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成功研究出投入低、产出高、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倍体鲫(鲤)——湘云鲫、湘云鲤”.湖南师大生科院是从1988年开始三倍体鲤鱼和鲤鱼即湘云鲫、湘云鲤的研究的.这种鲫鱼、鲤鱼与传统的鲤(鲫)鱼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著特点:一是生长快.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爱吃鱼、会吃鱼,民间有年年有鱼、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因此逢年过节更是必吃鱼。但是民间有另一种说法是"鲤鱼毒性大",这到底怎么回事呢?鲤鱼在物种分类上属于鲤形目鲤科,它的亲戚包括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以及鲫鱼、武昌鱼、翘嘴鲌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草腥味  相似文献   

3.
李学智 《科技风》2011,(20):246
常规品种经多年养殖出现近亲繁殖严重,种质退化,抗病能力下降,生长速度缓慢,养殖成本增加等影响养殖效益的问题,只有不断引进新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才能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新品种乌克兰鳞鲤具有耗氧率低,耐低温,易驯化,开食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的优点。由夏花直接养成商品鱼,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生产力,该技术值得在"三北"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细鳞斜颔鲴俗称沙姑子、黄尾刁、黄条等,在分类上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该鱼食性独特,以有机腐殖质、植物碎屑、着生藻类为食,素有“清道夫”的称誉,它不与常规饲养鱼类争食,在不增加投饵施肥条件下,单位面积鱼产量可增加10%~20%,同时还能净化水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此外,该鱼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名优水产品消费需求量增大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细鳞斜颌鲴的经济地位和环保作用不断凸显,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在综合效益驱动下,人工养殖迅速兴起,苗种需求量越来越大,改进养殖模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5.
《青海科技》2014,(2):10-11
<正>青海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完成的"青海湖裸鲤淡水全人工养殖"产业化技术示范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通过青海湖裸鲤人工繁殖,在沿黄水库和农用水库涝池分别开展了青海湖裸鲤网箱养殖和增养殖,形成了相关的配套健康养殖、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技术,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也是我省首次实现了青海湖裸鲤的全人工淡水养殖示范,对高原土著鱼的资源保护和恢复以及为今后开展规模化高原冷水性土著鱼类养殖积累了技术储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竹笋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肴,故有“无笋不成席”之称。古往今来,有关吃笋的故事传说,还真不少。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成王在临终召集文武诸侯拥戴康王登基时,“敷重笋席”款待文武诸侯。《诗经》中也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的食笋记载。而在《周礼》中,则把“笋菹”列为居家美食。至秦汉年间,冬笋己被列为贡品。  相似文献   

7.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竹笋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肴,故有“无笋不成席”之称。古往今来,有关吃笋的故事传说,还真不少。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成王在临终召集文武诸侯拥戴康王登基时,“敷重笋席”款待文武诸侯。《诗经》中也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的食笋记载。而在《周礼》中,则把“笋菹”列为居家美食。至秦汉年间,冬笋己被列为贡品。  相似文献   

8.
晓敏 《内江科技》1999,(6):32-32
随着冬天来临,温度逐渐下降,各种水产养殖品种逐渐由旺食转入少食、停食,直到进入冬眠阶段,当水温下降至10℃左右时,一方面要及时做好已达商品规格的养殖品种起捕上市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未上市养殖对象的管理,保证它们安全越冬。现将鱼、鳝、蟹、蛙等常见养殖品种越冬管理技术综述如下: 1.鱼种: 以池面积2~6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池面背风向阳,亩放鱼  相似文献   

9.
《科协论坛》2007,(9):17-18
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驰名中外的武昌鱼原产鄂州市梁子湖(此地古代属武昌县管辖)。自古就有“樊口鳊鱼甲天下”的美誉,1956年又因毛泽东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享誉大江南北和海内外。近年来,作为武昌鱼故乡的鄂州市,充分发挥水面宽广、水质良好、水生资源丰富、精养水面较多的资源优势,把大力发展水产业作为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0.
洪石 《百科知识》2007,(9S):38-39
史书中的记载 据司马迁的《史记·晋世家》记载,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年幼时经常与成王在一起玩耍。有一次,成王把一片桐叶削成玉圭的样子对叔虞说:“以此封若。”不久,史官就请成王选择黄道吉日举行分封叔虞的仪式。成王说:“吾与之戏耳。”史官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便封叔虞于唐国故墟。到叔虞的儿子燮时,因其境内有一条著名的河流晋水,便改国号为“晋”。  相似文献   

11.
一条普通的鲤鱼,游入人类历史的长河.经过文化的洗礼,脱胎成了影响国人生活的灵物:上跃龙门,下传尺素,间有鲤鱼舞、鲤鱼财神之俗,也有金玉(鱼)满堂、年年有余(鱼)之寄,更有富裕、吉庆、幸运等美好寓义。与龙、凤等诸多灵物一样,鲤鱼的灵化过程,其实也是人类依凭自然箭垛式的文化再造。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推进玉溪市鱼产业的健康发展,玉溪快大多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云南高原水产养殖的实际,进行安全高效鲤鱼配合饲料的研究与开发。经过多次的试验研究成功地开发出了安全高效鲤鱼配合饲料,并已投放市场得到市场的认可与好评。  相似文献   

13.
王一凡 《百科知识》2010,(19):43-44
2010年8月25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报告显示,在对取自长江上、中、下游重庆、武汉、南京、马鞍山4个城市的鲤鱼和鲶鱼做检测时,均测出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呦呦鹿鸣     
早在3000年前,鹿就已经进入到华夏先民的视野中了:《诗经》中有《鹿鸣》诗,诗以“呦呦鹿鸣”起兴,吟诵群朋宴乐之事;几乎同一历史时段,又有王公显贵营造“鹿囿”、“鹿苑”的历史记述。这表明了先民“与麇鹿相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文化亲和。在其后的历史延续中,人们依凭于鹿的自然属性,极尽文化想象之能事,在鹿身上叠加了诸多的文化认知:灵异之兽,寿达两千载;以鹿兆禄,企求富贵;“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在建筑、雕塑、绘画、民间物什等诸方面尽仿鹿形,寄寓美好。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鱼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现有的稻田养起源诸观点的铺叙及分析,特别是对其中用文献和考古“双重证据法”得出的“东汉说”“三国说”的考辩,指出混有稻田有鱼与稻田养鱼是以往研究中的通病及症结,认为前人的“《诗经》时代说”,“战国说”“东汉说”“三国说”“唐代说”等观点还难以令人信服,其结论所依据的古文献和考古材料皆非稻田于的可信史料;据明代方志中确凿的稻田养鱼记载可知,稻田养鱼至迟起源于明代。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11,(11):70-71
在张爱玲的《金锁记》中,七巧为了不失去自己的儿子长白而千方百计笼络儿子,长白有了太太,她就百计千方嫌弃辱骂儿媳;长白喜欢寻花问柳,她就把丫鬟给他做妾,为的是笼络住儿子,不让儿子出去……小说中七巧的心理无疑是病态的。然而,现实社会中,也不少老人为了子女甘愿“被啃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7.
从来没有一个王,像所罗门那样, 从开天辟地以来也难凑到一双, 因为所罗门王能和蝴蝶说话, 就像人与人聊天一样。 ——吉卜宁(Rudyard kipling) 《圣经》上记载:大卫王的儿子,贤明的所罗门王曾“言及兽、鸟、虫、鱼”(《列王记》四章三十三节),这大概是最早的一篇有关生物的讲演。因为一般人都把“言及”的意思说偏了,所以后来生出种种有趣的传奇,说是  相似文献   

18.
一、项目背景 1975年,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育成芙蓉鲤。1990年,湖南省水产研究所以李传武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队发现芙蓉鲤与红鲫的杂交子代具明显杂交优势,取名“芙蓉鲫”,1993年开始养殖试验和相关基础研究。“芙蓉鲫选育”1996~2000年两度被列为湖南省农业科技计划重点项目(98-05-02;99-05-02),1998年和2003年芙蓉鲤鲫两度被列入湖南省畜牧水产中试推广计划。2006年,芙蓉鲤鲫遗传学基础研究列为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06FJ3187)。2007年,芙蓉鲤鲫遗传学研究得到农业部水生动物遗传育种和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2009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正式把其定名为“芙蓉鲤鲫”,并被列为2011年全国水产养殖主要推广品种。通过形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性腺组织学等基础理论和养殖技术研究,证明芙蓉鲤鲫是生长快、肉质好、抗性强、制种易的新型优良养殖对象,并在推广应用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的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在其出版的《关系决定命运》一书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夫妇每次让儿子打扫房间,他用不了半小时就宣布“清扫完毕”,然后就跑出去找朋友玩儿。夫妇俩走进儿子房间一看,总忍不住怒气大发。有好几个月,夫妇俩都吼着儿子去打扫房间。可他们发现,越是抱怨,儿子就越是不愿打扫。  相似文献   

20.
卢禾 《知识窗》2007,(2):4-24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喜爱“半山”(王安石)华丽飘逸、字惊句骇、意蕴隽永之诗,如痴如迷竟到了当做早餐吃的程度。不信请看他的一首七绝《读书》:“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此不正是“吃”诗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