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石 《报林求索》2012,(7):155-157
<正>我很愿意为陈岩先生画作写一点感受。陈岩动手作画也晚。但却有很深的背景,很大的出处。我与他初识,只知他是一位书画鉴定家。他少年时代就师从徐震伯,谢子陶二位师傅学习书画鉴定。"文革"后,他奉命整理"抄家"书画,应有二三十万件。这让他得以从"面"的方面了解历朝历代的画风,从"线"的方面通晓历朝历代的变迁,以及又从"点"的方面体味一个又一个绘画大师的独特面貌和艺术方法。这种既有人物也有断代、且兼通史的全方位的"看"、"解读",使他对中国绘画获得超越常人的经  相似文献   

2.
特别推荐     
正他出生于湘北临澧县一个贫穷的山村,1964年9月应征入伍,军旅生涯32年。他是铮铮铁骨的钢铁战士,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荣获二等战斗功臣勋章两枚和三等战斗功臣勋章一枚;退休后,在老年大学学习绘画,在建国55周年的全国书画比赛中,他的画作《如意图》从60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金奖。他被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聘为"名誉院长"或"客座教授"。这就是《一个农家孩子的人生历程》,他的名字叫柯益成。  相似文献   

3.
吴湖帆先生(1894-1968)为二十世纪中国的代表画家之一。父母两系、姻亲潘家,都以书画收藏扬名于世,加以个人增益,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他的沪上居寓几成为江南书画鉴识的"沙龙"。身处中国画变革的时代,"变"当然是一时之盛。"新信息"的来临对20世纪中国书画的影响,已异于往昔,追索宋元的画意,成了中国绘画界的现象之一,开启了另一种新"摹古"风,这可从吴湖帆作品的摹古风画历来印证。吴湖帆曾三次担任故宫博物院书画展览审查委员,得览故宫博物院书画。《吴湖帆文稿》中可以读出他对当年所见的故宫名画的鉴识意见,如对燕文贵、江参、谢时臣,都有先见之明,以今日的更多资料比对,也给吾人以讨论的余地。吴湖帆1938年获藏黄公望《剩山图》前一年,指出《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为伪,可见其高明处。  相似文献   

4.
冬夜,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汉风风火火地敲开我的家门。啊,原来是我的老战友──广空越秀山干休所所长、书画艺术家张福铭。久未相见,很想知道他在艺术上的造诣。他见我发问,神秘地笑笑,慢慢从提包里拿出两轴该好的书画:一幅是行草,一幅是国画《牡丹》。我虽不擅书画,却因喜欢品评观赏,对书画之艺术功力也略知一二。我将眼前的两幅书画挂在书架上仔细把玩,从心底进出一句赞叹:其艺术进步颇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势!。福铭非出身书画世家,更没有“科班”“的系统培训,他走的完全是一条艰难的自学成才之路。1968年入伍时,他对…  相似文献   

5.
顾崧,字维岳,号"憩闲主人",是明清之际苏州时人所推崇的书画收藏、鉴赏大家,但有关他的生平和书画收藏、鉴赏活动却不为后人所知.文章通过对相关史料的钩辑,对其生平和书画收藏情况作了一些考证,希望这一抛砖引玉式的工作能对当今的书画鏊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清代皇室书画活动在乾隆时臻于鼎盛,乾隆本人博雅崇文、身体力行,推动了书画艺术的发展。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大型书画著录的编纂,到宫廷画院名家云集、佳作频出,无不显示宫廷内部书画鉴藏、创作活动繁荣昌盛的局面。对此,今人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对于宫廷之外皇族成员书画创作与鉴藏活动的研究却显得异常薄弱。活跃于乾隆时期的鉴藏家辅国公永璥,即是清代书画史、鉴藏史研究中长期被忽略的人物。本文从考索永璥交游入手,以文献与作品结合,梳理出永璥的交游轮廓与收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永璥的收藏活动和鉴赏水平进行初步探讨。这对研究游离于权力核心之外的皇族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就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志菲 《档案时空》2012,(5):18-22,1
在中国书画鉴定界,有一位专家被尊称为"国眼"。许多由他过目而走出历史尘埃的古书画珍品,就如他人生路途上欣赏到的奇花异草,一件件古书画珍品重新入世,就是一个个令人着迷的传奇故事。他曾在一堆待处理的废纸中找到了国宝级的稀世珍品释怀素的《食鱼帖》;他经过仔细考证,发现了乾隆皇帝曾经御笔亲题为真品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实为赝品,而乾隆御笔题说是假的那张,实际是真迹,推翻了先人的定论,还了它一个真实的面目。他就是《"国宝"徐邦达》。  相似文献   

8.
董其昌入仕后积极结交周围显贵,从而获观了大量书画名迹。尤其是护送馆师灵柩还乡一事,不仅使其在朝野上下赢得一致赞誉,为日后仕途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因此结识了众多地方官员,这些官员虽然不会直接助力于其仕途晋升,但为其书画鉴赏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推动力。此外,仕途的顺利及对书画的喜爱吸引了众多书画商慕名而至,一方面使董氏书画收藏得以迅速扩充,另一方面也对其书画名望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因此,自万历十七年(1589年)董其昌入仕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乞休还乡,近十年时间里,董氏书画名望与政治生涯第一次产生关联,表现出一种"书因人贵"的单向影响关系,即政治生涯有效地促进了书画事业的发展,推动了董氏书画名望的传播,研究这一时期董其昌享有书画盛名的原因因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代皇室书画活动在乾隆时臻于鼎盛,乾隆本人博雅崇文、身体力行,推动了书画艺术的发展。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大型书画著录的编纂,到宫廷画院名家云集、佳作频出,无不显示宫廷内部书画鉴藏、创作活动繁荣昌盛的局面。对此,今人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对于宫廷之外皇族成员书画创作与鉴藏活动的研究却显得异常薄弱。活跃于乾隆时期的鉴藏家辅国公永璥,即是清代书画史、鉴藏史研究中长期被忽略的人物。本文从考索永璥交游入手,以文献与作品结合,梳理出永璥的交游轮廓与收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永璥的收藏活动和鉴赏水平进行初步探讨。这对研究游离于权力核心之外的皇族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就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过云楼轶事     
正过云楼是清代宁绍台道顾文彬的收藏楼,他在《过云楼书画记》自序中称:"书画之于人,子瞻氏目为烟云过眼者也,余既韪其论以名藏秘之楼。"顾氏父子精心打造的过云楼在晚清民国时期声名赫赫,素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美誉。过云楼受到各路人马的追捧,古董商们纷纷向顾氏父子推销书画作品,与顾文彬交好的张之万、沈秉成、李鸿裔、吴云等达官贵人都向过云楼借阅书画,顾沄、胡三桥、陆恢、吴昌硕等书画家曾在过云楼流连忘返,连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画装裱隶属一种特殊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源流长,凡是从事此项任务的工作者,都具备着一定的传统经验,为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人们住房环境的改善和文化修养、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书画这门高雅艺术鉴赏品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进行书画装裱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如何进行书画的装裱已成为书画装裱爱好者最关心的问题,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现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书画的装裱 1.什么是书画的装裱? 装裱书画简称裱画,它包括对纸绢质地的书法、绘画的托裱、装潢,旧书画的去  相似文献   

12.
运用科技发展新成果来弥补传统目测鉴定的不足,是以启功为首的一批前辈书画鉴定专家多年的希望。新媒体虽然目前还不能直接用以测定书画作品的年代与真伪,但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使书画鉴定摆脱以往鉴定活动囿于一地某一位或若干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范围之内的情况;微信中特有的远程"微会审"或"微会诊"讨论的方式,使地理空间上分处各处的众多书画鉴定工作者用"异步通信"的方式参与到某一件书画,实现文物的鉴真辨伪,有利于书画鉴定水平的提升。文章还对远程书画文物鉴定中的影像拍摄之技术要求和数字时代书画制伪的若干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汉武盛世的开创,离不开汉武帝本人大刀阔斧的改革。汉武帝的治世思想是与他的政治统治融为一体的,他把"尊儒兴学"融会贯通于他的政治教育思想中,作为历代帝王的模范而广泛应用于封建正统思想中。  相似文献   

14.
正穆藕初(1876-1943),上海县人。早年赴美留学,学习纺织与科学管理,归国后翻译出版了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工厂适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他投身实业,先后创办德大、厚生、豫丰三家新式纱厂成立华商纱布交易、上海中华劝工银行等企业,有"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先驱"和"棉纱大王"之称。在文化上,穆藕初对我国的传统书画和昆曲情有独钟。1920年,他通过画家冯超然介绍,拜"江南曲圣"俞粟庐为师学习昆曲,他从昆曲艺术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这古老艺术的前途深深担忧。时值"五四运动"风  相似文献   

15.
正1998年,乔犁、陈忠实、贾平凹三人,被全国九届书市组委会定为陕西作家代表参加了全国九届书市的签名,会上,乔先生为中国新书报的题词:"母亲最亲,女人最好"同著名作家张贤亮等作家们的题词同时刊登在第二天的新书报上。有人说他是一个很有人性的作家,有人说他是一个很有胆识的作家。乔犁对国学、诗、书、画都有着较深的研究,其文笔冷峻,内涵甚深,常常具有独特视觉,尤其是他的论文,真可谓一针见血,让读者看后无不感到痛快之至,他的论文"从长安画派的产生看黄土画派"更是让读者赞叹叫绝,一时间他的书画评论名扬全国书画界,"从长安画派的产生看黄土画派"这篇论文获得了陕西省30年文艺评论奖。  相似文献   

16.
百度李彦宏     
他毕业于北大、成长于硅谷、创业在中国. 他的"百度",中国网民几乎无人不知,而他本人,则显然没有他的企业那么高的知名度.因为他足够低调.  相似文献   

17.
国家底线     
"一个国家,一部宪法,一种命运"古代封建政权显然没有能够解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不管多么圣明的君主,不管其本人和他的继承人多么能干,不管他的政府如何勤政廉政,最终都没有办法打破"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历史魔咒。以中国历史为例,从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很多朝代都只有几十年、一百年左右的"寿命",能够超过200  相似文献   

18.
泰国新一轮政局动荡还是与他信有关。从反他信本人,然后反他信的制度,现在要反对“他信的影子”  相似文献   

19.
正1951年,沈鹏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那年他正好20岁。由于他是全国政协委员,至今,他仍是在岗职工。201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庆祝成立60年庆典活动,正好是沈鹏先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60年。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尤其是书画市场最为繁荣的时候,沈鹏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的书法艺术。如今,沈鹏的行草书享誉天下,一纸难求。赵朴初先生赞赏他的书法"大作不让明贤,至所欣佩。"启功先生说:"仆获交沈鹏先  相似文献   

20.
在粤闽交界的偏僻山区,有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这就是广东省大埔县。在这里有一位被誉为将军墨宝收藏第一人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大埔县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张晋奇。今年58岁的张晋奇年轻时就对共和国将军书画有着特殊的爱好,从1981年至今近30年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不懈地收藏将军书画,至今已收藏610多位将军的660多幅书画真迹。多次举办将军书画展,主编了七本收藏集,并于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