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本就是由几十页纸粘帖而成的薄薄的一本"死"书。而新的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却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进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用活教材,活用教法,巧用资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地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王瑞华 《考试周刊》2011,(87):43-43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个性。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倡导"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理念,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体现这一理念,但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课堂成败与否是在于学生能否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这不仅依赖于教师本身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三尺讲台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只属于教师的舞台。而学生只是一群听老师讲话,看老师表演的观众。《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藩篱,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初获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元顺 《考试周刊》2010,(29):62-63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扎实培养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祖翠华 《考试周刊》2011,(16):52-5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热心"于课改的语文教师一味地模仿一些特级教师的风范,教学理念虽然发生了很大转变,但是因盲目地追"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文本和课堂生成进行有效处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立足于语言学习,通过潜心解读文本,创设多种方式,优化训练手段,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大胆地诉说,在画中想象体验,在写中升华延伸,进行扎实有效的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展现语文魅力。  相似文献   

7.
顾雅琴 《海南教育》2014,(20):85-86
一、观察原因 课改以来,我校语文教研组敏锐地把握了"对话教学"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话题,沉寂的课堂气氛热闹了起来,对话教学成了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也尝试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对话活动,这有力地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话语权,给生本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发现,包括我在内的众多一线教师还是没有真正领会到新课标的精神,片面地理解对话,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与生本课堂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冷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尤其是现在面临高考压力的语文教学,如果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参与课堂,并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师的课堂激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语文教师要有职业素养于漪老师曾说过:"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必然充满了对职业、对学生真诚的爱。  相似文献   

9.
吴姝姝 《考试周刊》2009,(41):57-59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近年来一直强调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不仅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在课堂之外。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延伸方法。文章针对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有效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方面研究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通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孔雀东南飞》、《离骚》等教学案例,论证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教什么",即从学生需求角度和凸显语文核心价值角度设置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这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怎么教",即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持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创新,这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2.
<正>以往只重视书本教学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我们要打造一个愉悦的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学生在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应当通过语文建立幸福感。语文教师应当秉承幸福教学的理念,帮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更好地认识、学习语文知识。初中语文教学应当结合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生活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学中,语文教师违背了"内容是怎样表达的"这一教学本质,从而使"拓展与整合"环节缺少语文味。解读文本时,教师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也达不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课改课堂还追求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这种形式常常流于表面,反而变成了"自流"。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再进行"拓展和整合";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并确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讲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则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尤其作为语文教师,就当首当其冲地接过这一培养人才的任务,做到"以人为本",助孩子进入语文学习的福地,使其素质得以全面发展。我们全校几十名语文教师群策群力,大胆尝试,在语文教学方面走出了"山重水复"的困惑,又见"柳暗花明"之胜景。一、教孩子们学会"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仅仅把学生看成了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也就是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一、联系生活,激发"真"趣"语文是一种和生命情怀同在的东西,它能越过理性和意识,而对非理性和无意识进行引导。语文教学通过对最直接最本真的生命活动——审美活动的激发、培养与引导,直达生命本源。"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观念更新自己,想办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杨果 《教师》2012,(12):41-41
时下,对于语文教学的质疑乃至声讨都不绝于耳。在初中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作为语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从讲授者,"一言堂""满堂灌"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每个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学习总结。笔者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并借鉴同行经验,对语文课堂话语权的转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语文教师深深地感觉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这是广大教师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因为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中间还有一段相当艰难的历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和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在阅读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所有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与教材的联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与文本、教师的对话过程中,为学生架设好学习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知识传授,是"结论式教学",结果造成语文的外延不断萎缩,学生对学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淡,于是大家齐喊"当语文教师可悲"。课改后,出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在全新的理念引领下,大家又把综合性学习搞得轰轰烈烈,问题也伴随而来——缺乏"语文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不是缺少"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