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朦胧、矇眬音同形似,又都是联绵词,使用时若稍不留意,就会出现误用现象。作家张抗抗在其纪实散文《滋味》(《语文报》总第918期)中,就曾把“矇眬”写成“朦胧”。由于两个词又同为形声字,所以,只要透过其相同的声符而注意它们意符上的区别,就不难推断出它们意义上的差异,使用时,自然就不会出现误用现象了。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阅读中总是看到将“矇眬”误为“朦胧”的现象。如:  相似文献   

3.
读音为“meng long”的词有三种不同写法。 “朦”,《说文解字》云:“月朦胧也,从月,蒙声。”本义乃“月光不明”。“胧”,《说文解字》云:“朦胧也,从月,龙声。”本义乃“微明”。二者皆含“不太清楚”之意,合成之“朦胧”必亦含此意。“朦胧”之本义即乃“月光不明”,并引申出了“客观景物模糊不清”(如例①)、“语言表达不明”(如例②)及“主观意识模糊”(如例③)等意。于实际运用中,其常与“暮色”“月色”、“烟雾”、“意思”、“感觉”等词语相搭配使用。例如:  相似文献   

4.
对“朦胧”一词的误用,中学语文课本出现多例。如:①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鲁彦《听潮》)②孩子朦胧欲睡了。(叶圣陶《夜》)⑧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黄河浪《故乡的榕树》)上述三例中的“朦胧”都用错了。《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  相似文献   

5.
教完《听潮》(初中语文第四册),在班上搞了一次小测验。讲评试卷时,我说:“有个同学把‘朦胧欲睡’的‘朦胧’,写成了‘矇眬’,写错了”。一会儿,这个学生查了词典,举手说:“老师,是您错了,您看《现  相似文献   

6.
现在,老百姓看不懂的画很多,读不懂的诗也很多。据说新潮的东西就是这个“朦胧”值钱。对于视觉艺术一时看不懂不要紧,可慢慢看,反复读,几遍之后总会有点结果。不知什么时候,让人听的艺术——歌曲也跟着“兄弟姊妹”操起了“朦胧”味。“朦胧”的本意是不清楚,模糊。现代艺术家门借它来指一种新的艺术风格。为了追求艺术的新天地是应该提倡的,而不顾艺术门类特性的乱“朦胧”则易失去艺术  相似文献   

7.
8.
李仁甫老师教学《相信未来》,捕捉课堂生成,借助直观形象,巧妙引领学生探得现代朦胧诗真髓,更培养了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陆美燕 《语文知识》2004,(10):24-26
舒婷的《致橡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使学生了解了朦胧诗派、后朦胧,《语读本》又补充介绍了梁小斌、食指等人的诗歌,使朦胧诗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下面就对朦胧诗的产生、名称由来、影响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朦胧烟雨中的漓江,比风和日丽中的漓江更令人着迷;云遮雾障中的庐山,比阳光灿烂下的庐山更为诱人;隐隐约约、暗递信息的爱情,比开门见山、一语道破天机的婚姻牵线更令人心向往之。所有这些体验,是如此普遍,尽人皆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雾霭烟雨、云遮雾障、隐隐约约在人们心中造出了一种“朦胧”境界,或曰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种符号,而语言的符号系统一旦复杂起来,比如出现长句、倒装句、无标点句以及一些为了达到陌生化效果而刻意造出的特殊句等等,学生就比较容易走进语言符号的迷宫,找不到真正的意思、意味,读不出真正的感觉、滋味,甚至有可能把句子读错、读破。这样的困惑,在现代朦胧诗歌的解读过程中经常碰到。虽说“诗无达诂”,但作为教学,我们还是有必要尽量在意思的弹性中找出弹性的范畴,在语句的多义中消除明显的歧义。目前的新教材,无论是人教版、开明版,还是苏教版、广东版等,都收录了一些现代朦胧诗,如食指的《相信未来》、海子的《面朝大海,…  相似文献   

12.
记得在某期《中学语文教学》中读到过一篇关于。朦胧”与“蒙胧”两词的辨析文章。认为“朦胧”只能用来写月色之类,“蒙胧”则是用于写眼睛的模糊状态。并认定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中句  相似文献   

13.
本刊第4期《我来做主编》中,3号“主编”──山西清徐徐沟中学的贾海军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捉虫”,即请读者抓刊物中的错字、病句、标点及知识性错误。这个点子提得很好,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捉虫高手”栏目,期待着大家的参与。我们也希望,几期之后,我们《语文世界》红A版再也无“虫”可捉,真正让大家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一天晚上,爸爸要我听写课文《一夜的工作》里的生词。当爸爸念出"ménglóng"时,我立即在本子上写上了"朦胧"。这个词语我以前在一篇课文里学过,肯定没有错!我打开课本核  相似文献   

15.
“杨辉三角”应为“贾宪三角”河北肖青然人教社出版的职高《数学》307页中写到“二项式系数表,早在我国宋朝数学家杨辉公元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里就已出现.我们称它为‘杨辉三角’”。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发现此表的是北宋数学家贾宪,故称为“贾宪...  相似文献   

16.
《活板》一文中,“板”有时通假为“版”,有时不通假,而选入教材的课文应该与原著一致。在课后练习中,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板”与“版”不能不分。第一题中“雕板”与“活板”应写为“雕版”与“活版”;第二题中的“制板”与“排板”应写为“制版”与“排版”。因为这两处的练习并不是考查学生通假字的练习,所以要用现代文字表述,而不要用古代通假字表达。 “板”应为“版”@魏庆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梅区雅尔塞中学!邮编: 161024  相似文献   

17.
现在,常有书报刊用“是否是”这一词语,教科书也不例外,其实,“是否是”这种用法是有语病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一个以对举形式反义联合的合成词,常用于是非问的疑问句中。依吕叔湘、朱德熙先生解释,“是否”是一种“反复式的...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 160页练习题一的题干是 :“选择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的标志是”。此处题干不妥 ,应改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课本第 15 7页 :“到 195 6年底 ,……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最终”应为“基本”$山东省东阿县教育局教研室@韩长代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204页载:“雍正帝时,又实行‘摊丁入亩’。”联系上文意,应改为“雍正帝时,正式向全国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以消除这种政策在雍正帝时开始实行之嫌。因为,康熙末年,在广东、四川两省开始实行“将定额丁税摊入田亩”的征税政策。此法取得成功后,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向全国推行。“实行”应为“推行”$陕西省商州市大荆中学@周永献$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张凌琬$河北省易县塘湖中学@刘格平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22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领土的变化》图中的“俄国(1922年后为苏联)”应改为“苏俄(1922年后为苏联)”。“俄国”应为“苏俄”$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张金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