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宜军这个名字在近几年的全国新闻摄影年会上十分引人注目。他,是从一名退伍兵成长为一名副总编的。   军人家庭出生的他 17岁入伍,心里始终铭刻着“每天作起点”的座右铭。新兵连分兵他被破格分到照相连当班长。当兵第一年就入了党。   如果说部队是熔炉,他就是这炉子淬出的好钢。 1985年陶宜军退伍后选择了富有挑战性的摄影记者工作。当时有人怀疑他能否胜任记者工作,陶宜军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说:“我的信心来源于部队几年锻炼出来的特别能吃苦和敢于胜利的精神”。到报社上班第一天,他就把行李搬进办公室,吃住在编辑部。为了…  相似文献   

2.
他不是什么名声显赫的人物,也不是什么大报大刊的记者,他工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的《胜利报》社。然而近几年来,人们却越来越多地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他的名字,看到他写的消息、通讯、专访、评论、诗歌、杂文以及新闻理论文章。从1984年到1986年他在中国新闻学院学习的两年中,平均每六天就有一篇新闻作品问世。他的成绩引起学院领导和同学们的注  相似文献   

3.
七年前,一位中国记者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踏上长征之路,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徒步采访.这一惊人之举使得长征——这个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历程,在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沉寂之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罗开富这个名字就这样同长征连在了一起。为了不忘为了明天他让人一见如故.宽厚、热情、直率,握着他的手便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我刚落坐,还没来得及同他交谈,来找他审阅稿样、汇报工作的人接踵而来,都是一口一个“开富”、“老罗”,拾起桌子上  相似文献   

4.
夏初,在北京国谊宾馆参加《半月谈》杂志创刊15周年庆典,恰巧与该社副总编、青年新闻评论家张正宪同住一室。闲聊间,话题不由自主集中到当代中国的现状和新闻评论的走向。 近年,张正宪以“苏北”等笔名,活跃在《半月谈》这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上,其评论“谈得新、谈得深、谈得准、谈得活”,引起广大读者和新闻界的瞩目。 《论快》、《论放》,《土政策评说》、《先富后富,天平的支点在哪里》等篇什是他大量评论文章中的得意之作。读者纷纷来信褒扬,著名评论家李峰也给亮了高分。  相似文献   

5.
前年金秋,年逾七旬的原《太岳日报》记者董谦同志从北京来到老区沁源,我陪同董老到《太岳日报》旧址阎寨西岭访问。 阎寨,位于沁源县城东南,是城关镇一个大村,在抗战时期,阎寨是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被人们誉之为太岳区的“小延安”。阎寨人淡起当年情景,无不眉飞色舞。薄一波主任曾在这里大槐  相似文献   

6.
信阳市南七十里有个闻名天下的鸡公山。我从北京到广州、武汉等地出差,每经过这里都心驰神往,盼能一瞻那“清分楚豫,气压嵩衡”的胜景。去年11月27日,我第一次到信阳。因为行程匆匆,依然没有能够实现一登报晓峰驾云揽胜的夙愿,但在信阳的两天里似乎时时能够感受到鸡公的歌唱。信阳地区所属各县大都在大别山区,因为交通闭塞,这里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贫穷落后的大别山区活跃起来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来到《光明日报》副总编辑赵德润的办公室,挂在墙壁上的一幅彩色图片格外引人注目:苍茫的黄河故道逶迤横卧在绿色原野上,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巨龙劈波斩浪,嘴空而上,巨龙的金鳞辉映着万丈阳光,显示出壮美雄奇的万千气象。当我们惊喜地问起这幅图片的来历,才知道这是赵德润1999年在飞机上抓拍的的一幅航拍图片,名曰《龙行大地》。采访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来到《光明日报》副总编辑赵德润的办公室,挂在墙壁上的一幅彩色图片格外引人注目:苍茫的黄河故道逶迤横卧在雄浑的绿色原野上,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巨龙劈波斩浪,腾空而上,巨龙的金鳞辉映着万丈阳光,显示出壮美雄奇的万千气象。当我们惊喜地问起这幅图片的来历,才知道这是赵德润1999年亲自拍摄的一幅航拍图片,名日《龙行大地》。采访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朱承修同志是一位喜欢多做事而言语不多的人,作为编辑,他用手中笔与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打交道,同记者进行互相取长补短的愉快交流.在他的办公室里,老朱接受了我的来访.穿着一身蓝灰色西服的老朱给我留下十分朴实的第一印象,因为那西服的款式和颜色都太不时髦了.话题是从首届韬奋新闻奖说起的,老朱谈起获奖表现得很谦虚,连声说:“我没做什么,没什么.”专门为表彰编辑、通联人员而设立的韬奋新闻奖给这位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购上了耀眼的光环.而其实,早在1985年第一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评选中,老朱就已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0.
方仁 《传媒观察》2005,(2):10-12
2003年11月18日,《嘹望东方周刊》创刊,创刊号“新政一周年”,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首期20万册被抢购一空,周刊内容被国内外各大网站、各大报刊纷纷转载。《嘹望东方周刊》致力打造华语世界新闻周刊第一品牌!这是由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办的以时政新闻为主的刊物。周刊编辑部不在北京而是设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  相似文献   

11.
《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是中国权威性的国际新闻报纸,《环球时报》在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驻有35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刊发的文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伴着新世纪第一天暖暖的阳光,新世纪第一份《苏州日报》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读者的视线。整整20版组成《欢庆新世纪特刊》,精心策划采编的内容和匠心独运的编排艺术成为一份新世纪的礼物,给了广大读者一份惊喜。 这份礼物,洋溢着新闻工作者跨世纪的激情,倾注了为读者奉献的一片真情,当之无愧成为集体智慧和拼搏精神的结晶。 离世纪之交还有近一个月,苏州日报从社长到总编,从部主任到记者编辑,就在集思广益酝酿如何办好新世纪的第一份《苏  相似文献   

13.
金振邦这个名字我是十分熟悉的。但未见其人,只知道他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的秘书长,又是《新疆日报》的特约记者。在我的想象中,他一定是位精力充沛、善于思考、勤于笔耕的中年人,可当我在《新疆日报》记者年会上见到他时,他已经做过六十大寿了。但他的思维和情趣并没有老化。我们的会议安排得很紧凑,不论是开会还是集体采访,他从不滞后,总是那么认真地记笔记,那么认真地提出问题和大家商讨,丝毫没有一点“秘书长”的架势。  相似文献   

14.
每当我拿起《开封市新闻志》这部反映古城报业的春秋史,脑海里就浮现出开封日报编辑董道远为这本书日夜操劳的件件往事。董道远今年41岁。是1981年毕业的大专生,到报社以后,先当校对,后当理论版编辑。在学校,他是一位好学上进的好学生,14门功课总评成绩达到90分,在报社,无论作校对、当编辑,他都认真负责,出色地完成任务。1984年7月,组织上让他搞新闻志,他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知道,修志是一项总结历史,有益后世的大事,组织上让自己干,是对自己的信任。他也知道,任务是繁重的。开封是一座古城。解放前是河南省的省会。近百年内出版报刊200多种,修志的工作量不小。在困难面前,董道远不退缩,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了这项光荣的工作。修志的头道工序,就是查阅资料,采访当事人,把大量珍贵的材料弄到手。1985年春天,董道远去南京出差,收集资料。在南京,他早出晚归,很少吃到  相似文献   

15.
每当我拿起《开封市新闻志》这部反映古城报业的春秋史,脑海里就浮现出开封日报编辑董道远为这本书日夜操劳的件件往事。董道远今年41岁,是1981年毕业的大专生,到报社以后,先当校对,后当理论版编辑。在学校,他是一位好学上进的好学生,14门功课总评成绩达到90分。在报社,无论作校对、当编辑,他都认真负责,出色地完成任务。1984年7月,组织上让他搞新闻志,他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知道,修志是一项总结历史,有益后世的大事,组织上让自己干,是对自己的信任。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当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许振超的热潮,国内各重要媒体均对许振超人物典型给予挖掘报道,其报道量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为近几年少见。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港口工人,许振超以自己自强不息的毅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作作风,紧跟世界科技进步潮流、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及企业主人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许多人,这是典型人物许振超引发媒体关注的原因。作为全国首次发现并第一个推出许振超,对这个典型人物进行系列报道的媒体——《青岛日报》,之所以早在2003年4月就对许振超进行了大量报道,也正是…  相似文献   

17.
来到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后,我怀着“揽胜探宝”的心情,访问了《绍兴日报》总编辑陈瑞苗。夜幕垂落,繁星点点。我们面对面地坐在总编辑办公室里,开始了旁切的交谈。陈瑞苗开门见山地说,别看我们现在还像那么一回事,1984年2月刚创刊时,穷得像个要饭花子。这年的1月份,市委一纸调令让我来筹办绍兴报,开始只有3个人,面临的情况是“一无所有”:办公,在市委宣传部二间拥挤不堪的资料室;吃住,在市委招待所;办公用具除了一叠稿纸、几支笔,几乎等于“零”。但是,我们3  相似文献   

18.
张姝 《出版经济》2005,(1):32-32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创建于1985年2月,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管、全国重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主办,是一家以出版科技图书为主、多学科、综合性的中央级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晨曦微露,城市还未完全醒来,满载当天报纸的五辆小汽车鱼贯开出洛阳日报社的大门,朝着长途汽车站和洛阳市内的四个发行点飞驶而去。车铃叮当,四个点上的发行员接到报纸后,犹如报春的燕子,迅速沿着市内八十多条道路,飞遍千家方户。订户在吃早饭时,便可浏览一下当天的报纸了。这就是《洛阳日报》自办发行后的新气象。我怀着极大的兴趣,走访了这家报纸的总辑编李宗挺同志,他给我说起这样一件往事:  相似文献   

20.
他,个头不高,敦敦实实,看上去浑身上下都是力量;他,年已半百,满头黑发,眉宇间透露出年轻人的朝气;他,话语干脆,声若洪钟,一开口就让你觉得这是个办事“叫真”的人。他,名叫张夫培,是《沧州日报》第十任总编辑。你听,他是这样和我谈话:“总编辑是报纸的总导演、总指挥,对报纸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总编辑的水平和风格,关系到报纸的面貌。因此我认为,总编辑就是要站上‘帅位’,统揽全局,指挥办报,如果放弃指挥位置,任凭你多么辛苦、多么忙碌,都是瞎忙、白辛苦,一句话,就不是一个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