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已发表的现场短新闻来看,我觉得要写好现场短新闻,就一个记者来说,起码要练三功。第一功,把脚板深下去。倡导现场短新闻,决不仅仅是写作技巧问题,首先是一个作风的转变。到群众生活的火热的现场去,是需要勇气、需要胆略的。在现场采访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候还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从当选为首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华阳礁上补给忙》一文可以看出,这个仅800字的短文,是用拚搏、用汗水,甚至冒着葬身鱼腹的风险采访到的。作者乘着拖船,穿越南中国海,风高浪大,天旋地转,历尽了颠簸生活,才描绘出了在最艰苦的地方默默奉献的祖国南沙卫士不寻常的生活画卷。同时被评为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的《美军入侵一周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界,新华社老记者冯森龄同志以善于调查研究和采写现场新闻著称。前些时,我就如何采写现场新闻的问题,专程到西安他的家中拜访了他。1984年,他采写的《陕北有煤海》电稿,曾被全国35家报台采用,被公认为典型的视觉新闻,荣获全国好新闻作品一等奖。冯老有40余年的新闻工作经历,曾任新华社宁夏、甘肃、西藏、广西、陕西等分社社长,高级记者。现退居二线,仍一往情深地关注着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自然质朴,机警风趣现场短新闻是事意契合的文学或声画符号,是用事实来说话的,而事实本身是自然质朴的,所以,现场短新闻之美应是自然质朴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华阳礁上补给忙》,通篇是现场实录,全是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文字朴实无华,没有着意的描绘,没有铺张的形容,却把海上补给工作的危险,南沙战士生活的艰苦、情怀的高尚,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出来,使人惊心动魄,深受感动。它启示我们,新闻的美不是打扮出来的,如果写的花花草草,油光水气,人家就以为你是在搞艺术创作,而不是写新闻了。  相似文献   

4.
现场短新闻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是统一的。作为意识形态,它必须客地反映现实,符合真的要求,又要反作用于现实,推动社会的进步,体现善的目的。同时提供审美愉悦。因为,它的写作与拍摄制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所谓创造,就是按美的法则来创造,就是把写作主体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使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和谐统一,真善美和谐统一,更好地实现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因此,现场短新闻的审美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积学所见,以下诸品似尤应重视。一、形象逼真,生动活泼要使新闻传播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要吸引并稳定受众的注意。兴趣是注意的前提。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东西,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促使感知机制中的感  相似文献   

5.
韩志坚 《新闻知识》2001,(Z1):38-40
现场短新闻的出现,虽然时间不长,但绝非属于偶然。 自进入90年代我国新闻界掀起现场短新闻热以来,现场短新闻便以迅雷之势“遍地开花”,今天,它已成为新闻大家族中最活跃的“一员”。与此同时,人们对现场短新闻基本特性的认识和把握,也在不断地加深,统一的认识就是:之所以称其为现场短新闻,是由于它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章短而精等特征。然而与之相反,人们对现场短新闻的审美素质的认识却比较肤浅,甚至人们对于新闻的审美就是如此,人们对新闻审美的认识尚未进人自觉阶段。这种认识上的肤浅,自然而然地影响着…  相似文献   

6.
现场短新闻的存在,并非自今日始,早已有之。但,把现场短新闻同新闻改革联系起来,加以倡导,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研讨,却是近两年的事情。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过后,新闻界端正了舆论导向,寻求继续推进新闻改革的途径。党和人民要求记者深入实际,改进文风,希望报纸的文章短些,信息量大些,可读性强些。在这种情况下,1989  相似文献   

7.
现场短新闻的存在,并非自今日始,早已有之。但,把现场短新闻同新闻改革联系起来,加以倡导,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研讨,却是近两年的事情。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过后,新闻界端正了舆论导向,寻求继续推进新闻改革的途径。党和人民要求记者深入实际,改进文风,希望报纸的文章短些,信息量大些,可读性强些。在这种情况下,1989年10月,现场短新闻被提了出来,很快成为各报纸编辑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8.
明确了“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条件、“短”字特点和“新闻”的共同要素,也就明确了现场短新闻同短新闻、新闻之间的关系。现场短新闻与新闻之间的共性已经不言而喻,新闻的四大要素就是现场短新闻与新闻的共性。现场短新闻与新闻之间的个性也已明确,现场短新闻和短新闻的五个条件,三个特点就是有别于新闻的个性。这里要着重研究的是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的关系,以具体把握现场短新闻的写作特点。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的共同特点是: 第一、两者均属报道形式。无论现场短新闻还  相似文献   

9.
按照“其文如其为人”的著名论断,批评报道的质量、新闻批评的社会效果,都同记者,通讯员的总体素质状况密切相关。总体素质包括基本素质(也称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也称业务素质).如果缺乏坚持真理的勇气,对社会上的种种弊端不敢批评,是新闻工作者素质上的重大缺陷,是失职行为,是一种耻辱,如果不抱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深入采访,靠道听途说便写批评报道,势必发生失实等差错,产生极坏的社会效果。如果不公道正派,而以采写批评报道作为达到个人某种私欲的手段,将产生更为恶劣的社会效果。新闻工作者的总体素质状况决定着新闻批评的社会效果,而新闻批评的实践,又是培养和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的极好机会和学校。批评报道的巨大作用和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捕捉到的富有社会意义的凝聚新闻信息的场面或片断,用富有视觉形象感的语言文字加以再现的纪实性报道。它除了具有一般新闻的新、真、短、快等特点外,还具有自身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它的结构层次不同于一般通讯开头、消息导语的时序结构。现场短新闻的开头,通常妙在马上切入“镜头”,展现人和事的特定环境,迅速将读者引入具体可感的“现场”。接着便是对重点段落的精離细刻,写景状物,毕现其貌。  相似文献   

11.
现场现场短新闻中的现场,指新闻事件变动、发生时所处的环境。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包括阴晴雨雪、风云雷电等自然气候现象;春夏秋冬、晨午昏夜等时序节令;山川花木、鸟兽虫鱼等动植物。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城乡建筑、住所陈设、风土人情等。现场因素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诸内容,在未形成文字、录音、录像前采集的环境素材。场面新闻事件变动、发生在一定环境中构成的总的活动场景。场面由人、事、景构成。它要求写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改革的进程中,现场短新闻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欢迎.一些优秀的现场短新闻作品,对改进新闻队伍的作风和文风起到了强有力的导向作用.虽然目前人们对现场短新闻理解还很不一致,但这恰恰让百花齐放的现场短新闻作品为我们展示出许多耐人咀嚼的东西.本文试对一些现场短新闻作品作点浅显分析,以求为现场短新闻的采写、编辑提供某一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取得了成功,颁奖会开得隆重而热烈。这是当前新闻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必将产生广泛影响。正如到会祝贺的中央领导同志说的,这是一种好形式,希望今后能继续开展下去。现场短新闻,本来是新闻工作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宣传方法,为什么今天要大力提倡,并专门拿出来评奖?道理很清楚,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多写现场短新闻,报刊、电视、广播中多登、多播有现场感的目击式新闻。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前提下,如何使我们的报刊、电视、广播办得生动、活泼,这  相似文献   

14.
如何处理好新闻与现场的关系,这是写好现场短新闻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提高描写能力和在新闻事实中适当融会进作者的亲身感受等方面对加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场现场短新闻中的现场,指新闻事件变动、发生时所处的环境。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包括阴晴雨雪、风云雷电等自然气候现象;春夏秋冬、晨午昏夜等时序节令;山川花木、鸟兽虫鱼等动植物。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城乡建筑、住所陈设、风土人情等。  相似文献   

16.
17.
提倡写现场短新闻,就是要求记者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写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新闻来,使人读后感到亲切、生动、感人。这样的新闻,读者爱看、爱听,效果就好。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就新闻工作者本身来讲,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记者的采访作风。这些年,  相似文献   

18.
现场短新闻除了应具备上述“现场”二字的五个条件外,还要具备“短”的特征。短新闻也有自身的规范和定义,它应“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凝炼、短小的报道”。它就像现代武器库中的轻武器,短小、轻便,迅速、及时,读来方便,是新闻报道中最受受众欢迎的一种文字。然而,这种受受众欢迎的短新闻,在我们新闻工作者中倒常遭冷遇,往往看不到短新闻的应有作用,说它是“江米条”、“豆腐干”,没有生命力。其实,短新闻自有短新闻的威力,一般比长新闻更具有可塑性。它不仅因  相似文献   

19.
就目前的见闻所及,我国最早研究文章风格的是1500多年前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把文章风格(体性)分为八类:典雅、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到了18世纪,欧洲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研究文章风格的论著。如德国理论家威克纳格的《诗学·修辞学·风格学》,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布封的演说词《论文章的风格》,其中的著名观点是“风格就是人本身。”这些论著研究的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新闻趋短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成为一种共识。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对时代呼唤、读者呼唤的一种回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继续推进新闻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提倡搞短新闻,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既是改进新闻作风、引导舆论的需要,也是继续推动新闻改革、加强记者队伍建设的需要。穆青同志曾经说过:“采写现场短新闻,是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的成才之路。当然,这也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可以炼思想,炼作风,炼文笔。”所谓现场短新闻,是指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和新动态的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