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雅俗共赏的形式。它是由诗歌、骄文文体中对偶句演变而来的。我党的许多革命家,博学多识,精通翰墨,他们撰写的对联寓意深刻,语言精练,读来令人拍手称绝。周恩来总理早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撰联自勉道:“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此联将怎样交友、如何读书的道理说得透彻,富有哲理,为世人广为传诵。1928年春节,朱德同志率领部队驻江西莲花县,为了让红军战士过上愉快的春节,他亲自下伙房帮助做菜。开饭时,战士们一起拥到朱德同志跟前请他写副对联,朱德同志高兴地挥毫作书:红军中官兵佚衣…  相似文献   

2.
1933年9月末旬,共产国际给中央苏区派来了一名军事顾问,他是德国人,时年34岁,原名奥托·布劳恩,来到中国后改名李德,意即"德国人李."李德轻而易举地爬上了中共中央的权力顶峰,成了红军实际上的总司令,俨然以"钦差大臣"自居.他的一整套极其冒险的军事路线殃及党和红军,他在苏区求偶也让人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3.
兔年寻兔联     
兔年来临,我在绚丽多姿的联苑中,寻找含"兔"的对联,收获不小.如流传在长江沿岸很有情趣的时令对: 兔走鸟飞,地下相逢评月旦; 雁去燕来,途中偶遇说春秋. 兔多身体洁白,传说月亮中还有一个捣药的"兔儿爷",故成为月亮的代称.这副对联将古代故事和飞禽走兽,运用到对联之中,引人人胜,情趣别致.  相似文献   

4.
<正>他,凭借破译敌军电报密码的高超技能,领导中革军委二局指引红军一再化险为夷,被毛泽东誉为:"没有他的二局,就没有红军",被周恩来看作"为红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被叶剑英称为"是个可以认识‘天书’的人。";他,曾同时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和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成为唯一的一位兼任两个省委第一书记的人;他甘冒风险,率先在全省推行包产责任制,点燃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把火……他,就是曾希圣。"没有曾希圣的二局,就没有红军"  相似文献   

5.
说起"红军精神",大家一定能想到毛泽东同志的那首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期以来,"艰苦奋斗"、"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四字成语.然而在这些已经被文化的字眼后面,红军精神究竟能给我们现代经济社会以什么样的启示呢?<红军精神--从优秀员工到卓越团队的行为准则>这本书以精练的笔墨对长期被神化的红军精神从管理学层面进行了全新解读--"‘保证完成任务!’这是红军精神的标志性话语.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用对联抒怀畅志,传情达意,言思意用,乃炎黄子孙之乐事.然而,古往今来运用对联献媚拍马也不乏有人,最脍炙人口的拍马联当首推清代两位状元的"杰作".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由于抗日形势的发展和重要,吸收新生力量,增强抗日队伍是当时刻不容缓的一项政治任务.为争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参加到抗日战场上去,红军在西安七贤庄成立了"红军联络处"进行半公开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本刊2006年第7期发表了倪墨炎先生的《破解鲁迅茅盾"电贺"红军之谜》一文.在文中,倪先生提出了《鲁迅全集》中收录的"联名电贺"一信并非鲁迅和茅盾所写,而有可能是红军内部人士撰写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所到之处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红军这样一支与所有旧军队都不同的纪律严明的队伍,甚至连蒋介石在电文中都由衷地感叹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和经过,我们还得从红军遵纪爱民的"营盘山上橘子红"故事讲起。到处是谈论橘子的声音,可就是不见一个人走进橘子林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在川黔交界土城、猿猴  相似文献   

10.
北京晨报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历时4个多月,10多名记者、编辑参加报道,除了在北京的采访外,还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6个红军长征走过的省市,采访了十几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诸多红军亲属以及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最终,以"见证传奇"为主题,分别以"还愿、英雄、等待、影响、揭秘、传承"6个为分主题,从10月12日至20日,共12个整版,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读者总体的评价是:内容鲜活,故事感人,幕后新闻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1.
一位红四方面军的老将军-徐向前部下的参谋,向笔者饶有兴趣地叙述徐向前的军事指挥艺术,忽然兴奋地说:"你们晓得吗?大别山红军是有飞机的呀,徐帅是第一个指挥空军的元帅!" "飞机?红军自己的空军?"笔者听后愕然.  相似文献   

12.
今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南召县城中心广场人山人海,十余万群众聚集于此,赏花灯、看焰火、猜灯谜、对对联.这是南召县第36届灯谜艺术节的宏大现场. "丑去寅来,与时俱进,档案局祝全县人民心想事成;拓宽思路,争创一流,开创南召档案工作新局面"巨型对联下的"南召县档案局元宵节档案基本知识谜语区"格外引人注目.求新、求异心理吸引着人群蜂拥而至,争相猜射档案灯谜.  相似文献   

13.
<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西方人,殊不知早在1936年底,一部名叫《神灵之手》的书就已经在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早了整整一年。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该书的作者勃沙特是被红军作为"西方间谍"扣留并押上长征路的英国传教士之一,而勃沙特不但没有怨恨,反倒饱含热情地以自己的亲历赞扬红军,甚至还大  相似文献   

14.
1935年9月18日,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到达甘肃南部的哈达铺,随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也相继到达.在此地,中央曾召开重要会议,决定红军长征以陕北为"落脚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红军长征要在陕北落脚呢?对于这一原因,曾有过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清代河南商城人、同治年间附生黄殿銁的《楹联闲话》(抄本),是河南省现存极少的古代对联集子之一.该书收录对联数量不多,但内容丰富,特色突出,质量上乘,不论是寿联、挽联、贺联,还是民俗对联,无不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而讲究.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清代著名楹联家的作品相比,可以说毫不逊色.其中的联话部分,仿照梁章钜《楹联丛话》体例,有考证,有评论,往往要言不烦,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16.
高粮同志是我国老一辈著名军旅摄影艺术家。1921年生,河北易县人。红军时期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是红军长征史诗创造者亲笔书写的长征史,用真实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个个历史细节,叙说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生动翔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业绩.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推动了长征史的研究,而且对学习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衍明 《湖北档案》2006,(10):40-44
从1955年到1964年,共和国为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们授衔.在被授的1614名将帅中,原籍湖北的将星达到235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2人,上将14人,中将29人,少将188人),以总数第二获得"将军之省"的称号.红安县以61名将军名列"十二大将军县"榜首,大悟县、麻城县分别以37人和26人进入"十二大将军县".进入2006年,235人中的多数已经仙逝,成为共和国大厦的红色基石,化为桑田中的沃土.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年之际,我们从尘封的史料中钩沉出这份记忆,目的是让人们永远记住逝去的开国元勋,为健在的共和国功臣们祈福.  相似文献   

19.
任虹 《云南档案》2007,(10):23-24
我的籍贯是陕西省子长县,但我从没有回去过,不知道那里是什么样.从小就听父亲说,子长县是用姑父的名字命名的.1 934年谢子长同共青团员史秀云(我的姑姑,陕北妇女工作的创建人)结为革命伴侣.由于两人的结合,我的父亲也很早就成了“红小鬼“,给红军送情报、站岗、放哨;爷爷是个中医,给红军看病疗伤,他们的家庭因此被誉为“红军家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同时也是一支热爱文化生活的队伍。为使广大红军指战员有书可读,毛泽东非常注重红军图书工作,指出这是建设人民军队,发展人民革命战争不可缺少的"第一个重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