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州网是由扬州市委宣传部和扬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地方性综合新闻网站,由原先的“今日扬州网”(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和“扬州新闻网”(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合并而成,是本地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城市门户站点。  相似文献   

2.
扬州唐罗城因河而市、因市而城,既是一座因运河而生的城池,也是一座因地制宜规划而成的城市。本文介绍了扬州唐罗城的城墙和城壕、中轴线、城内格局以及相关运河概况,探讨了隋唐时期淮南运河过扬州唐罗城段之位置,认为扬州唐罗城四至范围和中轴线与隋唐及其以前开凿的运河有关,扬州唐罗城的形成与其周边水系的发展变化相辅相成;隋唐时期扬州城的形制既受当时两京形制影响,又具有以运河为中心围筑城池、交通水陆并行等诸多南方城市的特色,还带有从中古封建封闭型里坊制城市,向以近世经济生活为主的开放式城市格局过渡的特征;隋唐时期淮南运河过扬州唐罗城段之位置,或即在扬州唐罗城中轴线的汶河一线,然尚不能排除在汶河西侧二道河一线的可能性。唐扬州城因其处运河咽颐的特殊地理位置,随着水运贸易的繁荣而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相似文献   

3.
宋立 《兰台世界》2012,(6):63-64
扬州是唐代著名的商业消费型城市,中唐以后有着"扬一益二"的说法。本文从扬州地理及扬州商业的发展谈起,通过分析唐扬州主要的商贸市场及扬州居民消费特征,对于唐代扬州商业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清乾嘉时期“扬州二马“及其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翔 《晋图学刊》2001,(2):75-77
清乾嘉时期,由于徽商在扬州的兴盛,寓居扬州的徽籍藏书家不断涌现,“扬州二马“是其代表人物.本文论述了“扬州二马“主要生平事迹及藏书经历,旨在说明,在扬徽籍藏书家是清乾嘉时期扬州地方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扬州三把刀 扬州三把刀是一张扬州城市名片,是一个历史品牌。近2500年来,扬州在汉、唐、清朝几度繁华,催生并刺激了三把刀行业的发展与兴盛;几度衰落,又“逼迫”并推动扬州先民怀揣三把刀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艰苦创业。历经千年风雨深邃磨砺的扬州三把刀走出本土,走向全同,  相似文献   

6.
《扬州丛刻》是扬州地方文献精华的宝库。本文以较为详实的史料,勾勒出扬州近代文化名人陈恒和以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刊刻浩大的文化工程《扬州丛刻》的历史脉络,介绍了《扬州丛刻》的基本内容,评价了他对扬州近代文化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扬州学派是清代一个重要的学术派别,近年来学术界对扬州学派的研究方兴未艾,经学是其中的 荦荦大者,对扬州学派经学的研究自然会引起学者注意。刘建臻的《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江苏人 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对扬州学派的界定、兴起的原因、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师承、特点及影响作 了会面、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正近来,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社会上掀起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研究的热潮。片中,千百年来扬州人对饮食的精致追求成为惊鸿一瞥。中国四大菜系中,淮扬菜自古以来就以其风格雅丽、南北咸宜的特点占据着极高的地位,而扬州能够成为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与扬州在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以及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南巡驻跸扬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清宫扬州御档》收录的乾隆下江南至扬州期间的三件饮食档案,分别出自乾隆第四、五、六次  相似文献   

9.
扬州寻根     
刘征 《湖北档案》2005,(4):28-28
很久以前就听爷爷说起过,我的老家在江苏扬州的一个叫响水桥的地方。老一辈就是从那个地方走出来闯荡世界,在安徽的芜湖置下产业.后因日本入侵而内迁,多处颠簸,终于在临解放前成了武汉市民。老爷爷去世已经多年,等到我明白事理的时候,才发现有太多的问题无法解答。今天,父亲也到了当年老爷爷的年龄,虽然已经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扬州人,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习惯,  相似文献   

10.
正徐宝山,人称徐老虎。他从辛亥革命时清军一个小小的管带,一跃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上将军长,坐镇扬州,统兵二万,威震江淮,叱咤风云。100年来,有关他的传奇故事、爱恨情仇,不仅是镇江、扬州一带市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更是小说、电影的演绎题材。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小说《徐老虎与白寡妇》,写出了他与盐枭遗孀相恋相爱,闯荡江湖,重情重义,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在港澳地区风靡一  相似文献   

11.
扬州城市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京杭大运河河运状况对扬州经济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咸丰年间,由于战争破坏、水源不足、黄河侵扰,京杭大运河河运逐渐停滞.这一变化直接导致扬州丧失了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漕运被迫停止,盐务走向衰落,商业经济一蹶不振,又跟不上时代发展,扬州地位自此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嘉庆四年(1799)前后,在北京出现了一系列让扬州人自豪的大事。先是年前戊午科江南省乡试,其文、武解元为扬州人摘桂;次年己未科会试之会元、殿试之探花又为扬州人夺得,一时轰动京城。乘此东风,拖延数年的重修扬州会馆,终于在京开工并完成。这些事件,或多或少都与扬州籍京官阮元有着关系。《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在嘉庆四年时间段内,收有5件御档,其中有关阮元的4件。这4件御档,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嘉庆帝对阮元的青睐。  相似文献   

13.
彭波 《传媒》2012,(1):38-41
正"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离开扬州的深夜,这座被许多唐诗氤氲包裹的城市颇令人留恋。扬州古名"广陵",历史上曾因地理位置紧靠京杭大运河而一度繁华非常;现在的扬州人喜欢称呼它为"月亮城",尽管他们自叹如今的扬州经济远不如苏南、浙西的一些城市,但流淌在扬州血液中的"淮扬文化"却令这座苏北古城依然不减魅力。  相似文献   

14.
古代扬州为经济繁华、文化昌盛的中心大城市.尤其是唐朝后期,扬州的经济地位甚至还超过了长安、洛阳.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固然为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通过研究发现,唐代扬州工商业者恪守重誉守信、诚实经营本色,不仅获得了个体经济产业的兴盛,同时也对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扬州在历史上因近海而被称为“海城”,唐人诗歌记载、印证、呈现了“海城”扬州历史境象、海天气象、盛世印象,从中可见扬州自古以来作为运河名城、经济重镇、开放港口的兴盛脉络、时代风貌、城市能级及其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16.
古旧书业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征文考献、钩稽史料,重点叙述了晚清以来扬州古旧书行业的演变史实,内容涉及扬州版刻的衍变、书肆的变迁、书贾经营的风貌,尤其是近现代文化名人周叔搜、朱自清、阿英等与扬州古旧书业的关系,以及“公私合营”和“文化大革命”对于扬州古旧书业的影响。本文是作者研究中国古旧书业史的系列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少磊 《视听界》2005,(3):38-39
《新闻评话》是扬州电视台《直播扬州》的子栏目,它采用扬州本地传统曲艺的形式讲述新闻故事。2005年1月1日开播后,讯即引起扬州市民的极大关注,收视率一直稳定在7%——9%之间,最高时超过了10%。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扬州市档案局积极调整思路,将社会需求作为目标走向,围绕中心,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经过单位上下及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档案编研成果的社会性功能进一步得到拓展。2009年以来的近三年里,除正常出刊《扬州史志》、《扬州大事记》、《扬州档案方志通讯》等期刊外,还集中力量出版了多部地情书及工具书籍。其中,《扬州年鉴》(2009卷)荣获全国年鉴编  相似文献   

19.
扬州园林因兼具南北特点而名扬天下.唐代以其盛世特质推动了扬州的造园,形成宫苑园林、衙署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名胜园林五大类.其中私家园林更在造园的时间、主体以及范围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唐代扬州的时代性和城市个性.唐代扬州园林对后世的建园造林、景观塑造、城市经营,在城市化趋向、公众化属性、滨水化特征、精致化追求等方面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被称为晚清一代名臣的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对两淮盐务进行了整顿。在淮北,他停止饷盐,裁减厘卡,大力推行票盐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对淮南盐务的整顿,则体现了其"寓纲法于票盐"的思想,希冀规复淮南引地,从而增加盐税收入。曾国藩晚年曾数次来扬州。据《清宫扬州御档》相关记载和分析推断,位于今康山街20号的曾公祠,就是当年两淮盐商集资建造——为了祭祀曾国藩,由刚建好一年的盐宗庙改建而成的。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地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