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主要简述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及互认的难题,重点提出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沟通衔接及互认的对策:1.制定两类教育制度性衔接政策;2.建立相对统一的量化标准;3.建设课程学习资源库;4.筹建课程学习和学分互认平台;5.设立扶学教育基金。明确开展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及互认,需要政府、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共谋共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质量是中高职自考衔接项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试点高校责任教师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完善对责任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既是保证中高职自考衔接项目教学质量的关键,又是试点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阐述了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责任教师评价的目的、方式,构建了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责任教师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高职衔接教育作为20世纪以来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众多高校所认可。而其中的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项目是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贯彻落实国家职成教方针政策的新形势下衍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以浙江省首批中高职自考衔接试点院校中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足之处,然后从教学教务管理、网络助学、师资建设等多角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探索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衔接与贯通,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中的核心内容。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分段培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能否顺畅衔接,直接影响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文章从项目的组织、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强化、教学组织管理及过程质量监控等方面入手,提出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的实施策略和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职院校也可以颁发国家承认的本科文凭,不过这本科文凭名叫自考本科.实际上,这种"自考本科"文凭与全日制的本科院校颁发的本科文凭一样,都是国家承认的,只不过自考本科没有学位而已. 高职院校开办"自考本科",好处很多,一是节省了学生的读书求学时间,一边读高职,一边参加"自考",毕业时可获得"专科层次的高职"和"自考"的本科两个文凭.二是学费低,只需缴纳自考的费用,一般为5000元到20000元之间.三是有了"自考"本科,可以参加研究生学习,读在职研究生没有问题.四是这种文凭容易获得,因此高职院校相当多的在校生都参加了这种自考.  相似文献   

6.
"中高职自考衔接"办学,必须明确办学目的,规范发展方向;强调办学职责,提高合作质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重视能力结构;制定落实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提升大学生荣誉感,促进学生成长;发挥班主任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管理。  相似文献   

7.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桥梁,利用自学考试灵活开放的形式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三方无缝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办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浙江省在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办学理念认识不足、衔接不充分、专业设置脱离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自考体系和课程体系,并合理设置专业,加强中高职教师之间的衔接沟通,才能使中高职衔接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职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衔接试点是高职教育层次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从试点过程来看,仍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高职本科教育类型定位问题;其次是高职课程一体化衔接技术处理问题;另外是衔接过程的管理和评价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高职与地方应用型本科衔接才能更加科学高效,高职本科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技能复合型或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杨浩 《华章》2012,(36)
自学考试“中高职自考衔接”是面向普通高校全日制在籍中专学生举办的自学考试专科学历教育.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建设,其中自学,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体现,是主体性学习程度最高的形式.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完善自考“中高职自考衔接”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而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自学考试的制度优势和改革创新为中职与自考衔接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平湖市职业中专成功的教学实践又为中职与自考衔接沟通的可行性提供了实证性依据。科学地构建中职与自考衔接沟通的整体性教学方案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部分地区本科院校思考如何转型的同时,本来生源紧张的高职院校更加担心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也有学者认为,高职院校不必过于担忧,一定要有定力和良好的心态,本科院校转型并非抢生源来了。"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学院招生工作越来越陷入困境,今后随着几百所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生源会越来越少。"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赵庶吏告诉记者。据了解,北京市今年的高考报名总数为70517人,比去年减少2219人,降幅为3.05%。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国际商务专业"3+2"中高职相互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提出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相互衔接的前提条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核心和落脚点,教材的衔接是保障,实践教学的衔接是关键,基本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是成果体现。国际商务专业"3+2"中高职相互衔接的关键问题是商务英语的突破、商品知识的积累以及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即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衔接过程加强沟通与管理、科学选拔合格学生、"仿真软件+技能大赛+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工作室"四方联动提升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3.
自学考试的制度优势和改革创新为中职与自考衔接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平湖市职业中专成功的教学实践又为中职与自考衔接沟通的可行性提供了实证性依据.科学地构建中职与自考衔接沟通的整体性教学方案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曹薇  邓叶丽 《成人教育》2012,32(7):84-86
中职与自考高职衔接是人才成长“立交桥”背景下自学考试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拓宽中职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渠道,是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需要.通过对中职与自考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促进中职与自考高职有效衔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综合能力,应当发挥自考本科的优势,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自考本科对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自考本科专业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考本科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考本科双学历课程的攻读,有利于造就优秀的职业素质;参加学习自考本科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毅力。  相似文献   

16.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是浙江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新举措。湖州市教育局、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全市八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联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自学考试为平台,以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为模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具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文章针对湖州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提出了贯彻落实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健全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培养途径,建立“上挂下派”机制,制定积极的激励制度,完善引进、聘用渠道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朱月华 《文教资料》2012,(24):111-113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是浙江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新举措。湖州市教育局、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全市八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联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自学考试为平台,以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为模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具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文章针对湖州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提出了贯彻落实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健全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培养途径,建立"上挂下派"机制,制定积极的激励制度,完善引进、聘用渠道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同类别、不同层次教育的有机衔接,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贯通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立交桥",是当前浙江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浙江省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试点中,部分中高职学校存在的招生生源对象不明确、教学计划衔接不充分、教学过程不符合教学规律、考试组织不规范等问题,文章提出了明确生源定位,把好"入口"关;加强有效沟通,确保多层对接;多方创新机制,强化过程管理;自学考试主导,严守质量底线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两课"对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新建高职院校,在起步晚,基础薄弱的基础上,加强网上"两课"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为赶超老牌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水平提供条件,从而取得"后发先至"、"跨越式"发展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孔庆新  贾韶千 《教育教学论坛》2014,(37):202-203,159
综述了国外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概况,当前我国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几条途径,以及我国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现状。开展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3+2分段培养的实践研究,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高职与本科的有效衔接,构建了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探索了"高等性"与"职业性"的最佳结合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生管理及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