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建勇 《天中学刊》2009,24(6):18-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的一种理论品格.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防止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变成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应把严肃的科学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从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并掌握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体现其真理的指导意义,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实现自身的大众化。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传播,也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及大众化过程。但是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因素。而我们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些横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面前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化解,从而更好地实现其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信息价值度,不断适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受众选择性接受的特征,创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网络环境,是网络条件下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策必然在目标和内容上发生一定的扩展和迁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两个维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形态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大众化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普遍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普遍追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普遍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普遍践行。要实现这些具体目标,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核心入手。  相似文献   

5.
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平台与新途径,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应对挑战,党的理论工作者必须在坚持已有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利用网络空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方法,做到"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疏"与"堵"相结合,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化为大众可接受的理论形式、化为大众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正式提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价值实现的本质要求,是应对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危机的现实需要。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便体现了党重建文化领导权的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是每个人都以某种方式从事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统一,日常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寓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回归日常生活,首先,要立足大众日常生活世界,建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其次,要了解大众日常情感取向,激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情感;再次,要解决大众日常生活问题,消除社会疑虑。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如何实现大众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由于论证方式或术语显得深奥,因而很难具有亲和力,今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崭新命题提出后,历史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舞台,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依据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化"之依据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特质所决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运用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联系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阐释,也要做好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观的教育宣传,并善于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理论斗争;同时还应通过价值事实来确证"大众化"的现实意义,使人民群众真正从马克思主义这一"普照之光"中得到福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梦是大众化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当代中国梦的时代特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依据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中国梦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领导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主体力量都是广大群众,加强改善党的领导与深化宣传教育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堪称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奠基者。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除了客观的历史原因外,也与其自身深厚的理论素养、渊博的文化知识积累有关,更与其所采取的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如实践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说理争鸣法等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传播和实践过程,实际上为最广大人民谋求利益的过程,也即被人民大众认同、理解、接受、掌握和应用的过程。因此,将人民的利益置于一切工作的核心位置,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之义,大众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中国化、时代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科学阐述,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要求,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需要。本文从"把握内涵、真诚信仰、强化教育、指导实践"等方面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作了论述,力求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内容和形式大众化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创新传播平台和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培养和造就大批理论家、宣传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人才保障;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种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研究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让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在当今时代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对"科技成果"转化概念及转化方式的界定出发,通过比较的方法揭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成果转化、转化方式的内涵及其类型,明确了大众化研究成果转化方式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及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于理论与群众关系的论题,指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在政治意识形态内涵上,从群众中来,是指马克思主义反映人民大众的基本利益;到群众中去是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武器,把群众中的自发行动提高到自觉行动,实现人民大众的基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决定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两条基本途径是:从群众中来的实现途径和到群众中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探讨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是一个新颖而重大的课题。文章论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核心内容、基本原则、强大动力、根本保证等五个方面的经验,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来自国外的各种思想涌入中国,这极易造成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因此,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至关重要,而在高校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最为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