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教育理论及其危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教育理论及其危险●周作宇目前,教育学的境遇令人担忧,对教育学的反思自是不可避免的。由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到对教育学问题的反思,这是一次理论界的认识飞跃。“元教育理论”概念的出现,可谓是反思的直接产物。与使用这一术语的人数不断增多相映衬,对这一术语“迷茫...  相似文献   

2.
一、引用教育理论界定研究内容教师们为能清楚地界定研究内容,经常需要首先抓住课题的核心概念加以认识和说明,确定研究的起点。理论是经过某些实践检验而被验证的一系列假说,引用理论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概括性说明,可以为研究问题和假设提出找到一定的科学依据。如“在教学实践反思中提高青年教师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它的核心概念是“教学实践反思”和“自我监控能力”。只有明确这两个概念,研究内容才能界定准确。课题组借鉴发展心理学理论,提出这样的界定:(1)教学实践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决策、教…  相似文献   

3.
对“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命题的追问实出于对当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割裂、甚或相互对立的现状而对传统教育理论功能观的一种前提性的反思。其意在说明:不能用简单的、线性的思维看待教育理论的功能以及简单地处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系。从曹文的反驳来看,当前发挥教育哲学对传统教育认识的前提性反思和批判的功能实在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教育研究分为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教育活动研究)两个向度。教育理论研究是对教育普遍规律和一般性知识的审视和再认识,教育实践研究是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感知、理解和认识,二者的逻辑起点不同,对象、方法、途径也不相同。教育研究既需要对于教育一般原理、规律进行理论向度的认识,也需要对于教育的特殊问题、具体事件进行实践向度的解释,更需要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即在理论与实践中反思和判断,使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在不同的逻辑起点上,实现一个共同的指向——反思和判断力的提升以及教育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以来,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在教育界尤其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轰动,掀起了一股“多元智能热”。当我们陶醉在这派繁荣景象之中时,我们是否应该冷静地反思一下:我们真正理解多元智能了吗?如何科学认识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如何正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践行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学骨干教师反思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思对教师职业发展能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了解教师自己对反思的认识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工作前提。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北京市7所小学的28名骨干教师的反思意识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小学骨干教师对反思的认识处于经验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教师教育研究和培训应当为广大教师提供足够的反思理论知识,帮助教师澄清关于教学研究的观念,使反思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课程改革看数学教育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为深入反思数学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基础.这既是指努力纠正一些普遍存在的弊端:反对简单化,防止盲目追逐潮流,改变教育的健忘症;而且也是指对于以下一些重要问题的深入认识: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数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视野的拓展与必要的聚焦、高级研究人材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几年国内教育界广泛兴起的“多元智力”热,本文对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认真反思:剖析加德纳教授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反思,进而剖析西方学者对多元智力理论的早期反思、2004年以来对多元智力理论的整体反思和具体反思。这说明,我们应该多元地理解、多元地讨论和多元地运用多元智力理论。  相似文献   

9.
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知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其主旨是探讨与解答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一般性、根本性问题,为教育理论建构提供理论基础。这决定了教育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阐释与揭示研究教育问题的思想方式,以便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前提性反思。而常识中认定“批判”是教育哲学的研究旨趣,把教育哲学的性质论定是反思教育历史、批判教育现状(教育问题)的理论,这就需要辨析“批判”可否成为教育哲学研究的旨趣,理清批判对于教育哲学研究的意义,以切实把握教育哲学的研究旨趣和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0.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所教内容的认识从感性递升为理性,有利于教师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探索,使自己由经验型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拓展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由学科型成长为“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桥梁和催化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许多“教育习惯”已经经不起推敲,很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1.
从需要的视角反思教育,不仅可以从宏观上认识和反思教育在繁荣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矛盾,而且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个人对教育需要的视角和品味,更可以从需要展开和满足的过程考察和体悟学生需要的意义和限度.对教育需要的研究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化,这是确立教育价值的基础,并可以为进一步探讨其他教育理论问题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探讨和反思教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教育需要,关键是研究人的教育需要的问题.教育需要作为人对教育活动不断表现出的缺乏感和要求,体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超功利性与功利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教育反思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的本质在于将过去的事件纳入认识的视野,赋予事件一个教育学的意义,领会其中丰富的教育意蕴。教育反思对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深刻的教育反思应该具备批判的态度、开放的理论视角和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建构反思共同体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期,充斥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人们为寻求稳定感而找到了“反思”这一保护伞,教育也不例外,并在情感上发展到几乎无条件接受的程度,这导致了很多误区,本文首先针对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在理论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在实践中存在着不足,着力对一些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教学反思”就一定是好的吗?所有的教师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吗?教师教学反思的是什么?教师的教学反思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度?  相似文献   

14.
有不少人对教育理论存在着主观上的偏见,认为教育理论空洞乏味,没有生命力。其实,教育理论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如何去感受教育理论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可以在情境中了解、在反思中认识、在联系中充实这三个过程中去感受教育理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本刊2002年7、8月合刊曾刊发了教育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十五”重大课题牵头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向明教授的《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一文,对“参与式培训”这一崭新的教师培训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一年后,陈向明教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又对在“参与式培训”过程中使用非常多的“头脑风暴”法作了深入探讨。相信读者读完本文,会对“教育民主”“参与者”“组织者、协助者”“参与式培训”“头脑风暴”等关键词有更清晰的认识。当然,更相信本文会对当前全国范围内各个层面上正在蓬勃开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师培训工作产生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反思对智慧具有内在的和必然的需求,教育反思智慧的形成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教育反思智慧的基本因素有心理成熟度、内在“格式塔”、灵感思维、价值实现和观察视角等。提高教育反思智慧的基本策略主要是:开展教育叙事,剖析关键事件、把握反思维度、采取行动研究、培养情境敏感、借助专家指导和加强理论学习等。  相似文献   

17.
教学反思,指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认识的再认识。一般的说,实践、学习、反思是人们形成和转变教育观念的基本途径。在教育教学中,反思又有其特定含义。杜威在1910年最早提出:反思指“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他说“:思维中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但是,思维还未必就是反思的……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他才可能有反省的思维。”反思的基础是实践,真正意义上的反思,不只是主体基于个人认识水平和自我认识或自我评价,而应该把主体的实践活动及其设计放在大系统乃…  相似文献   

18.
对"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命题的盲目认同往往造成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曲解,既不利于教育理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在教育实践中发挥教育理论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认识进行反思,重新审视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功能以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认识领域的困惑不断地发生,直接影响着教育研究过程和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进行。由于现实中的一切令人困惑的现象,其缘由往往在悠长的历史之中,因而,要释解许多困惑,回顾和反思教育认识演化的历史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我们认为,人类教育认识经过了"事实化-自觉化-专门化-专业化"的基本历程,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教育认识的产品有"教育经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学"这样一些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有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有效教学反思在理论认识上存在的偏差 目前,对于“反思”,人们大多认为它理所当然地蕴含着褒义的价值取向,在情感上几乎到了无条件接受的程度。而且人们还“强烈”感觉到了要对教学进行“反思”,即希望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种需要体现在人们对“反思”重要性的强调上。如果有教师宣称自己不反思或者反思性不强,那么就会遭到诸多的反对者甚至敌视者。仅仅反思还不行,一些教育研究者又为反思增加了限定词——有效,于是“有效”教学反思又成为一时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