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报道中,纽约时报对新闻背景和事件属性的选择性表述,体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本文运用启动效果和属性议程设置理论,以纽约时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报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框架理论作为依据,从报道态度、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三个方面,对《人民日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2008、2012年奥运会的开幕式报道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关于‘《纽约时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奥运会开幕式持批判态度”的猜想并未得到验证,但得出了“奥运会主办国的报纸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体裁更丰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2008年8月8曰晚,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为充分报道这届奥运会的盛况和赛事,来自世界各国的三万多名新闻工作者云集北京,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新闻大战。北京不仅成为各国运动员的竞技场,也是世界各国记者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8日,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激昂的奥林匹克精神对接,进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一个接一个的视觉奇迹吸引了全世界40亿人的目光:在中国,开幕式电视直播的收视份额达到83.62%,超过了历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最高点;在德国和法国,收视率都达到黄金时段的最佳值;在日本和韩国,收视率创下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的新纪录;在美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收视人数创造了美国本土以外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5.
向阳 《新闻爱好者》2010,(1):156-157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终于在2008年8月8日盛大落幕。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尤其是点火仪式一直以来都成为全世界观众最大的期待,这次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也同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以其独具特色的创意、容量巨大的中国元素和壮观的画面气势,引起了全世界观众的热烈好评。路透社记者吴健发表分析文章说,创意出众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独有文化.已获得世界媒体狂热的赞赏。  相似文献   

6.
中外报纸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标题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8月8日晚,全世界40亿双眼睛投向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9日,几乎中国和世界的主要报纸都以突出的版面报道了这一盛事。焰火踩长空、击缶倒计时、飞天绕五环、春江花月夜……体现中国式古典浪漫与现代顶级科技相结合的元素成为各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隆重举行.本文就开幕式的符号形式、内容和功用进行分析.首先分析这一仪式符号对中华民族的具象化及其引起的民族认同,其次阐述开幕式的仿像逻辑及其娱乐功用,最后从奇观视角探讨开幕式的迷思.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经圆满结束,那华美壮观的宏大场景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今天的鸟巢已不再人声鼎沸,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所展开的一场新闻大战,特别是网络报道比拼的浓浓硝烟,仿佛还在我们身边弥漫着。  相似文献   

9.
2008年8 月8日晚上8点,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在16天后谢幕!世界各地传媒报道了令现场9万观众和电视机前40亿观众欢腾的节日,世界各大报纸更是将这个四年才等来一次的"节日"定格在8月9日和25日的版面上.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民族盛事,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1.
2008北京奥运会是体育的竞技,同时也是各类媒体之间的一场新闻“比赛”。收视率调查机构CSM媒介通过跟踪奥运收视率发现,奥运会开幕式的四个多小时内,全国共有8.42亿观众通过电视实时收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创下国内有收视调查以来电视收视率最高纪录。互联网媒体在此次奥运转播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独立转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列入奥运会的转播体系在奥运历史上尚属首次。无法取得奥运现场采访权的地市报怎么办?独辟蹊径,着眼于本土产生的奥运奖牌获得者,让报道凸显乡情,是地市报的杀手锏,浓墨重彩报道本土奥运健儿夺金壮举。奥运赛场上,有郭晶晶、庞伟、任洁、史冬鹏等7名河北保定健儿的出征,江苏南通籍的陈若琳、仲满。黄旭等10名健儿取得了?四金一银一铜”6枚奖牌的骄人战绩.福建龙岩籍3位健儿张湘祥、林丹、何雯娜获得金牌。请看当地媒体是如何报道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圆满结束之后,大多数西方媒体对这次开幕式做了正面报道。不过,没过几天,西方媒体对北京开幕式的报道就不那么正面了。  相似文献   

13.
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8月9日,《人民日报》要闻、特刊、号外全面出击、统筹安排,全方位、多角度地记载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报道既充分展现奥运开幕式的盛况,挖掘文艺表演所展现的中国元素及文化内涵,解密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14.
金林 《新闻界》2008,(5):27-28
本文分析了张艺谋导演的申奥、会徽电视宣传片与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对其影视印记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球知名媒介咨询集团尼尔森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数据表明,全球约有20亿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超过了世界人口的1/3。亚太区的观众对开幕式最感兴趣,其次是欧洲(30%)和北美洲(24%)。就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观众对开幕式最为关注,其次为往届奥运会东道主。据估算,有6500万美国观众观看了这一盛事,对于奥运会开幕式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是一个连接主办国和世界的大舞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了一出展现中国文化风采和魅力的民族大戏,其中"和"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成为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共鸣点,与"人文奥运"交相辉映。本文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伦敦时间2012年7月27日,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在全球十亿观众注目下以轻松、快乐、温馨且富有创意的风格制造了一个超级大派对,展示了英国,并为"创意英国"的国家品牌重塑工程竖立了新的里程碑.本文基于新公共外交理论和身份竞争力理论,以中国主流媒体百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报道为样本,分析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公共外交效应,解读英国国家品牌重塑、国家身份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cg技术的出现给传媒领域特别是以声画艺术结合为基础的影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晚会上,cg技术的创新性及大规模运用让世界惊叹.敷字化的科学技术能给视听艺术插上腾飞的翅膀,体育、科学和艺术可以得到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开幕式吸引了最高的世界注意力,是真正最高程度的世界共享时刻。报纸媒体如何以十分有限的篇幅记录这一如此重要的时刻?  相似文献   

20.
杨航  张冉雨 《东南传播》2016,(10):57-60
奥运会作为全球第一大体育赛事,是重要的媒介事件。奥运会开幕式通过全球媒介,集中向世界传递了主办国的符号元素与国家形象。本文采用DIMT符号体系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1]和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进行"D-言"、"I-象"、"M-意"、"T-道"符号传播层次的梳理,分析各自的历史呈现策略、文化传播策略、人物-国家关系、城市-国家关系、灾难原素以及政治传播等符号表达。通过对比与参照式解读发现国家形象在符号传播中的异同,建议编排策略中应关注逻辑性与受众接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