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人文学科的视觉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地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光特别是艺术生命之光把世界和人自身照亮中承担真切的意义和使命。  相似文献   

2.
论生命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韦柳琴 《高教探索》2007,(2):126-128
首先分析了生命的意义。凡能助使人去发挥人类本质中具有的正面的建设能力的训练,并藉此提升人的素质,使他变成有文化修养的文明人的教育便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协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自己,尊重生命,加强人际关系,进而珍惜自己的生命,欣赏自己并关怀别人。生命教育的内涵丰富,要培养学生天、人、物、我的和谐生命观,对他们进行身、心、灵的培育,进行知情意行的整合教育。展望生命教育的发展,它将出现哲学与心理学、生理健康、职业生涯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死教育五个发展取向,它是一种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3.
黄永龙 《辽宁教育》2013,(17):26-27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人文学科的视觉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地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5.
关注、思考与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深入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向。教育的原点是人的生命自由而全面发展,而教育现实是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教育的出路就是要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敬畏鲜活生命,重构生命课堂,引导生命实践。  相似文献   

6.
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激扬人的生命活力,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反思不断发生的生命极端现象,意义的失落、教育的"纯工具化"理性成为生命失落的根本诱因,因而引导学生"为何而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也就成为了生命教育的本质规定。由此,教育要唤醒生命之爱,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积极展现中赋予生命以意义;提升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在省察自我中发现生命的意义;涵化生命情感,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培养坚强意志,引导学生在挑战痛苦中实现生命的意义;激发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创造性劳动实践中开创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应以“生命人”为起点,也应以“生命人”为归宿。语文教育不仅“教生命”,而且要通过“有生命地教”来“教生命”。语文教育应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源,帮助学生构建精神家园,激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激扬人的生命活力,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反思不断发生的生命极端现象,意义的失落、教育的“纯工具化”理性成为生命失落的根本诱因,因而引导学生“为何而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也就成为了生命教育的本质规定.由此,教育要唤醒生命之爱,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积极...  相似文献   

10.
人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态,生命意识是人之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它有生命存在意识、生命价值意识和生命生成意识三方面的要义。以完美生命为旨归的生命教育,须着力探索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的策略:(1)在引导学生追问生命由来中唤醒,(2)在引导学生欣赏自我优势中唤醒,(3)在引导学生挑战生存极限中唤醒,(4)在引导学生体验死亡情境中唤醒。  相似文献   

11.
吴广忠 《教育》2012,(34):44-45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对学生施行教育的,可以说没有课堂教育教学就没有学校教育。为此课堂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学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来实现的。当代教育应该确定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怎么样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实现这种教育目标,创设生命化课堂尤其的重要。每个学生都应获得成功的课堂学校是培养人的,那么对于人来说之所以为人,就是人有生命,人的生命构成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此,  相似文献   

12.
黄运平 《考试周刊》2013,(37):149+131-149,131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探究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生命活动思想发展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教育理念的教育,是生命润泽生命的教育,是师生用生命激励生命、智慧点燃智慧、心灵感动心灵的教育,是师生互相尊重、彼此激励的教育,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及生命教育中的生存教育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巨大的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责任。语文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渗透人的生命教育,适时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的生命:如果生命失去了爱,如果生命不再完美,如果生命遭受屈辱,都不能抛弃生命。通过教育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4.
生命诚可贵!在人的成长过程之中,没有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但是在现代的生活和教育中,人们对于孩子生命教育的意识还远远不够。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幸福快乐;为引导家长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意识,我们学校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把生命教育纳入课堂,努力建构多元生命研究文化;落实到德育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让生命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5.
徐秦基 《考试周刊》2014,(64):148-149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敬重生命、真爱生命的意识,从而实现生物学科的社会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教育,可让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爱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而语文教育从根本上说关系到人的精神构建,在语文教学中着眼于生命教育,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既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综合利用生命资源,以思想品德课堂为主渠道,将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生命温暖生命、用生命撞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用生命灿烂生命,赋生命教育以丰富内涵,让学生自由、快乐、文明、健康,有尊严、有责任、有爱心、有成长。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生命教育应以关心生命、关心生活为方向,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这四个维度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应该以学校为本,创设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营造尊重、关怀、人性化的学校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经验出发,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升人的生命关怀意识。社会转型时期,在"思政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很有现实必要性。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恩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在思想政治课中将感恩教育与生命教育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命观,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出现,说明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在小学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可以让小学生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更为珍重生命,珍惜身边的人,更加具有生活的积极性,生命教育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自身进行规划,对日后的人生有更为慎重的选择。为了让小学生得到更好的生命教育,从教者应该结合课本阅读,通过实践理解,鼓励学生自主探讨,通过写作和课外阅读等方式加强对年纪较小的学生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