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初一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讲道德规范,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质;初二主要是进行法律教育,讲法律规范,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都从属于公民素质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再说,初二的法律教育又是在初一的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有把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的基础。那么,为什么要把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呢?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又应如何结合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点想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职高专德育必须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应该突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思想力”,改进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素质,改革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新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道德教育.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人群.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必须首当其冲,认真贯彻《纲要》精神,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承担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责任,为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步施行,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凸显,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道德教育.过去的学校教育中,因为重视学生的学习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导致部分学生道德品质不够完善,在为人处事中出现一定的障碍.为了改变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的这一现状,应该实行学为本、德先行的教育策略,这有助于增强初中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关注学生素质,尤其是道德教育更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思想与人格至为关键。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升华学生的自我发展,达到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张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期望他们能成为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这就更有助于我们对德育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期望通过教育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品质的要求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神圣阵地,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园地.学校与德育工作者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社会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各国教育普遍关注国民素质的培养。加强道德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重视中小学道德教育是日本教育的一贯方针,日本中小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有其独到之处,特别强调通过文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践性道德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的道德素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学德育工作实践中,本人认识到:学生中的一些偶发事件是因为学生之间缺乏宽容的素质而引起的。如果在道德教育中,让学生懂得宽容,对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一、宽容教育的意义1.宽容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需要宽容——《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相似文献   

10.
法制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尚不成熟,经不住诱惑,往往容易走向犯罪道路。因此,法制教育在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中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对中学生进行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养中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社会责任,了解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守法意识。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虽然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活动一样,发挥着自己独有的教育功能,但在对中学生进行守法与护法、权利与义务、民主与平等、民主与参与等意识渗透的同时,又发挥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深化高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从坚持主阵地与多渠道相结合,牢固占领思想阵地;筑牢思想防线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相结合,弘扬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旋律;道德思维的发展与道德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提高受教育的道德素质;强调教师队伍整体力量的发挥和注重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相结合,提高教育道德素质和教育水平;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不断拓展学校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这几个方面探讨了深化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道德的相辅相成性决定了法律基础课发挥道德教育功能的必然性。法律基础课的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对法律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将法与德相容并进的思想有机贯穿于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聂立清 《河南教育》2007,(12):29-30
对河南省5所高校进行的大学生道德及道德教育状况调查显示,高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不够,道德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和学生自身实际,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大学生对自身道德状况的总俺评价不高,不满足于现状正是改进和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前提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重视和加强高校道德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西方道德教育的主要走向为:把培养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注重主体性道德素质培养;倡导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所有这些,为深化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改革,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渗透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验,考察渗透式实验对中等卫校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影响.实验内容为:生态道德认知的培养、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对中等卫校《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进行分析并设计教案、找出教材中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并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水平;设计生物实验和课外活动案例对学生进行渗透生态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的情感和行为习惯.研究结果表明:渗透式生态道德教育是符合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大学生教育的灵魂,思想品德课是其主渠道,要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出发,实施教育,应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努力加强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素,努力培养一批素质型的教师。  相似文献   

17.
严光菊  唐健 《教育教学论坛》2014,(3):268-269,187
网络为高校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渠道。高校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建立健全网络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肖建华 《培训与研究》2001,18(3):142-145
本文认为作为一个素质健全的人必须具备智力认识结构、伦理意志结构和情感审美结构三种素质。审美素质直接影响着人的知识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影响着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知识教育、道德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教育关健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自然,加强艺术修养和人文知识修养。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神圣阵地,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园地。学校与德育工作者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要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需要依据教材的教学内容体系,选好切入点;需要把握90后学生的是非判断规律,击中要害点;需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找准着力点;需要正确理解课程定位,把握课程考核点。一、依据教材教学内容体系,选好"切入点""05方案"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任务是"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就必须依照教材提供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