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日梦     
每一个休闲球员都不只一次地幻想过:与职业球员打场球,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这是休闲球员的终极白日梦。电视提供了我们一个错误的印象,让我们觉得,好象自己也可以客串一下,和一位ATP或WTA的职业球员上演一段对手戏。其实,从尾端、中高角度拍摄的视觉效果,并没有把球的旋转真正反映出来,雷电般的球速也变得缓慢。看起来辛吉斯像是在打月亮球,你会说,我  相似文献   

2.
辛吉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两大赛事上接连失利:6月5日在法网的女单决赛中败给比她年长12岁的老将格拉夫,而且爆出赛场违规风波,受到国际网联处罚;在6月23日的温布尔顿大赛的首轮比赛中,仅打了54分钟便以2:6、0:6的悬殊比分败在年仅16岁的澳大利亚新秀多克奇拍下。当今世界网坛排名第一的辛吉斯连遭重创,引起网球界的极大关注,这是她加入职业网坛以来受到最沉重的打击。辛吉斯究竟出了什么毛病?让我们给她“会诊”。 辛吉斯是近年来女子新生代的代表,1997年16岁的她在美国利普顿公开赛上,逼退了联合称霸女子网坛六年之久的格拉夫和塞莱斯,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头号选手。当时就有人预言:“格拉夫时代已经结  相似文献   

3.
1998年是世界网坛自1990年以来格局变化最大的一年,“四大比赛”冠军分属8位球手,美国名将桑普拉斯两次被拉下头号种子宝座,瑞士小将辛吉斯失去了头号种子地位。世界网球进入了再无“寂寞高手”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网球》2007,(12)
在世界网坛,国际网球职业巡回赛是球员向大满贯赛事进军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阶梯。国际网坛的众多网球好手,如国际网球巨星辛吉斯、中国国家女队雅典奥运会女双金牌球员李婷和孙甜甜,当  相似文献   

5.
职业比赛中,挑高球比较少见,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球员都有能力判断出这样的来球并且运用好高压球技术一击致命。在高手云集的职业网坛,挑高球恐怕是球员所能做出的最后的防守动作,击出挑高球的同时还要祈祷对方占不到任何便宜。然而,在业余赛中,挑高球倒是十分常见。由于经验和技术的欠缺,很少有人能在第一时间对来球做好充分准备,因此,也就失去了很多打高压球的机会。这里就教你几招打好高压球的秘诀。  相似文献   

6.
<正> 通常一位球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当他前后左右移动,从容自如地救起每一个险球,并随心所欲地想把球打到那里,就打到那里,落点准确,恰到好处时,行家总喜欢这样称赞道:“这位球员手感太好了”!可见手感是羽毛球基本技术的精华。何谓手感呢?手感即是球员在打羽毛球时,手对球拍作用力于球的力量大小感觉和击球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科雷切亚、莫亚、库塞拉、库尔腾、曼提拉这批ATP球手在国际网坛的共同点?他们是网坛新一代同时采用POLYESTER聚脂(经下简称POLY)网球线的球手。10年前,绝大多数ATP球手都采用天然羊肠线或仿羊肠线参加比赛,但今天很多球手已经采用了POLY的网球线,人、线之间显得非常和谐。10年前在世界排名前300里面只有5位球手采用,今天已经超过25位,而在前50里面就有11位,去年的美国公开赛前100名的球手内居然有31位使用POLY线。  相似文献   

8.
尽量不踩在网球场的边线上;每次都使用更衣室里同一个淋浴器,即使这会让人等上很长时间;赢得一场比赛后,下次出场一定要记住坐在同一边的椅子上,即使这会令人在场间休息后不得不跑步上场……这些听起来似乎很可笑的习惯缘于球员的迷信心理,甚至女子网坛顶尖高手也不例外。出道以来一直鸿运当头的辛吉斯透露自己赢球的诀窍:尽量避免踩在球区的线上。当辛吉斯听说曾叱咤风云的前球后塞莱斯也具有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习惯时.舒了一口气:“很高兴我不是惟一一位这样做的选手,这证明我并非异想天开。”“当你在走好运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使…  相似文献   

9.
《网球》2008,(1):53-53
在世界网坛,国际网球职业巡回赛是球员向大满贯赛事进军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阶梯。国际网坛的众多网球好手,如国际网球巨星辛吉斯、中国国家女队雅典奥运会女双金牌球员李婷和孙甜甜,当年都是通过参加这项赛事获得宝贵的积分,进入奥运会和大满贯赛事,从而问鼎世界冠军宝座的。鸿星尔克国际女子网球系列赛由中国网球协会主办,是国际网联女子职业网球巡回赛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培育和挖掘中国未来网球明星的摇篮,是培养网坛杀手的磨练之地。  相似文献   

10.
有人将桑普拉斯与阿加西比做当代网坛的两个巨人。 有人将桑普拉斯和阿加西比做一个硬币的两面。 我则将他们比做世界网坛最好的矛与盾。桑普拉 斯是世界上最好的发球手,而阿加西则是世界上最好 的接发球手,桑有最凌厉的网前截击与高压扣杀而 阿则有最全面的底线技术和穿越能力,从这个意义上 讲,他们二人无疑构成了网球场上的两极,无疑是网 坛上最完美的矛与盾。 由此,我想起了这则中国百姓家喻户晓的寓言 故事:战国时代的楚人在市场上叫卖矛和盾,称自 己的矛是世界上最好的矛,盾是世界上最好的盾。 当人们问起若以你之矛攻你之盾…  相似文献   

11.
海棠依旧     
玛蒂娜能走多远?积极的看法是,辛吉斯将重新站在女子网坛的顶峰,迎来她网球事业的第二春;消极的看法是,如今网坛没有了辛吉斯的位置,她在力量派的打压下没有成功的可能而谨慎的看法是, 辛吉斯找回了曾经的状态,会在网坛找到自己的位置。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辛吉斯离开的几年,女网的后位数次更迭, 新人遍地开花,猛然间回来还真的会有恍  相似文献   

12.
击球诀窍     
五、斜线球 用斜线球打垮你的对手 如果你的对手把你逼到边 线外,迫使你处于被动,你可能 企图打一个直线球来取胜,这 无论如何是一种低成功率的选 择。你可从保龄球手那儿取得 一些提示,当他要撞倒7至10 个“瓶”时,他会按斜线滚过球 道,这比直线滚出要保险及明 智得多。在网球方面,当你被拉出界外时,回一个斜线球,会有更多的成功率,中部球网较低也便于你回击,同时,你可以马上回到有利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3.
作为球场的必需品。球手们希望所有的高尔夫球场都能够提供清洁、性能良好的球车。球车往往能带给球手愉悦的经历。在球车的陪伴下,球手们可以愉快地享受打整轮高尔夫球的乐趣而不必顶着烈日,拖着球包在球场跋涉,打球也就变得更加轻松了。花费在球车上的时间就跟用在重要客户、同事或朋友身上的时间一样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4.
女子网坛曾像烟花般璀璨绽放的传奇人物,转眼离开网坛已经好几年了,虽然如今她已不再像其他职业选手那样活跃在职业赛场, 但她的身影和赛场上的英姿让我记忆如新,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还记得那是1997年,当16岁的辛吉斯像百合一样高贵而清新地绽放在澳洲蓝天下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出色的底线球和善于把握每一个得分机会的小女孩告诉所有球迷:又一个神奇的时代来临了! 接下来的温网,辛吉斯再度夺得冠军,验  相似文献   

15.
菜鸟谋略     
单打 网球是战争,是一场一对一的战斗。是你用你的正 手、反手、发球和截击来对抗另一个球手。一个职业运动员在赛 场上所想的当然是得分,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情况却正好相反:聪明 的球手专注于尽量避免犯错和保持回合的继续,因为这样往往能够获胜。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成为一个稳健的单打球手所必备的3招。  相似文献   

16.
去年,有人问世界女网头号种子辛吉斯,美国的威廉姆斯姐妹能否战胜她,她坚决地答道:“不可能!”在今年的意大利公开赛上,辛吉斯与美国的大威廉姆斯激战两个半小时才分出胜负.辛吉斯不得不承认:“她就是世界第二号种子.她还会再进步的.”这场比赛被圈内人士认为是世界女子网坛进入一个新对抗年代的标志,如同当年的埃夫特对纳芙拉蒂洛娃.姐姐维努斯目前排名世界第6,妹妹塞雷娜跻身世界前20名.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对“黑珍珠”至今未接受过职业教练指导,也未加入任何私立网球俱乐部.威廉姆斯姐妹现象已经引起世界网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辛吉斯要回来了,是真的吗?这次的回答比起2004年底要坚决得多。在表演赛中所向披靡的前任网坛女皇辛吉斯,决定用这期间积累的体能和信心重新征战职业赛场。 2005年初辛吉斯尝试复出也许是看中女子网坛的纷争局面可能让自己再次辉煌, 2006年她决定复出,则是因为职业网坛似乎在向技术流派回归。在女子职业网坛快速发展最近20年中, 1990和1999年曾经出现过两次四大满贯单打  相似文献   

18.
前两期我讲过如何当职业教练和职业球员,要显出教练员和 运动员的成就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成绩,要有成绩就莫过于球手 稳定的发挥,不是凑巧的,这就离开不了两种元素──基本技术 和基本功。 基本技术,它是你身体、手、球拍上合理的动作运用,把身、 手、拍的运用结合在一起用于网球的每一个动作上就能打得出 色,那么怎样去做到身、手、拍的合理运用,在上一期“如何当职 现在讲基本功,它包括你的体能利灵巧性。这里先给大家 说几个例子。瑞典的埃德博格说过:“如果你跟张德培比赛,在 分!”因为当时张德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球员。张…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女子网坛群星灿烂,除了众所周知的辛吉斯外,还有俄罗斯的库尔尼科娃、美国的威廉姆斯、克罗地亚的鲁奇克,她们成为世界网坛名副其实的四大“公主”。  相似文献   

20.
“教练费德勒”?没错,罗杰·费德勒不仅是一位球员,而且是一位教练;他不仅是世界上最好的网球选手,也是最好的网球教练,至少美国著名的《体育画报》就这么认为。他们在2005年底评出的各项网坛年度大奖中,将年度男子教练的奖项送给了费德勒,却将“最有价值男选手”空缺。当然,无论是否得到《体育画报》的认同,瑞士人身为球员的伟大已勿庸置疑,真正令人感兴趣的,是他为何能压倒众多前辈得到教练大奖。费德勒在比赛中发挥之稳定、心态之沉稳和技术之全面都令人叹服,而在这些表象之后,“费德勒教练”是如何将自己训练成为一位几乎无往不胜的超级球星呢? 虽然他不会将经验和秘诀对外人和盘托出,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种种信息,从5个方面大致总结出费德勒的“执教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