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对教育、贫穷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控制人口增长成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应该把握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洲独立以来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因人口迅猛增长所带来的资本积累不足、人口素质低下以及高失业率等问题,给非洲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非洲国家要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比例保持协调。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合理调节民族地区的人口分布、控制民族地区的人口增长,会极大地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
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从总体上看,新疆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即人口增长较快,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给经济发展、社会就业和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多元经济,尤其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加大教育教学力度,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经济研究中长期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贵州省1978—2008年的统计资料,对贵州省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为了能更加深入研究贵州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VAR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缓慢相伴而生,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负交互作用:人口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慢;而经济发展越快,则人口增长越慢。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一直被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所重视.文章在对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关系相关理论综述基础上,对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以及适度人口理念下制约人口发展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陕西省为例对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探讨,发现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人口素质水平较低、人口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距,使得陕西省经济适度人口规模低于陕西省实际人口规模.表明人口因素及经济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影响着经济适度人口规模的大小,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快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经济适度人口,促进经济与人口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依据1949-1998年咸阳市人口及GNP统计资料,运用GIS分析手段,对咸阳市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中,咸阳市各县区人口增长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城区人口增长迅速;北部经济相对落后县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南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县区。对人口增长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区域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人口和经济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人口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但人口数量的过多增长,则将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周边国家转变人口压力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贵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学者们从人口数量的研究到人口质量的研究来探求其对经增长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概念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劳动力人口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发展的效用.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研究新疆人口红利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状况,并探究其中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依据 1949- 1998年咸阳市人口及 GNP统计资料,运用 GIS分析手段,对咸阳市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 50年中,咸阳市各县区人口增长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城区人口增长迅速;北部经济相对落后县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南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县区。对人口增长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区域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以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生产理论为研究基础,从定性上分析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在定量上从人口增长与GDP增长、产量增长、劳动力增长,从人口培育费与经济增长,从人口增长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对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变化成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口结构均衡是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福建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均GDP增长伴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当前老龄化问题显现、人口红利时期出现.适度调整生育政策,调高退休年龄,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人口与经济和谐.  相似文献   

13.
陈桂凝 《考试周刊》2011,(65):34-35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状况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关系.因此人口问题成为研究经济状况必要考虑因素。本文探讨工业化时期英国的人口增长,印证工业化时期英国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它们是经济发展的两个侧面,没有绝对的因与果。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性问题的关注,人口红利问题近期又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在以往的实证文献中,由于在对人口红利的概念理解、研究方法、变量选择方面有很大差异,研究结论之间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基于经济收敛理论,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在控制了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前提下,考察了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省级之间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983—1992年期间,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快于总人口的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占人均GDP增长的14.1%;而从1983—2009年整个时期来看,人口结构转变所引致的经济增长占整个人均GDP增长的6.9%。分东、中、西部考察发现,西部地区由于人口结构转变而带来的经济贡献要远远大于东部和中部。对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考察则发现,少儿抚养比与人均GDP增长是显著的负向关系,而老年抚养比的影响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意味着,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而带来的人均收入的增加,这个值并不一定是正数,当人口转变进入到下一阶段,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慢于退休年龄人口,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作用则转变为抑制人均产出。同时,这一增长效应能否在事实上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增长,还要取决于一国的产业政策、就业政策以及教育政策。对于劳动年龄人口快于总人口的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这一效应有多大,需要谨慎地看待,片面夸大或忽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处在人口红利的窗口期,劳动力比重较大,保障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供给。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劳动力供给和储蓄。中国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消失,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向生产率驱动型转变,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贫困地区因贫困导致人口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负向循环,已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探求辽宁省贫困地区人口良性发展的规律从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于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其措施是经济上抓脱贫、政治上抓落实、化上抓教育,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Logistic人口阻滞增长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预测模型,对各年份全国人口总量增长的短、中、长期趋势作出了预测.从而为我国人口的控制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清前期人口持续增长,为生计所需广泛展开了农业、工商业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互促进的机制,人口增长及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利用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为保障民生而发展粮食生产的种种努力,愈发促进了人口增长,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清中叶以降,粮食生产能力近于极限而人口增长少有节制之下,民众生活水平趋于下降,社会经济在相当程度上陷入了“马尔萨斯危机”。这一盛衰演替的过程在人口规模调控、资源利用方式等方面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9.
在搜集2000~2011年广东省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净迁移人口数等人口发展数据与经济增长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VAR模型,对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并做了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人口总量、人口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关系,但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它既包括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教育普及、就业因难、住房紧张、社会保险不足、人均收入和健康状况下降等问题,也包括由于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不足、老龄人口福利水平下降等新难题,同时还包括由于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人口迁移。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人口的过度增长是当今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