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莹 《内蒙古教育》2007,(2X):57-57
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高科技,然而几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坟墓。明朝时,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地,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他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  相似文献   

2.
魏忠贤(1568——1672)本不姓魏,原名李进忠,为了巴结宫中有势力的太监魏朝,遂不认祖宗,改而姓魏;“忠贤”二字是明熹宗朱由校赐给他的。河间肃宁(今河北省肃宁县)人。自小无赖,好赌,因欠赌债太多,为了逃债,于是自阉进宫,做了个打杂的小太监。太监,这类封建社会的特殊人物,是一定要被去势之后才能做的,已经变得男不男、女不女了,但他们毕竟曾经当过一回男人,这种曾经是男人的“男人”有时候仍然不怎么安分,有些人便各自与宫中的女人配对,结成不大正常  相似文献   

3.
1644年3月16日清晨,崇祯帝像往常一样,在宫中的东左掖门召见考选官,以“安人心、戢狡谋,用兵足饷”为题,让32位考选官依次奏对。考选中途,忽然有个太监送上一封昌平失守的急报,崇祯看后,脸色大变,慌忙起身入内宫,仓皇召大臣问策,众臣皆不啃声。崇祯仰天长号:“内外诸臣误我,误我!”  相似文献   

4.
清朝廷为教育宗室子弟设立了宗学,有关宗学招生人数、学生来源的规定在乾嘉时期逐步得到完善并成为定制。此前的雍正朝在招生时原则上对王公、将军和闲散宗室子弟是一视同仁的。但随着朝廷开始对学额有所限制,乾隆朝招生逐渐向上层王公子弟倾斜,旨在通过宗学提升王公子弟的清语骑射水平。嘉庆朝招生则向下层闲散宗室倾斜,更侧重借儒家伦理道德教化下层宗室子弟。乾嘉两朝宗学招生制度的变化实际上是统治者调和满汉文化的过程,其结果是满洲文化逐渐式微,“崇儒重道”理念更加深入地在统治阶层中渗透。  相似文献   

5.
明代嘉靖初年,明世宗一度有旨增补宦官卜春为南京守备太监,外廷诸臣以有违祖制,纷纷疏乞停革,卜春遂以此沦为明中叶以降宦官职设日益冗滥的显著标识而见诸史册。南京发现的卜春墓志,详尽记载了卜春出任南京守备太监前、后的生平史事,适可揭示出卜春的发迹与其曾侍明武宗于青宫并谄附有"立皇帝"之谓的大太监刘瑾有关。墓志称卜春守备南京期间,曾督修南京蒋王庙,但仍因诸多不法行为而屡遭纠劾。此外,卜春墓志对于进一步考察明代宦官教育制度以及"宫中教书"的相关问题,也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炎武的《复庵记》有“旧中涓范君养民……”。所谓“中涓”,本注解:“中涓,太监,意思是宫中主持清洁的人。涓,洁。”太监,据史料证实,秦代已在宫使用,为数不多。汉代宫中太监日益增多,地位汉名份宫介它官、抢今井i砚人。这是佳、一几制度幻崎形物。由于宦官接近皇帝,一些善;河谈奉承的,常得皇帝的赏  相似文献   

7.
王川著《市舶太监与南海贸易——广州口岸史研究》对明代市舶制度及市舶太监的产生与地域分布、明代市舶太监的特权与历史作用进行了研究。王著揭示了市舶太监在明代皇权支持下只顾垄断市舶之利获取南海宝货的贪婪本性,他们及背后的中央朝廷对因“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新兴殖民势力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性还毫无“自觉意识”,自筑“海上长城”,始终秉持“海禁”和朝贡政策,等着坐怀远人,使一直雄踞人类海洋文化前列的中国历史的发展错失了向海的趋势。文中讲述的史实和论述的内容以及他的写作方法和论述方法,始终贯穿着强烈的历史批判意识,引导人们不断思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充分发展还有哪些研究领域和考察视角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上幼儿园时,老师给俺们讲故事时总会把太阳说成是太阳公公。明明是太阳,咋就成公公了呢?心中大为不解。后来看古装片,里面皇帝身边的太监也叫公公.这就让俺更加迷糊了。于是,在一次讲故事比赛中,俺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地把“太阳公公”说成了“太阳太监”。  相似文献   

9.
“宦”“宦官”和“太监”在我们的印象里,似乎是同一概念。这样的理解其实是不正确的。现把鲁人版高中语教材中几处关于宦的例子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凤阳守备太监最早设置时间是在成化八年九月卫颖守备凤阳之际。其设置的最直接动机为成化八年七月南直隶大风雨,当时受灾面积广达数省,江淮一带流民问题严重。在这背景之下,明宪宗命太监高廉协同卫颖守备凤阳,高廉死后,宪宗仍差内官一员奉皇陵,兼守地方,则标志着凤阳守备太监由一种临时性委任而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直至明亡,持续170余年。这一制度的最终形成,不仅是明中期政治、社会危机相互激荡在江淮地方的反映,亦是宣德以后皇陵太监威权日重的特殊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奖励》2008,(12):14-15
“中关村”的由来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IT。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高科技,然而几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坟墓。明朝时,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地,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他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  相似文献   

12.
孙莉 《初中生》2017,(22):24-25
北宋仁宗时期,宰相吕夷简和大臣明镐都是深得民心的忠臣良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位精英人才,在整顿军队的弊端上,不约而同地做了一回“心机男”. 有一年,西部边疆骚乱,镇边主帅阵亡.战事传回京师,朝中大臣纷纷议论说,是朝廷派去做监军的宦官插手军事,胡乱指挥,扰乱了主帅的部署,才导致战争的失败.大臣纷纷上奏要求对监军太监治罪,还请求皇帝废除宦官做监军的惯例.  相似文献   

13.
这篇“漫笔”,从艺术角度描绘了《金瓶梅》中的心理刻划和细节描写两大笔法,在内容上剖析了三类太监的丑恶嘴脸以及众多僧尼道徒的“离佛叛道”。文章围绕着一群小人物——帮闲、淫妇、太监、和尚、尼姑、道士等芸芸众生的心理、言行与命运,从不同的侧面阐发全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所谓文韬武略,是为了使国家强盛进而统一天下所采取的策略。先秦诸子百家、纵横策士、王公大臣视智谋韬略为“胜人之道”。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谋略文化成为显学。言语策略属于“文韬”,是运用言语手段制服对手的方法。庄子言语策略的目的迥异于一般策士,对人们的言语活动和交际行为同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在谈论“刑不上大夫”时总以为封建统治者的法律是专门为对付庶民百姓设置的。那些王公大臣即使犯了法,也可以逍遥法外。从《报任安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可以看出事实并  相似文献   

16.
满清入关前未设立太监制度,入关后顺治朝始设,康、雍、乾、嘉、道五朝不断完善之。他们不断地提高对太监的认识,加强对太监的管理,对犯法违规太监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惩罚制度及则例,其中某些惩罚措施在今天看来有其落后性和残酷性,不过总体上这些惩罚制度及则例连同其他的管理制度,起到了防范宦官乱政的预期效果,从而使封建专制主义皇权得以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17.
那些刺客,原本是民间的侠士,过着平静的日子。忽然有一天,遇到一个客人,客人说了些赞许的话,然后微笑着暗示一位王公大臣对他有仰慕之意,并且有事相求。而这位王公大臣,侠士也素闻他礼贤下士。于是侠士点了头,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澡     
古代没有肥皂之类的洗涤用品,往往用其他物品去污。西周时,用“灰水”(即加了草木灰的水)洗去衣物的污垢。洗头洗脸则用米汁。到了晋代,开始使用澡豆,但并未普及,包括王公大臣在内的许多人尚不识澡豆为何物。直到唐宋时期,仍然没有多少人使用。  相似文献   

19.
徐铉要来京城述职,朝廷照例应派人去京郊迎接。大臣们都不愿意去,因为徐铉口才太好了,怕万一他提个问题,自己回答不上来太尴尬!宰相问了一圈,朝臣们都往后躲。宰相如实上奏,赵匡胤不慌不忙地说,这事交给我。他把皇宫里不认字的太监找来十个,随便点了一个说:“你去接徐铉。”那个文盲太监诚惶诚恐地来到郊外,拜迎徐铉。  相似文献   

20.
三、个案分析:内大臣木户幸一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考量宫中势力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实际作用,选择最后内大臣木户幸一作为个案,具有典型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他集宫中集团施展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