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静 《大观周刊》2011,(41):34-34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苏区农民家庭收入情况对苏区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在闽西、鄂豫皖、湘赣等苏区相继制定了婚姻法令,规定实行婚姻登记的制度;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和1934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作出结婚离婚须到苏维埃政府登记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我的丈夫黄万里1911年生于上海,他是民主人士黄炎培第三子,193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1934年赴美,相继在康奈尔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伊利诺大学学习,1937年春学成归国.  相似文献   

4.
刘志丹之死     
一 1934至1935年,是陕北苏区大发展时期.1935年2月,在刘志丹、谢子长领导下,成立了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实现了两个苏区(陕甘边与陕北)党组织和两个红军(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七军)的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5.
张绪萍 《湖北档案》2006,(11):41-41
1932年夏,蒋介石亲自出马,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24个师3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  相似文献   

6.
郭生纺 《兰台世界》2023,(2):130-137
创建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鄂豫皖苏区创建过程中,乡村教师因其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地位优势,经过文化流变和选择,完成了角色转变,成为乡村革命的播火者。在中共的领导下,通过传播革命理论,积极发展党组织等一系列革命活动,乡村教师成为创建鄂豫皖苏区的重要力量。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乡村教师又充分发挥教育力量,对巩固和发展苏区的建设成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博物馆》2008,(2):F0002-F0002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200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对外开放。纪念馆坐落在湖北省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共展示文物645件,照片766张,艺术品33件,总投资3900万元。  相似文献   

8.
苏区精神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反对本本主义、真心真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等内涵,是苏区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的总称,它形成于1927-1937年间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地区.  相似文献   

9.
<正>【将军档案】郑国仲(1913年7月9日—1992年1月11日),湖北红安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第三团排长、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连长、师政治部交通队队长、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营长、第二十八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营长、副团长、团长。1943年任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纵队第三支队支队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九旅旅长、副司令。1948年任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十一军副军长。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  相似文献   

10.
2022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纪念日。回顾95年建军史,人民军队与湖北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紧密相连、鱼水相依。湖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之初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之一,其建党实践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创造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将军档案:唐凯(1916—1999),湖北黄陂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班长、副指导员、军保卫部队长、团长兼政委、北上先遣司令部参谋、团政委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副中队长、科长、大队长、副团长兼训练处长、抗大二分校团长,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支队政委、辽东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副主任、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辽沈、  相似文献   

12.
徐镳     
体育教育家徐镳(1908-1994),江苏东台县人。1923年小学毕业后免试进入扬州中学高中师范学习,1929年毕业留校任教。1934年从中央大学体育系毕业,先后在中央大学、南京大  相似文献   

13.
申湘 《浙江档案》2000,(4):40-40
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央文库.该库保存1922~1935年间的珍贵档案文献2万余份,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文件、电报以及我党向共产国际的报告,1928~1930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记录、文件,我党在苏区、白区的各级党政机关的文件、档案,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的珍贵手稿和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1899~1935年)、恽代英(1895~1931年)、苏兆征(1885~1929年)、罗亦农(1902~1928年)、彭湃(1896~1929年)等先烈的遗墨、照片等重要档案文献.它们现已妥善保存于中央档案馆内,为该馆珍贵馆藏档案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史量才(1870至1934),祖籍南京,生于上海.1912至1934年主持<申报>,1929至1934年主持<新闻报>.1912年,三十二岁的史量才买下<申报>.接手后大力进行改革,延揽人才,实行企业化经营.<申报>在史量才主持期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办流通图书馆和业余补习学校,出版<申报丛书>、<申报年鉴>,编绘<中国分省地图>、<中华民国新地图>等.  相似文献   

15.
从中央苏区创建初期起,党一直非常重视苏区宣传工作的建设和发展.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宣传工作是"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西南联大教授的精神与学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联合大学是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于1937年平津沦陷后,在长沙组成的临时大学.由于南京陷落,武汉告急,临时大学又迁往云南昆明,并于1938年7月1日将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办学时间虽然不长,但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在短短九年间(1937-1946)培养了大批顶尖人才,造就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鄂豫皖苏区时期的优抚政策包括优待红军战士及家属、抚恤军烈属、安置红军伤病员三个方面。苏区政府设立相关社会保障机构,制定优待条例;分配红军公田,实行代耕制度;为红军家属提供各种生活优待;保护红军战士婚姻关系。同时,颁布抚恤条例,确保烈属与伤残战士获得物质补助、享受各种权利,褒扬革命精神等待遇,并有效实施红军伤病员的休养安置工作。鄂豫皖苏区优抚政策的实施,壮大了红军的队伍,鼓舞了红军的斗志,密切了苏区军民之间的感情,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双拥"工作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18.
组织“抗日、革屯、倒何”运动 杨光耀是“抗日、革屯、倒何”运动的主要策划者. 1929年2月,何键主湘,陈渠珍丢掉“湘西王”宝座,对何键满腹仇怨.1935年11月,红军第二、第六军团退出湘西,北上抗日,陈渠珍与何键矛盾加深.陈渠珍便于1937年春开始利用湘西“革屯”(废除国民党政府的屯田制剥削方式)运动组织力量,发动“倒何”,以武力作后盾,文武并用,迫使何键下台.杨光耀曾就读于陈渠珍在保靖创办的“湘西十县联立中学”,与陈渠珍为“师徒关系”,自然为陈渠珍“倒何”出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诞生于鄂豫皖苏区,在共和国航空史上写下了最早最光辉的一页。从天而降的"庞然大物"1930年2月16日中午,在鄂豫皖根据地西部的河南省罗山县宣化店陈家河(今属湖北省大悟县)上空,突然传来一阵轰鸣声。罗山县担任警戒的赤卫队员仰望天空,只见一团黑影沿竹竿河上游的河道由北向南飞来。随着轰鸣声,那个黑影由远及近,越来越大,最后晃晃悠悠地降落在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2005,(7):34-34
史量才(1870至1934),祖籍南京,生于上海。1912至1934年主持《申报》,1929至1934年主持《新闻报》。1912年.三十二岁的史量才买下《申报》。接手后大力进行改革.延揽人才,实行企业化经营。《申报》在史量才主持期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办流通图书馆和业余补习学校.出版《申报丛书》、《申报年鉴》,编绘《中国分省地图》、《中华民国新地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