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缘起最近教学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找规律》这部分内容。在批改这部分作业时,笔者发现学生错误很多,深究其原因发现大多数错误来自于列出的算式有问题,那么算式的问题又来自哪里?通过调查学生的解题过程以及解题方法,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选择的策略没有针对性。教学过程(展示部分学生的错误作业)题目:小芳、小冬、小丽、小强四个人站一排参加演唱活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相似文献   

2.
魏蒙 《师道》2011,(12):26-27
师道苏教版四年级《找规律》一课安排的是简单的搭配问题,对于本节内容我曾先后两次执教,对如何真正地把规律找出来深有体会。第一次执教1.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图,问: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我要让学生明确要求及问题: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顶帽子,有多少种选配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儿童文学中有篇很有名的童话叫《小蝌蚪找妈妈》,细细读来,引发了我对教学问题的一些思考和看法。“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呀?”  相似文献   

4.
演员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教学精彩的背后,是时间的积淀、血汗的凝结、智慧的融合。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数学教师应具有数学的眼睛和数学的头脑。在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解读,发现教材所提供的素材都是在有限物体个数的范围内来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找规律》中的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6.
范琳琳 《广西教育》2012,(29):63-63
“教,是为了不教”是老师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是如何实现“教,而不教”?笔者认为,老师应该在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对知识框架有整体的认识,对日后建立新的知识框架,或充实旧框架做铺垫。在对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共同总结,提炼出知识点、重点及难点。本文以《找规律》单元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陈艳 《学周刊C版》2010,(12):158-159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材以表格的方式呈现活动数据,以“每次框出的次数”“平移的次数”“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的个数”作为表格的栏目,并提出“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几个数有什么关系”以及“得到不同和的个数与平移次数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将每次活动得到的感性认识加以提升,发现并概括相应的规律。下面以《找规律》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邵婷 《教育艺术》2009,(1):35-36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产生的兴趣,教学巾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相似文献   

10.
【评析】这节课给人一种回肠荡气、意味深长的感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数学环节的设置上,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全课的主体结构为“游戏导入(动)——情境探索(静)——操作巩固(动)——情境应用(静)——游戏拓展(动)”。这样的动静搭配,学生学得不累。这里说的“动”与“静”,只是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11.
“木头”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木头的特点。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木头,对木头也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冼庆欢 《广西教育》2011,(25):46-46
在最近举办的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中,老师们展现的"同课异构"课例,让笔者感触很深。现以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两个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教师在教学时如何做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应怎样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有效落实找规律的教学价值?我校教研组开展了以“找规律”为专题的研究活动,在一节调研课上笔者记录了如下的片段: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第6节“探索规律”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我校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本节课让学生找的是简单图形覆盖的规律。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用方框框出一列数中的两个数或几个数,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平移的次数得出基本数据,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进而理清思路,发现并概括规律。这位教师也是按照教材的编排素材来组织的,例题也讲得比较清楚,可是学生在运用规律时却出现了这样一段"小插曲":  相似文献   

16.
近期我跟踪听了多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一课,其中有两节课出现了情境教学与知识点教学相冲突的困境.学生和听课教师都产生了这样的担忧:“小数点还能继续搬家吗?”  相似文献   

17.
18.
教学中的思考,常常来自于一些出乎意料的教学现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教材主要通过从一列数中用方框框出连续的两个数或几个数,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的平移得出基本的数据,然后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进而理清思路,发现并概括规律。去年,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就出现了这样两段小插曲。第一段发生在例题学习。在规律没有总结概括前,不少学生凭借直觉就能说出算式,  相似文献   

19.
数学离不开解题,"教解题"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中.通过对一次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答题分析,指出部分教师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解题者而不是一个"教解题"者的地位,从而得出了部分教师"教解题"意识和"教解题"能力偏低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借鉴罗增儒教授"学解题"四步程式,建构了初中数学"教解题"四步程式"典例示范—引导变式(探究)—促成顿悟—系统提升"作为这一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联系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我市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中,多位教师选择了下面的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