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人类使用科学方法介入司法侦破后,如何精确确定死亡时间一直困扰着人们。而传统上的尸僵、尸斑及尸温三种方法来推断死亡时间,因为不够准确性,早以被淘汰。随着生命科学的日新月异,先进的测定方法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2.
DNA降解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关系.认为应用DNA高度特异性染色方法--Feulgen改良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死后不同时间(0~14天)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缓慢而规律下降,直至死后两周仍未完全降解.根据死后DNA降解速率与死亡时间呈线性关系,提出了测定死后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可望成为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素梅 《百科知识》2005,(10S):26-27
传统上用三种方法来推断死亡时间:尸僵、尸斑及尸温。随着科学的发展,死亡时间的测定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准确,可为破案提供更精确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唐国佳 《今日科苑》2010,(16):227-228
关于北周宣帝的死亡,历史上说法种种,疑点重重。笔者认为,《隋书》记载其死亡时间不实,本文将以考据的方式考证其死亡时间,以期对《隋书》记载的死亡时间提出合理的疑问。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我国公开数据中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死亡病例时机数据,预测以后的死亡病例。方法:结合时间序列理论,建立尚有确诊的时间序列的残差自回归模型。结果:残差自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朱勇  陈晓东 《金秋科苑》2010,(22):122-122,124
目的:研究温度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居民非意外死亡的长期趋势、季节趋势以及周平均露点温度、周平均气压和周空气污染指数等混杂因素后,研究周平均温度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并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全体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温度是在<46.1℉和>76.9℉时;男性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温度是在<48.2℉和>75.9℉时;而女性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温度是在<44.3℉和>80.7℉时。结论:低温和高温都是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因素,但女性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温度范围要较男性窄。  相似文献   

7.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死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死,而是由死观生。它使学习者从省思死亡中,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与死亡的关系,珍惜和热爱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从而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死亡教育在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8.
王翔 《科教文汇》2008,(26):71-71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死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死。而是由死观生。它使学习者从省思死亡中,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与死亡的关系,珍惜和热爱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从而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死亡教育在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在法医病理学研究领域里,出现了很多运用分子病理学的基础性研究和相关的应用研究。此外,除了同一认定之外,分子病理学还有其他用途,如:确定死亡方式和死亡原因、确定死亡时间和血痕形成时间、组织确认、损伤时间推断、毒理遗传学等。有学者使用分子病理学技术诊断心律失常,并提出了分子解剖的概念。与临床研究不同,法医病理的主要对象还是尸体组织,尤其是腐败组织,或者甲醛浸泡的组织。也正因如此,法医学者不太可能依靠分子病理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尝试解决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颖 《科教文汇》2011,(31):86-87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博尔赫斯,他的短篇小说《另一次死亡》是一篇关于死亡、回忆、时间且充满了神秘主义气息的作品。整篇小说给人以"在迷宫中行军"的感觉。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小说《另一次死亡》,来探讨博尔赫斯的反阐释理论。  相似文献   

11.
"死亡之谷"是发明到产品之间的鸿沟,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短短50多年时间里,为世界带来了互联网、GPS等技术与产品,常常成功跨越鸿沟。从产业发展角度,跨越"死亡之谷"需要物质、智力和社会等三种资本,还要跨越技术培育和转移各个关键阶段。DARPA利用其独特的政治地位、雄厚的资金和有远见的战略思想,依靠优秀项目官员、办公室主任和局长的协同合作,以及长年培育的"DARPA社区",一次次成功跨越"死亡之谷"。近年,DARPA为缩短跨越"死亡之谷"的时间,还采取了"众包"等一系列新举措,最后总结了DARPA成功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死亡之谷”是发明到产品之间的鸿沟,“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短短50多年时间里,为世界带来了互联网、GPS等技术与产品,常常成功跨越鸿沟。从产业发展角度,跨越“死亡之谷”需要物质、智力和社会等三种资本,还要跨越技术培育和转移各个关键阶段。DARPA利用其独特的政治地位、雄厚的资金和有远见的战略思想,依靠优秀项目官员、办公室主任和局长的协同合作,以及长年培育的“DARPA社区”,一次次成功跨越“死亡之谷”。近年,DARPA为缩短跨越“死亡之谷”的时间,还采取了“众包”等一系列新举措,最后总结了DARPA成功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生存分析-以湖南省工业企业为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湖南省1998-2007年新成立的54573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下的工业中小企业数据具体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主要的研究方法为生命表方法和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等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主要发现:我国湖南省地区中小企业死亡危险随时间呈"U"型关系,企业在成立9.5年左右时死亡危险开始增大;企业原始规模、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规模以及工业增加值率、销售利润率与产值利税率三个效率指标都与企业生存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但行业成长、流动资金周转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与企业生存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垄断企业的生存状况更好,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较差,区域集聚地区中小企业具有更大的死亡危险;利率对中小企业生存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基于城市层面的GDP增长率对中小企业生存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私营企业,湖南省地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生存表现更差。  相似文献   

14.
<正>永恒、死亡、时间是博尔赫斯无论小说还是诗歌散文中讨论最多的主题,在永恒与死亡这对看似矛盾的形而上主体间,时间是将其紧密联系到一起的纽带。与以往虚构小说不同的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时间本身,而非符号化的人。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过:"他以一种神奇的方式知道如何超越他的时代和文化。"这种方式不仅在于他的写作技巧、而且在于将着眼点放在了世界的本质上,这使他的作品有独立于世,不随时间冲  相似文献   

15.
高宇 《科教文汇》2011,(26):64-64,97
"死亡"哲学作为人生哲学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是打消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对抗死亡,即对抗对死亡的恐惧。西方哲学中主要有五种对抗死亡的方法,对其加以分析,有利于人更理智地对待人生与死亡。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现     
《科学生活》2008,(1):10-13
睡多睡少都影响健康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专家简·费里斯进行了一项睡眠与健康研究,共有10308名年龄在35~55岁的人接受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那些每日习惯睡6~8小时的人来说,如果睡眠时间减少,他们因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有可能增加110%。而对那些每日习惯睡7~8小时的被调查者来说,如果睡眠时间增加,他们因患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有可能增加1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转归患者体温变化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1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患者5例,出院患者6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转归患者体温随住院时间的特点。结果:在住院第8天左右,死亡组患者体温升高,与出院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51,P0.05)。护理对策:要进一步提高护理级别,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陪护人员作为预防感染宣教对象。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了1630年一来的101个中国大陆地区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震例,选取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震中烈度、震中人口密度和地震所在地区作为影响地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建立输入层神经元,地震死亡人数作为输出层神经元,利用BP神经网络为平台,建立了地震死亡人数快速评估模型,结果标明:(1)神经网络模型快速评估的地震死亡人数更接近真实情况,评估结果更精确;(2)地震前的准确预报措施可以显著的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事实证明神经网络地震死亡人数快速评估模型可以应用到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为政府决策和救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时代》2003,(4):58-61
一种能协助警方尽早发现遇害者尸体的工具正在研制中.它还有可能让警方了解到遇害者的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20.
英国一对夫妻每天晚上都把刚出生的宝宝搂在身边一起睡觉。不幸的是,这个孩子来到人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就夭折了。医院经诊断判定这个孩子死于婴儿猝死综合征,这是指那些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婴儿突然意外死亡,患此病症的婴儿几乎都是在睡眠当中死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