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媛媛 《报刊之友》2013,(3):129-131
跑口记者如何跑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跑口记者,不但要擅“跑”,更要善“刨”。文章从跑口记者找准自我定位、新闻是跑出来的、“刨”字上见真功夫三个方面论述,首先让跑口记者认清实行新闻跑口制度的好处,进而揭示如何经营自己跑口单位以及怎样才能最大可能的发现新闻线索、报道更多的新闻,最终实现整合所有资源,为跑口记者所用。  相似文献   

2.
洪慧敏 《新闻实践》2010,(11):31-32
记者跑线通常有“冷线”和“热线”之分,科技、农业、林业等行业在都市类媒体里常常属于冷线,不要说发布的信息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一年到头新闻发布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比较难出读者爱看的稿子,记者的工作业绩也出不来。怎么来解决出稿难问题?在采访实践中,笔者琢磨出了新闻挖掘的“交集法”和“延展法”。  相似文献   

3.
说“跑”     
有位老记者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话说得俏皮,然而并非玩笑。他的解释是:“新闻是跑出来的。如果不想跑,不敢跑,不会跑,就不能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那样,还有什么新闻可言? “想跑”,是指为了多写新闻,写好新闻,乐于东奔西跑;“敢跑”,是指采访不畏艰难险阻,知难而进;“会跑”,是指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自己一套采访方法。过去的新闻界习惯把采访叫“跑新闻”,  相似文献   

4.
不少新闻界老前悲辈都告诫年轻的记者:不要光跑机关,光跑会场,应该多下基层,到第一线去抓新鲜的“活鱼”。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记者仅仅靠在机关和会场抄第二手、第三手的材料,是很难写出好新闻的。但这样说来,是不是会议采访就不重要了?或者说记者最好少跑会或不跑会了呢?我认为这同样是偏颇的。会议往往是各种信息和观点的集散地,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员齐聚一起,应该是一处新闻的“富矿”,就看你是“泡”会还是“跑”会了。这里“泡”的含义是指就会论会,整天泡在里面拔不出来,只拿会议材料写稿,从一个会“泡”到另一个会,没时间下基层。而“跑”的含义是也去开会,但却是身在会而又能跳出会,在会上只拣有用的材料搜集,找到线索,再很快跑出来,或  相似文献   

5.
合力出精品     
作为一张报纸,怎样才能多出精品?笔者认为:精品是跑出来的。这里说的跑,不是盲目地跑,不是游山玩水地跑,不是两条腿的机械运动。而是记者带着应有的学识,向“两头”跑。跑上头:上级有关领导机关部门。跑下头:工厂、农村、学校……一句话,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现实生活是孕育新闻的宝藏,记者只有到第一线,身处其中,思想的火花与活生生的现实发生碰撞,才能感受生活,认识生活,才能产生对接,进而反映生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话:新闻“跑口”,或曰“跑线”,从国内到国际普遍存在.“口”或“线”存在的合理性不容否认,明确分工可以避免多头采访造成的资源浪费,好的“跑口(线)”记者也会成为所跑领域的内行专家.但是,现实中“跑口(线)”记者也面临着一些困惑.比如:如何与“口(线)”博弈,避免成为“口(线)”的代言人?如何监督所跑的“口(线)”?不幸被“口(线)”封杀怎么办? 请看嘉宾们如何支招.  相似文献   

7.
张养华 《青年记者》2012,(24):55-56
我从1987年起在乡镇干通讯报道员,后来调到报社从事编辑记者工作,迄今已有25个年头。我觉得,做好宣传工作,必须沉下去,沉到基层,沉到生活的底层,多跑多思多交朋友,才能抓取到新闻的"活鱼"。多跑新闻是跑出来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科技是忙出来的,文学是闲出来的。"余先生  相似文献   

8.
“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甘远志有句常说的话:“新闻,是跑出来的。”又说:“我是记者,不下去怎么出新闻?”这是他的一个信念,也是他的切身体验。在海南,“物价,以前是报道空白,甘远志跑出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交通,以前少有报道,甘远志跑出一篇篇稿子:药品,以前很少涉足,甘远志将其跑成了‘富矿’;电力,以前少有问津,甘远志把它跑成了热门。”  相似文献   

9.
都说新闻是跑出来的。这个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种解释是为某种事物而奔走。这里所说的跑则取其基本含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和国家级马拉松运动员,我时常在长跑过程中睁大双眼,掠过奔跑的人群和繁杂的表象,努力发现、捕捉潜藏的新闻,成为  相似文献   

10.
“鲜活”二字对新闻而言,犹如空气和水对人体那么重要。新闻一旦失去鲜活性,就吸引不了读者,就无价值可言。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做“跑新闻”。意思是说,新闻是跑出来的,不是关在屋里冥思苦想出来的,也不是人家送上门来的。又鲜又活的新闻更是如此。这个“跑”字用得好,很有动感,反映了记者工作的特性,更形象地把鲜活新闻的特点反映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五里 《新闻三昧》2005,(11):39-39
有些记特别一些资深记,常常有自己固有的活动地盘,从中发掘出不少新闻,甚至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目前的记多数是分线(战线、行业、工种、军种)跑新闻,跑农业的专门跑农业,跑工业的专门采写工业,有些部门分得更细,工业里还分重工、轻工、手工业等不同战线来跑。这样的好处是不易漏报新闻,也有助于一条战线跑熟了,可精耕细作,跑出一些深度报道来。在这种情况下,记如作有心人,再物色一、二个基地或蹲点单位,并常常深入下去搞点调查,效果就更好,常常能“慢工出细活”,写出一些有份量、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13.
对记者诱惑力最大的应是什么?在理论上似乎只有一个答案:新闻价值。但在现实中,答案可就多了。“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会上泡……”之类的顺口溜,就勾画出了当今某些记者的兴奋点。现在,又多了一个——“成天围着开业跑”。  相似文献   

14.
时政新闻部门一直是报社的重要采访部门,一张报纸的重要新闻也多出自时政新闻部,因此,多数报社对时政新闻记者的要求都比较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时政新闻记者,如何能写出好的时政新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时政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点",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读后能有些许收获。耐心多一点时政新闻记者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大同小异,多数都是有材料提供、有重要领导参加。跑时政新闻时间长了,记者也都找到了自己工作的"窍  相似文献   

15.
稿子是跑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这是记者和通讯员的共同体会。所谓跑,实际上就是新闻采访过程,采访之后才是新闻写作过程,这两个环节的完善结合就能获得一篇成功的稿子。我当通讯员 10余年,写稿不下 2000件,在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只要多跑路,就能多出稿,因为:   通过跑,能及时地发现新闻。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大潮流中,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可报道的新闻到处都有,我们要多跑,才能捕捉到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去年 10月,西安市霸桥区民政局领导将流落西安乞讨孤老张正清老人乘坐飞机…  相似文献   

16.
跑线记者是报社新闻源的主要力量,为新闻的张力提供引人入胜的细节。但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跑线记者已越来越难获得独家新闻,跑线记者从被采访单位获得的新闻资源,被采访单位一般也提供给其它新闻媒体,或者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发布,造成新闻报道中的“同题作文”。做独家新闻,是每一个新闻记者追求的目标,跑线记者虽然面临共享资源的困惑,但只要构思精、角度新,把原有话题做大做全,还是能在“同题作文”中做出独家新闻的。跑线记者要“工于心计”,精巧构思同题文章跑线记者做新闻一定要“工于心计”,有精巧的构思,多角度探询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哪里来的?有新闻常识的人都知道,新闻是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所以记者在新闻单位也被称作是“跑新闻的”,可是现在新闻单位,有不少记者自己不出去跑新闻,却有不少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8.
“跑线记者”离不开所跑战线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有行业会议,战线中的一些日常或动态性工作等等,可如何跑好战线,让战线中的新政策,以及贴近百姓生活的工作“变成”新闻,相信所有媒体的“跑线记者”都会思考。我认为,要想把战线中的这些工作“变成”新闻,“跑线记者”必须要有理性的思维,要在跳出“事物性”报道的同时,从中找出不同点,然后再通过认真思考,才能在所跑战线中找出新闻来。一、行业会议是“跑线记者”寻找新闻的“起点”应该说,任何一名“跑线记者”因“跑线”年头不同,他们对事件的观察、思考和认识都会不一样,可是要想把战线…  相似文献   

19.
对记者诱惑力最大的应是什么?在理论上似乎只有一个答案:新闻价值。但在现实中,答案可就多了。“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会上泡……”之类的顺口溜,就勾画出了当今某些记者的兴奋点。现在,又多了一个——“成天围着开业跑”。开业,不过是企业开张,几乎天天有,很难讲有多大新闻价值。过去,开业之类的请帖到了记者手里,往往都是朝广告部一扔。现在不同了,有的  相似文献   

20.
深入自己所跑的战线,是对所有跑线记者的起码要求。试想,一个跑线记者,对自己从事报道的战线所知甚少、朋友不多、线索来源枯竭,这个“线”还如何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