社会交融是目标。历史上滇藏茶马古道多民族在经济交往中要共建利益共同体,在文化交流中要共创文化共同体,在社会交融中要共构命运共同体,这是滇藏茶马古道留给我们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以POA教学理论为依据,在课程思政的指导下,赋能英语跨境电商课程的德育内涵,以跨境电商应用翻译知识点为媒,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改体系,实现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培养学生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使命感,培育具有正确世界观和国际视野,能服务中国国际化建设的跨境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建国方略前后变化很大,在外交上,从"一边倒"到"两个中间地带"再到"立足第三世界";对待发展资本主义政策、同西方经济交往政策存在从肯定到否定的反复性;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存在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大跃进"再到"文化大革命"的巨大变迁。从内在动因上看,都是围绕两个价值目标展开的——"维护国家安全"和"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留下了十分丰厚的冬奥遗产。北京冬奥遗产何以能促进国家认同?这主要是因为有四种机制在起作用:北京冬奥遗产凝聚国家认同的主体机制、北京冬奥遗产提升国家认同的价值机制、北京冬奥遗产深化国家认同的时间机制、北京冬奥遗产强化国家认同的空间机制。如何运用北京冬奥遗产提升国家认同?可以从增强制度认同、道路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4个维度入手提升国家认同,其主要路径包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制度优势是北京冬奥会成功的关键,这些成功经验使人民对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更加认同;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指导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实践,提升了人民对坚持新发展理念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同感;北京冬奥精神以创新性发展传递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有助于增强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北京冬奥遗产在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将具融入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具有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重价值意蕴。文章以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为视角,探索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提升的路径:构建民办高校红色校园文化,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坚定四个自信,加强政治认同;创新红色文化产业,增进经济认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文化自信,引领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跨学科构建生态安全与屏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从国家视角反思和丰富生态文明理论与方法,基于区域生态差异性现状,对环境资源优势和生态脆弱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科学的地方生态实践模式,重视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挖掘地方性知识和国家政策的融合维度,使地方性知识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发挥国家—基层不同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广泛的深度合作,避免国家政策和地方实践的对立分化,从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