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伊莎多拉·邓肯,美国著名舞蹈家,现代舞的创始人,是世界上第一位披头赤脚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她出生于1877年,成年后思想独立,反感当时僵化、刻板的古典芭蕾,也不屑于为生活而去跳低级的商业化舞蹈。她认为舞蹈应该完全表现大自然,表现人类精神,理想的舞蹈表现方式应该是身着薄如蝉翼的舞衣,赤脚,  相似文献   

2.
舞尽生命     
一片树叶在风中舞蹈,它打着圈,旋转,旋转,忽地被甩到了半空中,在连续的后空翻中慢慢下坠。又是一阵风儿,它顺势滑翔而上,刚想一展舞姿,却撞上了粗糙的树干,摇摇晃晃地降落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它不愿意停下来,于是它等待下一次起风,等待……  相似文献   

3.
课程开发背景 生命伦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最有生命力的交叉学科。从全球范围来看,生命伦理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中学尚未普及,仅在少数国家和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词原本是针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起初是以死亡教育为主要形式,目的是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对生命的威胁。1968年,  相似文献   

5.
生命之舞     
小毛是毛毛虫世界的一员,它和同类并没有什么区别,懒是天赋予它们的最基本权力,渺小、平凡也注定是它们的宿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中国美学经历过三大形态:认识论美学、价值美学和生命美学。生命美学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美学的制高点,封孝伦的《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以自己的三重生命学说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生命美学理论,是对生命美学的扎实贡献。但是,其不足在于未能正确处理好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之关系,对实践美学的独特理论价值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底线     
史海萌 《广东教育》2008,(12):13-13
——生命的底线是什么?——自由和希望。我坐在屏幕前,脸上映着忽明忽暗的光影,眼中映着他伟大的表演和高贵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生命伦理学(Bioethics)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美国,最早是由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学家波特在他的著作《生命伦理学:通往未来的桥梁》中提出的。他的定义是用生命科学来改善生命的质量,是“争取生存的科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命伦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多学科(包括生物学、医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的学术领域。我国的生命伦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著名数学家高斯用密码式日记文字记载了许多伟大数学发现,充分展示了其独特数学思维和严密逻辑推理能力,20世纪末被全美数学教师广泛采用。1997年“数学日记”被介绍到国内,这一工具才被关注,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也随之在国内蓬勃兴起和展开。如何让抽象数学思维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又外显于儿童数学语言呢?  相似文献   

10.
邱红宇 《江苏教育》2014,(12):65-65
生命教育,最早是由美国的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倡导并践行的。20世纪末,我国台湾地区引入生命教育,并在学校中逐步推广实施,效果不错。目前在我国,生命教育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散文海外版》的《百期精华》选编的是100期中100位名家的100篇散文力作。编选时十分看重作品体现出的生命感悟和人文情怀。生命感悟和人文情怀,是散文的灵魂和生命线。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摇曳     
金临 《留学生》2012,(1):58-59
早在20世纪60年代,酃瑞敏就读于上海美专油画系耐,师承吴大羽、周碧初、俞云阶、张隆基等先生,打下了坚实的油画基础。1986-1990年,他又作为美国纽约普拉特学院访问学者赴美,在弗吉尼亚学院教授油画课程。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舞裙     
我是一个容易在阅读中感动的人,这回又被《一百条裙子》的故事感动得心痛起来。它深刻地触及到了“漠视”与“被漠视”“看见”与“看不见”的生命领域。  相似文献   

14.
超越“生命美学”和“生命美学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命美学”建立在对生命的错误理解上,把生命当成了生命的所有价值,用生命活动囊括所有的美。它根本忽视了生命的意义和对生命的超越所具有的价值,从而有可能把生命导入低级的感性活动;把美学引向直觉冲动。正如生命的价值在于既活着又超越活着一样,审美的价值也在于生命而又超越生命。生命使其具有现实生活的基础。超越生命,使其具有理想的境界。生命与对生命的超越从来都是美学的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中国美学史从来都不是什么生命美学史,而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历史。生命美学在张扬个性、解放思想的时代有一定的意义,但在人欲横流之时更需要对生命美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教学反思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著名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思维的研究。在20世纪初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提出了“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兴起反思之风,教育领域深受其影性思维"这一重要概念,论述了反思性思维与教学过程的关系,奠定了教学反思理论的基石。响。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舍恩等的研究成果(如提出“反思性实践”概念等)大大提高了反思教学研究的水平。之后,教学反思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在此思潮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者推出《反思性教学》(作者熊川武)、《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作者金国良等)等一批著述,介绍教学反思的理论,探索这一理论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水袖是演员戏服衣袖前端的白色部分,原是代表古人衬衣的衣袖。一般戏曲服装上的水袖,长度仅为五十多厘米。作为主要表演手段时所运用的,是特制的长袖,一般长约一米,宽六十余厘米。在欣赏戏剧时,往往看到演员们常运用大幅度的形体动作,配合着冲袖、甩袖、翻袖、转袖等功法,完成了一个个高难度的技巧表演,借以表达愤怒、忙乱和激动等不同的感情。在戏曲中的许多剧种里,  相似文献   

17.
“生命语文”是熊芳芳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生命语文”是为生命的和用生命而为的语文。其基本特性是学生、教师、课堂生命三位一体和语文教学的文道合一。实施策略是: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生命和用语文开启教学的生命。“生命语文”对于学生生命的完形和生命的超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当代中国教育学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论之一,其理论生命意志、冲动绵延在存活、调控、生长、繁殖机制之中,共同支撑着"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主动健康成长。教育理论生命的存活机制不断地吸收有益于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同时也在"换"掉各种不利于其生长的因素,调控机制通过内、外协同运作,调控教育理论生命的"序态";由"生长素"维持的生长机制,促使教育理论生命在创生的同时不断强健;繁殖遗传机制虽隐而未现,却是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生命成长而努力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以"生命"的视角看儒家的生命观对我们建立现代生命观、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尝试从儒家"生命"的概念、"生命"的原则、"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过程四个方面,解读儒家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20.
千万不要走得太慢,因为花会凋谢;也不要走得太过匆匆,因为那时的花,还未开放。最好的方式,是心念着欢喜,追逐一朵花开的美丽,然后,停下来,静视心灵,和生命跳支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