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我在国内的时候曾给一个朋友的孩子翻译过留学资料。当时,他的儿子读初中二年级。这位朋友想把儿子办到加拿大。他说他儿子上的是普通中学,在班上成绩只是中等。现在国内考学竞争激烈,他担忧将来儿子考大学,甚至考高中都是问题。把孩子送出去读几年书,拿个洋学历,英语肯定也比在国内学得好,将来再回国,比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有优势。他说他能给孩子提供一年的生活费和学费,以后就靠他自己打工了。他还说,国外的孩子不都这样吗?在加拿大大学里学习工作的五年,我见过无数的小留学生。我曾跟其中一些人很熟悉,但后来他们渐渐都消失在我的生…  相似文献   

2.
<正>我有位朋友,劝他那正上大学的熊儿子:孩子,你在大学,一定要多读几本书,你看那个俞敏洪,他读北大时,五年读了800本书,有时候没钱买书,他就那啥……儿子慢慢转过头,用看一只千年老怪物的眼神,看着父亲,说了句: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网上什么都能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一个朋友从国内来美国十几年了,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他家,我发现每个孩子的屋里都有一大堆奖状和奖杯。我不禁称赞朋友很会教育孩子。没想到朋友说,你到有孩子的美国人家里  相似文献   

4.
水琪 《家长》2014,(1):26-27
正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应当俯下身去同孩子交流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如此,才能知道孩子的性气,进而精心培育,让花朵绽放得更加美丽。不久前,一位经商的朋友来电,声音充满焦虑:"小刚近日郁郁寡欢,多次自言自语道‘我是一只不抓小鸡的鹰’。会不会心理出问题了啊?你是医生,一定知道的。"小刚是朋友的儿子,他是我看着长大的,他今年读初二,生性  相似文献   

5.
正前段时间听朋友说,他的儿子在学校住读,他每周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费,但不到星期三孩子就用完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肯定是孩子在理财上出了问题。另一位朋友开房地产公司,他如今很富有。这位朋友白手起家,深知生活的艰辛,但他的儿子花钱却大手大脚,这让他十分着急。他觉得儿子没吃过苦,便让儿子在暑假去他的建筑工地打工,虽然活不重,但得按时到岗。一个暑假下来,儿子变得又黑又瘦,虽然挣得了一  相似文献   

6.
慢慢来     
从襁褓婴儿变为6岁的小男子汉,儿子的成长浸透着我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记得儿子3岁左右,本着自由发展的原则,我和先生在学习方面对他没有过高要求。可是,到他读中班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意识到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儿子的差距是那么大:同班小朋友认识很多字,能够独立阅读有浅显文字的图书;朋友的儿子  相似文献   

7.
一个朋友打来电话,向我诉说教育孩子的种种不易。他的儿子读小学五年级,近一年来,他在孩子身上下了不少功夫:给孩子找课外辅导班补数学、陪孩子做作业、及时和老师沟通、设法纠正孩子在学习上不思考和懒惰的毛病……应该说,有一定的效果,但孩子的成绩总是时好时坏,老毛病依然改不掉。"他和班里学习好的孩子简直  相似文献   

8.
儿子五岁那年,他妈妈在一场车祸中走了。“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我天天要上班守候那几百元钱的工资,每天下班去接儿子时,幼儿园的孩子早已所剩无几,儿子常常是一个人趴在窗台上哭泣。 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慧,后来她成了儿子的后妈。当后妈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如何同孩子处理好关系。我对慧说,儿子同他的妈妈有很深的感情,他妈妈在世时,把孩子当成心头肉,“儿子接纳你,肯定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江奔 《早期教育》2001,(22):7-7
儿子五岁那年,他妈妈在一场车祸中走了。“没妈的孩子橡根草”。我天天要上班守候那几百元钱的工资,每天下班去接儿子时,幼儿园的孩子早己所剩无几,儿子常常是一个人趴在窗台上哭泣。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慧,后来她成了儿子的后妈。当后妈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如何同孩子处理好关系。我对慧说,儿子同他的妈妈有很深的感情,他妈妈在世时,把孩子当成心头肉,“儿子接纳你.肯定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家儿子长着胖乎乎的小脸,很是惹人喜爱。许多朋友见了都要和他逗着玩,朋友故意向他索要食物时,我家儿子总是什么人都给,朋友们都夸我家儿子真大方。许多朋友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便向朋友们道出了我的教子方式:我常做馋嘴妈妈。我在孩子幼小时就主动向儿子索要他手中的食物,当儿子用那胖乎乎的小手还不灵巧地把食物递给我吃时,我就一个劲地夸宝宝,我也会递给宝宝我的食物,慢慢地儿子学会了和我分享他的食物。有时在我不经意时,儿子也会递上他的食物,有时还固执地非要我们吃不可,常常逗得我们一家哈哈大笑,而我,…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我去德国做短期小学教育培训,就住在一位留居德国的朋友家里.朋友有一个8岁叫思成的儿子,很是活泼可爱. 可几天下来,我有些疑惑了,作为学生的思成每天好轻松,就没有见过他学习,而更奇特的是,作为家长,朋友没有像我们中国父母一样为孩子着急和不停地督促孩子学习。 看着孩子很多时候都在玩耍,我忍不住问朋友,你不担心儿子的学习?朋友告诉我,在德国,是禁止过早和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的。朋友接着讲了他这几年和儿子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我和老公将9岁的儿子送到德国,在柏林一所小学读书。作为陪读,我很快发现那里学校与国内的种种不同。孩子的书包变轻了,放学时间提前了,每天都有大量的玩耍时间,最让我惊奇的是,那里居然没有教科书。儿子每天高高兴兴,而我却很忧虑,担心他学不到什么知识,真怀疑把儿子带到德国读小学做错了。一个学期过去了,问儿子德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德语:"自由!"又一个学期过去了。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我发现他的书包突然鼓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记得寒假时去拜访一位朋友,进门看见他读一年级的儿子正在伏案“奋笔疾书”。我随手从他身边一大堆作业本中抽出一本“习字本”,一翻,不禁脱口而出:“太潦草了!”我的朋友说:“有什么办法呢?孩子也……。”话还没说完,想不到孩子停住笔,长长地一声叹息.“唉——!”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长叹?  相似文献   

14.
日前,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和作者记不清了,但其中说到的事情却挥之不去。一位在美国读博士的研究生把儿子也带到美国去读小学。当他每天看到儿子背着空荡荡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时,胸中涌起阵阵哀伤,甚至后悔不该把孩子带来上学。他自然深情地怀念起中国的教育:孩子每天背着沉甸甸的大书包,没早没晚没有双休日地学“知识”多好啊。后来,孩子的三道作业题及完成作业的方法彻底改变了他对美国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我家孩子是男孩,而今读初二了。我把孩子“穷”着养,是我的养儿经。 在他上小学时,有一天,我就拉住他的手,语气郑重地问:“儿子,你出生在我们这个家庭后悔吗?”儿子眨眨眼,表情惊讶:“爸爸,你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呀,问题是,我能有后悔的机会吗?”儿子聪明,他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只有一次,我听见他说,他想出生在丹麦,那是他看了丹麦的童话故事,知道丹麦是一个童话王国。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拜访一位朋友,发现他正在与儿子抢吃一块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儿子讲道理,让儿子分一点给他,儿子不干,朋友生了气,儿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给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再说,朋友家境宽裕,也不至于缺少多买块巧克力的钱。看到我一头雾水,朋友解释说:“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回报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便孩子由回报父母变成回报他人和社会,从而成为一  相似文献   

17.
我上初二的儿子学习不好,经常逃课,和社会上的一些人混在一起。有一次,孩子的“社会朋友”偷了3条香烟,慌乱中跑到学校塞给了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因此被抓。学校于是把他开除了。我们反复解释,希望学校不要开除孩子,可是学校不答应。坚持让我们把孩子领回家。请问,学校的做法合理吗?吉林省李书亮李先生:你的儿子确有一些不良行为,但尚不构成违法犯罪。在没有事先通谋的情况下,你孩子的“社会朋友”偷了3条香烟,慌乱中跑到学校塞给你的儿子,你的儿子并不因此构成违法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  相似文献   

18.
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自己读初中的孩子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无法自拔。问及原因,她说,孩子对于学校的教育很厌恶,他讨厌自己的老师,因为这位老师体罚了他的一个好朋友。在孩子眼里,这位好朋友除了学习成绩不好,什么都好。朋友一向没有拿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成才与否的标准,但对于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也是十分焦虑。朋友接着说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没有网络游戏,她是把学习和作业当作一种游戏,并且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9.
平等的谦让     
一家三口到朋友家玩,朋友也有一个和我女儿一样大的9岁的小男孩。两个孩子玩得挺开心。朋友很客气,给了两个孩子每人一块蛋糕。看得出来,蛋糕很好吃,朋友9岁的儿子,几口就把它消灭了。我女儿呢,大概舍不得,吃得较慢手中还剩下一半。朋友儿子眼巴巴地看着我女儿,求她给他一半。  相似文献   

20.
期末放假时,读一年级的儿子从学校带回了小学生手册,把它交给我时,我看出儿子不太高兴。打开手册一看:语文98分,数学100分。我理解儿子的心情了:儿子平时测验一直拿“双百”,期末试虽然成绩也不错,但儿子要强,他首先不满意自己了。你听,他跟我说话了:“妈妈,我语文才考98分。”说实话,我也有点替儿子惋惜,但我更不想让儿子因此苛求自己,负荷太重的心理压力,他才读小学一年级呀!我该怎么开导儿子呢?儿子比同龄儿童心理相对成熟,但毕竟还是个不到七岁的孩子,要安慰他,有时还真得注意措词。看班主任给孩子写的评语时,我找到了鼓励孩子的办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