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109页有这样的演示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该实验采用压缩空气引火仪演示,意在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厚玻璃筒里放一块浸过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就会燃烧。这是因为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热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乙醚的着火点,浸了乙醚的棉花才燃烧起来。""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  相似文献   

3.
笔者见过不少关于空气压缩引火仪的文章,大家各有主张,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初中九年级物理“空气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采用的是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面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然后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是棉花被点燃,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教科书对热和能的两个演示实验做了如下要求: 其一,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九年级物理109页) 其二,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109页有这样的演示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该实验采用压缩空气引火仪演示,意在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笔者曾见过不少刊物登载过关于压缩空气引火实验的文章,可谓众说纷纭,但大都讨论燃料问题,有的主张用硝化棉,有的主张用乙醚,有的主张用火柴头,等等。其实,燃料固然是该实验的必要条件,但多数人实验失败的原因并不在燃料的选取上,就燃料来讲,低燃点物质如红磷、赛璐珞、火柴头、蜡烛芯、脱脂棉等均可。低燃点、低闪点液体如乙醚、二硫化碳…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章第四节实验1“如图2-9,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有什么结果”。正常的结果是棉花燃烧起来。但在实际课堂实验中往往事与愿违,棉花不容易燃烧。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此实验进行了两点改进。1改进的方...  相似文献   

7.
1问题再现——实验分析难到位(1)如图1中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将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现象。(2)如图1中乙所示,在大口玻璃瓶内装入少量水,并滴入几滴酒精,用气筒往瓶里打气,当塞子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这两个实验的现象都比较明显,实验甲可以观察到:棉花燃烧,玻璃筒内发光;实验乙可以观察到:活塞跳出的瞬间,瓶中出现白雾。然而,教学中却常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实验现象虽然明显,学生却未能充分感知。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物体的内能热量”一节中,用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使火柴燃烧的方法,来演示气体内能的变化。做该实验时要用很大的力向下压活塞,不易操作,火柴燃烧时也容易发生爆炸,实验成功率较低。为此我们自制了一个电子温度计,测量被压缩空气的温度变化,显示气体内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在热学教学中,有一个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经典演示实验——在厚玻璃筒的底部放入乙醚棉球或硝化棉,然后用活塞迅速压缩空气,导致空气升温而将乙醚棉球或硝化棉点燃。可是用乙醚棉球或销化棉所做的实验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成功率不高,不易点燃;二是乙醚这种化学试剂在一些学校不易找到,如用硝化棉制作则很麻烦。为解决这问题,我们找到了既演示效果好,又取材方便的其它物品来代替乙醚棉球或硝化棉作易燃物,这些物品包括:硫、硫化氢、烟墨、重油、火柴头、汽油、煤油、乙醛、纸、烟草、干草、乒乓球、二硫化碳、白磷的二硫化碳饱和溶液、白磷等,凡是液体的就做成液体棉球,凡是固体的就做成碎片或碎粒。经过反复几十次做实验,结果表明:用火柴头、白磷的二硫化碳饱和溶液棉球、白磷等三种物品作实验用易燃物效果较理想。三种物品所做的实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物理通报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1页图2-7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来完成的。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起火燃烧。棉花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达到棉花的着火点;第二,要有充足的氧气。在这个实验中,采用普通棉花看不到燃烧现象,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压缩空气内能增大的实验效果明显秭归县实验中学乔瑜(443600)初三物理新教材第17页实验一运用空气压缩引火仪,将一小团棉花放入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内,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结果?教材结论是:“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27页图2-9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高二物理教材第38页图11-9“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二者实质上是同一个实验,都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来完成的。很多老师做此实验时,常常会碰上一些尴尬的场面,在课前准备实验时,能一次成功,非常顺利,而拿到教室里给学生演示时,却很难成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人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多年,反复探究该演示实验,认为此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要燃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燃点,二是…  相似文献   

13.
祝增标 《物理教师》2003,24(7):10-1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用空气做媒介的,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这个演示实验过去一直是用真空罩内放一个发声源,然后抽真空演示,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原因是声源在玻璃罩里,罩内有空气时,通过玻璃罩后传出的声音很小,抽真空后由于声源在罩内无法不接触罩体,故仍有一点声音传出,所以难以让学生信服。  相似文献   

14.
压缩引火实验的成败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此实验的结果只能观察到玻璃筒里产生白色气体,而观察不到浸有乙醚的棉花燃烧,也就是说燃烧的成功率很低,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经过多方的分析研究,认为浸有乙醚棉花没有燃烧,是压缩气体温度不高没有达到乙醚气体的燃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查阅很多资料,得知纤维素酸酯(俗称硝化棉)的燃点比较低,  相似文献   

15.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的1个重要演示实验.笔者力求通过下述实验方法来克服教材上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选用红磷燃烧的不足.以达到实验目的及避免红磷燃烧产物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自然《人教版》第五册第7课实验2,演示空气占据空间。做此实验时,漏斗里的水总要往下滴,影响实验效果。于是我作了以下改革,将三个小实验合为一个。a.实验操作:①水杯内装约2/3杯蓝黑墨水稀释液;②右手捏住演示器上部,堵住管口放入水中,水不能进入管内,提...  相似文献   

17.
在讲授初三物理“做功和内功的改变”这一课时,需要做“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为了提高演示效果,在厚的有机玻璃筒里,最好放入浸过乙醚的小棉花团。可是乙醚是一种危险药品,而且不好保存,因此这个实验不好准备。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千方百计寻找乙醚棉的代用品,最后选用红头火柴,效果很好。方法是:取一根红头火柴,用小刀剥离下火柴头上的红磷,然后将它放入厚有机玻璃筒内,再将活塞插入,在筒内上下活动5~6下,以提高筒内的温度,最后将活塞拔出再重新放入迅速压下,可看到红磷燃烧的火焰,效果非常明显。如果…  相似文献   

18.
静电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演示实验中比较难做的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准备不好,实验就不易成功.这是由于静电电压高电量少的特点所造成的.静电的电压高就容易漏电,带电量少就经不起漏电.所以,要做好静电演示实验的关键是;保证仪器的绝缘良好、消除引起漏电的不利因素.我们在静电演示实验教学中,更换了旧静电仪器的部分绝缘材料,采取了消除实验中“空气湿度”影响的两种方法,实验效果良好.这里只谈我们是怎样消除静电演示实验中“空气湿度”影响的,仅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初中及高中物理教材里都安排了“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做好这个实验的关键是选好燃烧剂.实践证明用硝化棉做燃烧剂效果最佳.在实验室里制取硝化棉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初二物理P82光的折射演示实验,是一个总结光的折射规律的重要实验,但如果按课本上的要求完成此实验,就需要一个强光源--激光器,然而许多学校实验室里没有激光器,因此本实验在白天的课堂上完成就很困难,主要是普通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空气中传播路线几乎看不见,在清水中传播时能见度也很差.如何在白天正常的教学情况下完成实验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点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